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元法僧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8
转发:0
评论:0
生平元法僧是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玄孙,阳平王拓跋熙的曾孙,淮南靖王拓跋他的孙子,拓跋钟葵之子。自太尉行参军转任通直郎,宁远将军,司徒·司马掾,龙骧将军,益州刺史。元法僧素无才干,又贪婪暴虐,喜杀戮。515年,元法僧代替傅竖眼作益州刺史,王贾诸姓,州内人士合境皆反,梁武帝萧衍遣益州刺史鄱阳王萧恢、大将张齐率众进攻益州,元法僧派他的儿子元景隆带兵抗击张齐,元景隆大败。516年,傅竖眼复职,才击败张齐的梁军。征拜光禄大夫,出任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转安东将军、徐州刺史。元法僧依附权臣元叉,元叉被杀后,孝昌元年(525年)正月十五庚申,元法僧杀行台高谅、中书舍人张文伯、安东长史元显和,在彭城谋反,自称皇帝,年号天启。北魏发兵讨伐,元法僧便派他的儿子元景仲来梁朝投降。梁武帝派散骑常侍朱异为使去见元法僧,又任命宣城郡太守元略为大都督,令元略与将军陈庆之等人率兵接应。北魏安乐王元鉴率兵讨伐元法僧,在彭城南击败...

生平

元法僧是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玄孙,阳平王拓跋熙的曾孙,淮南靖王拓跋他的孙子,拓跋钟葵之子。自太尉行参军转任通直郎,宁远将军,司徒·司马掾,龙骧将军,益州刺史。元法僧素无才干,又贪婪暴虐,喜杀戮。515年,元法僧代替傅竖眼作益州刺史,王贾诸姓,州内人士合境皆反,梁武帝萧衍遣益州刺史鄱阳王萧恢、大将张齐率众进攻益州,元法僧派他的儿子元景隆带兵抗击张齐,元景隆大败。516年,傅竖眼复职,才击败张齐的梁军。征拜光禄大夫,出任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转安东将军、徐州刺史。

元法僧依附权臣元叉,元叉被杀后,孝昌元年(525年)正月十五庚申,元法僧杀行台高谅、中书舍人张文伯、安东长史元显和,在彭城谋反,自称皇帝,年号天启。北魏发兵讨伐,元法僧便派他的儿子元景仲来梁朝投降。梁武帝派散骑常侍朱异为使去见元法僧,又任命宣城郡太守元略为大都督,令元略与将军陈庆之等人率兵接应。

北魏安乐王元鉴率兵讨伐元法僧,在彭城南击败元略,元略与几十名骑兵逃入城中。元鉴大意,被元法僧击败,单人匹马逃去。正月廿九甲戌,梁朝任命元法僧为司空,封 始安郡公 ,寻改封宋王。三月廿五己巳,梁朝任命元景隆为衡州刺史,元景仲为广州刺史。梁武帝召元法僧及元略回建康,元法僧驱赶彭城官民万人南渡。

532年正月初一,梁武帝任命元法僧为太尉。二月,任命太尉元法僧为东魏王,想让他回到北朝,兖州刺史羊侃为军司马,与元法僧同行。之后,梁武帝听说北魏朝廷已经安定,十二月廿一,再次任命太尉元法僧为郢州刺史,大同二年(536年)四月廿五梁武帝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元法僧为侍中、太尉,领军师将军,时年八十三岁,同年薨逝,谥号襄厉王 。

家庭

兄弟

元法寿,北魏平东将军、光禄大夫

儿子

元景隆,南梁使持节、都督广越交桂等十三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彭城王

元景仲,南梁广州刺史、平昌郡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魏宗室元法僧
元法僧(454年―536年),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玄孙,阳平王拓跋熙曾孙,阳平靖王拓跋他之孙,江阳王拓跋钟葵之子,北魏宗室,任徐州刺史。525年正月据徐州反魏称帝,国号“宋”,年号“天启”,都城徐州,迫于朝廷军事压力,称帝仅半个月即投降了南梁,备受优宠,高寿而终。人物生平]编辑皇室宗亲元法僧是北魏皇室的支属,其父钟葵被封为江阳王,他的始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开国君主道武帝拓跋。元法僧既是皇室宗亲,又是封王的儿子,仕途自然是顺畅的。他先为太尉行参军、龙骧将军,益州刺史,后为使持节、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于彭城。凭借血统高贵而身居高位的元法僧,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与管理才干,平庸骄横,贪残暴虐,喜怒无常,随意杀戮。他恃权仗势,一反强龙不压地头蛇的常规,在益州刺史任上,将王、贾等豪族子弟及州内士人都强迫入伍从军,结果得罪了当地豪强,弄得人心患魏,引发了全境大叛反,并且招引南梁趁乱犯境。元...
· 僧人―竺法汰
竺法汰(320年―387年),东莞人,少与道安、竺法雅等师事佛图澄。佛图澄圆寂后,法汰以师礼事道安。道安避难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二十四人,沿长江东下。途中因疾停阳口,道安遣慧远前来问疾。中文名竺法汰出生地东莞出生日期320年逝世日期387年职业僧人简介法汰至都,止住瓦官寺。晋简文帝深相敬重,请讲《放光般若经》。开题大会,帝亲临,王侯公卿无不毕集。开讲日,僧俗观听,士女成群。法汰形解过人,风姿可观,含吐蕴借,词若兰芳,名士王洽、王、谢安等皆表钦敬。法汰于京,仍与道安维持密切往来,如法汰曾书问道安有关“三乘”、“六通”与“神”等问题,道安也于寻获《光赞般若经》后,立即手抄一本遣徒往送法汰。法汰晚年所收弟子,以提倡“一阐提皆有佛性”的道生最为有名。法汰以晋太元十二年卒,春秋六十有八。史籍记载【竺法汰(晋京师瓦官寺)《高僧传》卷五】竺法汰。东莞人。少与道安同学。虽才辩不逮而...
· 僧人―竺法潜
竺法潜身世家大族,是晋朝丞相武昌郡公王敦(字处仲)的弟弟。18岁时出家,事中州名僧刘元真为师,刘元真早年就以才华出众享誉当世。竺法潜24岁时开始讲说《法华经》、《大品经》,不仅深解内涵义蕴,而且善于语言表达。因而来听他讲经说道的,常常有数百人。本名竺法潜所处时代晋朝出生地琅邪临沂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不详简介僧人竺潜,字法深,本姓王,竺法潜出家后,剪削浮华,祟本务学,以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辞振兴教化,因而誉满西朝。竺法潜容貌风姿,堂堂一表。西晋怀帝永嘉(公元308年一313年)初年,竺法潜因避世乱渡过长江南行。元帝、明帝,以及亟相王茂弘、太尉庾元规等人都很敬佩他的风范德行,礼敬周备,他们之间常有往来。元帝建武年至明帝太宁年间(公元317年一326年),竺法潜常穿着木屐到大殴内,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方外之士”。就是因为他的品德高尚的缘故。待元帝、明帝去世,王茂弘和废元规也死了,竺法潜就来到剡山隐...
· 晋代僧竺法雅
晋代僧。又称法雅。河北河间人。生卒年不详。与道安共事佛图澄。少时善于外学,及长乃精通佛义,官宦仕子等多来请益。本名竺法雅别称法雅所处时代晋代出生地河北河间【竺法雅】师风洒落,善知机要,外典与佛经递互讲说,与道安、法汰,共同披释解疑,揭示经典之宗要。后立寺于高邑(河北柏乡),受教之徒众数百。每与康法朗以佛经中所说事、理等法数、名相配于外典,而为信众解说,此称格义。至毗浮与昙相等人,亦以此教导门徒。其法一时颇为风行。而道安以此法常违佛理真义,故禁其徒众引用,后遂衰止。[梁高僧传卷四]【竺法雅】东晋僧,格义佛教倡导者之一。河北河间人,生卒年不详。师凝正有器度,少喜外学,长通佛义,官h士子多来请益。又,师善解经旨,能交互引证讲解外典与佛经,并与道安、法汰等共同解析疑难,以尽经要。后,立寺于高邑(河北相乡?),训诱僧众百余。弟子有昙习等人。魏晋时代,清谈流行,儒家思想逐渐衰退,老庄无为思想取而代之,...
· 东汉僧竺法兰
竺法兰,东汉僧,中印度人。讽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据梁高僧传卷一载,东汉明帝派遣蔡种廖饔蚯笕》鹁,师遂于永平十年(67)与大月氏僧迦叶摩腾结伴前来中国,居于洛阳白马寺,与迦叶摩腾合译四十二章经。所译之经另有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佛本行经、法海藏等。后寂于洛阳,世寿六十余。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中印度人出生地天竺主要作品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佛本行经、法海藏主要成就西域求取佛经人物生平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旨戎帘斯,法兰与迦摄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法兰乃间行而至,既达洛阳与摩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蔡钟谖饔蚧窬,他即为因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现见所存诸经,唯此为始也。蔡钟钟谖饔虻没释迦倚像,是优田王钐聪袷Φ谒淖饕病5执锫逖艉螅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旧像今不复存焉。又昔汉武时挖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