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古筝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5
转发:0
评论:0
命名一说为象其音色,一说来自二人争夺乐器的故事。历史唐人宫乐图古筝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已经存在,用于原始的舞乐。汉时,筝为筑的琴身加装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纪)有轧筝的记载,证由击弦乐器转变为拨弦乐器,并发展至13弦,接近现代古筝刍形。南宋时,轧筝易名“蓁”,7弦筝和13弦同时被使用,而13弦筝多用于民间。清以后广用13弦筝而未有7弦筝琴体筝体为木制空盒,呈扁长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两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岳山为平直。左侧为筝尾,或称凤尾,有弦钉以固定琴弦,右侧有螺丝钉,可以调节弦张力来控制音高;中间有称为雁柱的琴码支撑琴弦,移动琴马也可调音。筝的弦数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见为21弦筝,另有16弦筝、26弦筝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等。古筝的高音弦最靠近弹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内至外称1弦至21弦。21弦筝通常按照D大调五声音阶定弦,过左手在琴码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

命名

一说为象其音色 ,一说来自二人争夺乐器的故事 。

历史

古筝

  唐人宫乐图

古筝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已经存在 ,用于原始的舞乐。

汉时,筝为筑的琴身加装至5弦而成 。唐朝初年(公元7世纪)有轧筝的记载,证由击弦乐器转变为拨弦乐器 ,并发展至13弦,接近现代古筝刍形 。南宋时,轧筝易名“蓁”,7弦筝和13弦同时被使用 ,而13弦筝多用于民间 。清以后广用13弦筝而未有7弦筝

琴体

古筝

 

筝体为木制空盒,呈扁长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两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岳山为平直。左侧为筝尾,或称凤尾,有弦钉以固定琴弦,右侧有螺丝钉,可以调节弦张力来控制音高;中间有称为 雁柱 的琴码支撑琴弦,移动琴马也可调音。筝的弦数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见为21弦筝,另有16弦筝、26弦筝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等。

古筝的高音弦最靠近弹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内至外称1弦至21弦。21弦筝通常按照D大调五声音阶定弦,过左手在琴码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现代多调式(或称无调式)乐曲中,则是透过特定音阶设定达到不同特殊曲风的目的。

弹法

有流派主张戴假甲,有流派主张不戴假甲。现在一般弹古筝者戴着假甲,通常由玳瑁、尼龙、塑胶等制成,由胶带缠绕黏固定于第1指节。

指法:

右手

左手:

传统古筝曲流派

潮州筝

流传于潮州、揭阳、汕头、闽南及东南亚等潮语地区,是“潮州弦诗”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手法自成体系,风格独树一帜,对现代筝曲影响甚钜。潮州筝曲调式多变,有明快的轻三六、厚重的重三六、悲凉的活五等,另有“曲速三变”、“催法”等曲法。潮州弦诗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潮乐十大套”。

河南筝

流传于河南省。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河南筝乐主要来源于“大调曲子”。“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在开封的曲艺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来的。传统河南筝曲主要可分为板头曲及牌子曲两大类。右手技巧:“拇指靠弹重托”、“短摇”、“倒剔正打”。左手技巧:“以韵补声”,这也是河南筝派的最大特点,即左手利用按、揉、吟、颤等技法奏出大、小颤音和上、下滑音,使旋律获得装饰效果,以增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地方特色。[2]

山东筝

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地区郓城、鄄城。有山东琴曲组成的“大板曲”和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民间小调组成的“小板曲”两种。华丽明快为山东筝的特色,主要使用右姆指奏旋律,右手小关节托劈(多16分音符)、带有音头的刮奏、左手颤弦振幅大,另外有“走指”和“邻弦同音”等特色技法。

浙江筝

流行于江苏、浙江地区,由于浙江省省会杭州市古称武林,故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浙江筝派由于形成时间较晚,受到了大时代环境及人为的影响,成为五大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其内容主要为丝竹乐、板头曲、弦索套曲等,并与“杭州滩簧”关系密切。以右手清弹为主,其音乐淡雅、含蓄、清秀。

客家筝

又名汉乐筝曲,流传于广东省兴宁、梅县、蕉岭、大埔和福建省西南部等客语地区,是“客家音乐”的一部分,保留了不少古曲。有“硬线”、“软线”之分,硬线曲较轻快、华丽,软线曲古朴典雅、旋转委婉。

福建筝

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区域,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起源于福建“古乐合奏”,以古筝为主奏乐器的演奏形式,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陕西筝

又称为秦筝,是以今日之“秦声”音乐风格为依据。所谓“秦声”概指秦地的传统音乐,包括戏曲、宗教音乐和所有陕西风格的民间音乐。 陕西风格筝曲的特色鲜明,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即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偏高,七级音偏低)的游移性为其特征。

新型古筝

蝶式筝

1978年,何宝泉与上海音乐学院研制发明 蝶式筝 ,外形如蝶,筝体犹如两个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蝶式筝有2列按五声音阶排列的弦,有2个演奏区,可以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间增加了半音或变化音,还装有弦钩以改变某些定弦音的音高 。

新筝

新筝即新型转调筝,由河北福海新筝公司研发制作的专利民族乐器。新筝是在古筝基础之上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乐器,它具备2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演奏区,可以同时具备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可以演奏调式复杂的作品。

著名筝曲

传统筝曲

《柳青娘》

《春江花月夜》 古筝、二胡二重奏,由琵琶曲《夕阳箫鼓》于民国时期被改编而成

山东筝曲

《汉宫秋月》

《四段锦》 由《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联奏

《琴韵》

《书韵》

河南筝曲

《汉江韵》

《陈杏元和番》

《叹颜回》

《闹元宵》

《山坡羊》

《开新板》

《落院》

《小飞舞》

客家筝曲

《蕉窗夜雨》

《出水莲》

《散楚词》

《杜宇魂》

《单点头‧乱插花》

潮州筝曲

《蜜柑红》

《寒鸦戏水》

《粉红莲》

《柳青娘》

《江西月》

浙江筝曲

《月儿高》

《将军令》

《高山流水》

《云庆》

陕西筝曲

1930年代

《渔舟唱晚》 娄树华

1950年代

《纺织忙》 1955年,刘天一

《闹元宵》 1956年,曹东扶

《春涧流泉》 1957年,徐涤生

1960年代

《林冲夜奔》 1962年,王巽之、陆修棠

《战台风》 1965年,王昌元

1970年代

《丰收锣鼓》 1972年,李祖基

《洞庭新歌》 1973年,王昌元、浦琦璋

《草原英雄小姐妹》 1974年,张燕、刘启超

《东海渔歌》 1974年,张燕、刘启超

《[[洪湖水浪打浪》 1974年,张燕、刘启超

《春到湘江》 1976年,宁保生

《秦桑曲》 周廷甲,强增抗

《浏阳河》 张燕

1980年代

《香山射鼓》 1980年,曲云

《雪山春晓》 1981年,范上娥、格桑达吉

《山魅》 1985年,琳

《黔中赋》 1986年,琳

《情景三章》 1989年,琳,三章为《幽兰韵》、《竹枝情》、《山涧鸣》

《暗香》 王中山

1990年代

《茉莉芬芳》 1991年,何占豪

《临安遗恨》中阮协奏曲,林吉良作曲,何占豪配器,发表于1991年。何占豪于1992年改编为古筝协奏曲

《西域随想》 1996年,王建民

《枫桥夜泊》 1998年,王建民

《幻想曲》 王建民

2000年代

《层层水澜》 2001年,陶一陌

《林泉》 2001年,叶小刚

《风之猎》 2002年,陶一陌

《云裳诉》 2002年,周煜国

年代不明

《打虎上山》 赵曼琴

《黄河魂》 赵曼琴

《抒情幻想曲》(琳曲)

《剑令》(琳曲)

《望秦川》(景建树、王中山曲)

《银河碧波》 范上娥

《姜女泪》 周廷甲

参见

日本筝

伽倻琴

弹筝

琉球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筝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据说是秦人发明的。古筝具有五声音阶,较为丰富的音阶使它能够代表中国特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艺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大量优秀曲子层出不穷,古筝演奏技巧逐渐丰富,这些都使得古筝的演奏进入了一个历史未有新的高度。在我们学习古筝的时候,把握音色是我们需要磨练的,因为能否把握音色是衡量一个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重要因素。古筝一、琴体的构造(一)古筝的材质因为乐器本身的音色对演奏效果有不小的影响,所以本文先从不同材料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谈起。发音材料内部组织的差异是造成音色迥异的原因。而乐器的不同材料与结构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都是古筝,它们音色效果差别巨大。我们知道专业的古筝演奏,它的音色被要求为:高音区声音集中,具有不凡穿透力、清脆,余音悠远;中音区需有过渡作用,音色太过松散是不被允许的;低音区雄浑厚重,各种音区间差异非常明显,容易辨别。鉴于此,古筝的...
· 古筝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有说法认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即指甲)。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D调,F调、C调或A调较少使用。古筝(Chinesezither)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
· 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曹东扶
曹东扶(1898――1970)男,汉族,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乳名曹小钦,学名曹殿献。人物简介中国四大古筝流派之河南筝奠基人,河南曹派大调曲子创始人。河南邓州市白落乡曹营村人。他出身于贫寒的曲艺世家。父亲曹怀清以唱大调曲子靠乞讨为生。幼小的曹东扶早尝人世辛酸。7岁进私塾读书,仅4岁便因年遇饥荒而辍学,随家人到县城谋生,时县城茶馆酒肆、书场唱曲子之风颇盛、他借沿街叫卖生意之机出入其中,听得流连忘返。他先后拜师蓝文炳、赵锡三、马书章、丘果和等老艺人,学习唱腔及扬琴,古董、三弦,又拜入称“琵琶神指”的马万寿学习琵琶。后曾随父亲到湖北省襄樊一带流动行艺,19岁时在亲朋的资助下,进邓县初级师范读书半年,受益匪浅。人物生平20余岁时,曹东扶应吴佩孚直系留豫先锋队(时驻内乡县)营长徐梦云之邀,到其部下当兵,二人以曲结谊,常相携南下两湖,北上冀鲁、游历山川、觅曲问艺,得识许多名家,获益颇深。后又与较有名气的...
· 中国古筝的发展历程你知道吗?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在中国各地区流行。古筝的音域宽广,可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被称为“众乐之王”,与西方钢琴相衬,有“东方钢琴”之号。那你知道中国古筝的发展历程吗?族谱网的小编带你走进古典音乐。图源网络发展历史古筝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我国战国时期,蕴藏着博大的文化内涵。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公元前237年,秦皇下令驱除异邦客卿,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逐客令,在《谏逐客书》中曰:“夫击瓮、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展现的是秦朝时期,击陶器弹古筝伴舞的场景。另外,在秦国(今陕西、甘肃)建立和文献记载之前,筝已流传在西周的秦地,距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因筝最早在秦地流行,故历史上又有秦筝之称。图源网络雅号古筝除了秦筝之称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雅称,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区分。...
· 刁望河:古筝制作工艺的领头羊
在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内,有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古筝制作间,郓城镇刁庄村的刁望河和他的徒弟们每天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或是打磨木料,或是烘烤木料,或是上漆,或是贴花,一刻也不闲着。这件繁复的工作,刁望河已经延续了四十多年。刁望河:古筝制作工艺的领头羊记者郭卫东韩波传承600余年,研发出多个新品种古筝这门手艺,还得从明朝洪武年间说起。据《刁氏宗谱》记载,刁氏一世祖刁琅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山东,在移民途中,巧遇一位李姓流浪制筝艺人。刁琅对这门手艺非常感兴趣,于是拜其为师。在移民到郓城刁庄以后,刁琅进一步学习制作古筝的技艺,到明朝洪武30年(1397年),即移民郓城的第5年,他开办了第一家制筝作坊,从此,郓城的制筝技艺越来越出名。从那时算起,到现在,郓城的古筝制作已经传承了600多年。1930年,刁庄制筝作坊第23代传人刁秀欣为国乐大师、郓城盲人王殿玉制作了一台18弦白碴筝,使王殿玉的演奏名振上海,出现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