马哈希
姓名
马哈希是其住持僧院的名称。西亚多为是缅甸佛教头衔,是对佛教长老比丘的尊称。吴,是缅甸对于尊长常用的敬语。字面意思可以被直译为马哈希僧院长老。
苏班纳(Sobhana,又译梭巴那)为其法名。
生平
马哈希于1904年生于上缅甸雪布(Shwebo)的谢昆村(Seikkhun)。他在12岁时成为沙弥,并在20岁时受戒成为比丘。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于1941年通过政府设立的一连串严格的上座部佛典考试,获得法师(Dhammācariya)的头衔。
1931年,苏班纳离开下缅甸毛淡棉教授佛学的职务,前往附近的打端(Thaton)跟随明贡(Mingun Jetawun Sayādaw)修习毗婆舍那禅法。明贡曾在上缅甸实阶山(Sagaing)在阿勒兜亚(Aletawya Sayādaw)的指导下修学禅法,后者是著名的禅修大师替隆(Theelon Sayādaw)的弟子。
苏班纳于1938年在他的家乡教导毗婆舍那禅法,在名为“大鼓”(Mahāsi,音译即“马哈希”)的寺院担任主持。因此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马哈希(Mahāsi Sayādaw,Sayādaw是长老或的意思)。1947年,缅甸当时的总理吴努(U Nu)邀请了马哈希主持一个在仰光新落成的禅修中心,后来成为马哈希禅修中心(Mahāsi Sāsana Yeiktha)。
1954年5月17日,马哈希担任第六次佛典结集的提问者及总编辑。此后,他在全缅甸成立了许多的禅修中心,国外如斯里兰卡、印尼、泰国等道场也相继成立。迄至1972年,他指导的禅修中心培训了超过700,000名禅修者。1979年,他远赴西方弘法,在美国麻省巴尔(Barre)新成立的内观禅修学会(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等地方主持多次禅修营。此外,全球各地的禅修者也前往他在仰光的中心。
1982年8月14日,马哈希因为突发性脑中风出血病逝,享年78岁,缅甸有数以万计的徒众冒着大雨向他作最后的致敬。
著作
马哈希缅甸语著作70余篇,大多为讲演稿。已翻译成中文的主要著作有:
Fundamentals of Vipassana Meditation《内观基础》[1]
Practical Vipassana Exercises《实用内观练习》[2]
来源
《马哈希传》,戒喜编,邬明雪英译,温宗堃及何孟玲中译,2012年3月,佛陀原始正法中心出版,ISBN 978-986-86546-2-4[6]
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