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琴及其文化内涵
扬琴又称为洋琴,属于外国音乐文化舶来品,其自传入我国,逐渐与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并且经过在民间数百年的流传与繁衍,使得中国成为了当前世界扬琴体系中最有说服力的代表者。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扬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扬琴应当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融合中外,和而不同,不断赋予扬琴新生命、新活力,使得中国扬琴让世界为之倾倒,能够在世界最高音乐殿堂发出。
扬琴
一、扬琴的传入与流派
(一)扬琴的传入
关于扬琴传入中国的假说,由于遗存的文献材料甚少,因此国内学者对于扬琴传入时间与地点的见解也是形色各异。对于扬琴传入时间,大约可推断为十六世纪与十七世纪之间,即我国明朝时期。关于扬琴如何传入中国,归纳起来具体可分为两种,即海路说和陆路说两种。从海上传入说角度分析,根据对《辞海》、《中国音乐辞典》等相关资料对于扬琴条目的解说,部分学者认为扬琴是在明末时期通过海路形式传入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工业与海洋运输业的兴起与发展,明朝与外国联系日益频繁,逐步将中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心转移到了东南的沿海地区,尤其是对于广东沿海一带,成为了西方来华通商交易的重要港口。
后来随着明朝与西亚、东亚等地区国家友好往来日益增强,扬琴便经过海路首先传入到了广东沿海地区。这一说法的来源依据,可以从部分文献考证。比如说《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中国百科全书》等书籍中,对于扬琴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与地方的说法基本相似。对于陆路传入说,还有待找出相关文献材料考证,需要进行系统综合研究。周菁葆在《木卡姆探微》书中对扬琴传入中国方式作出了猜测,提出了新的说法,其认为扬琴是阿拉伯人的乐器,也有可能通过天山由新疆经陆地传入中国。
(二)扬琴的风格与流派
扬琴风格颇为丰富多元,既有着秀丽高雅的情趣,“小弦切切”的韵味,以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柔韧巧妙、清幽平淡的儒雅。也有着蓬勃恢宏之势,“大弦嘈嘈”的喧闹,以及喧闹喜庆的大度。同源分流谓之派,由于地方文化与发展风格的不同,中国扬琴也因为当地民间乐种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演奏风格与形式,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流派。
首先是广东音乐扬琴。其演奏时因为多用轮音、加花、等技巧,因此清新爽朗,旋律层次分明,具有表现力与表演力。其次是江南丝竹扬琴。顾名思义,其扬琴风格与江南丝竹密不可分,演奏技巧多体现在衬音、颤音、顿音等,其风格清新脱俗,曲风优美细腻与流畅温婉。再次是四川扬琴。四川扬琴流派的音乐特点以豪放,浓烈著称,大多是套曲,戏剧性极强。代表曲目有《将军令》和《闹台》。其中乐曲《闹台》中特殊技巧的运用将四川扬琴的地方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东北扬琴。东北扬琴流派多受东北民歌影响,其风格不如江南流派的流畅柔婉,也不如四川流派的豪放浓烈,而是具有一种内在阳刚美。
扬琴
二、扬琴的文化内涵
(一)扬琴的应用文化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大多体现出多元共存的发展趋势,即使存在不同源流产生的排斥碰撞与对抗批判,也往往是局限于特定时期的,其最终的结果总是朝着求同存异与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中国音乐文化也不例外,也曾按照这样的规律与法则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繁华盛象,也是经过文化融合与碰撞而漫长发展而来。一个外来乐器能够被传入中国并得以迅速发展,这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是因为它的自身条件与中国民族文化有着大量契合之处,能够演变为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现象。
从前期的不被官方接受与认可,再至发展三、四百年时间被纳入民族乐器,扬琴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特征与具体体制,而是因为扬琴能够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民俗文化交汇融通,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理性特征与独特内涵。从扬琴的应用及发展历程可知,在发展形式上,扬琴最早在民间流传,首先被社会民众认可与采纳而非官方,并不断与中国民俗文化相互融合。这就赋予了扬琴深厚的地方区域文化与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继而弘扬与深化中国民族文化内涵。从内在文化机理来看,扬琴击弦工具的琴竹与中国传统竹文化紧密贴合,扬琴在乐队结构位置与中国封建王权统治结构颇为相似,扬琴的音色素质厚重与对称凸显出中庸特色,以平凡的方式发挥出不寻常的功效,这与中国民族文化品性与民族心态相契合。
(二)扬琴的演奏文化
音乐表演是极富技艺性与表现力,不同民族文化的地区与国家,在器乐演奏技艺上呈现的演奏内容也是不同的。中国扬琴技法有着丰富多样的思想来源,但是在演奏特征上却统一体现在以发音的“点”为本,这与其进入中国音乐文化语境有着极大的关联,表面上看扬琴演奏是表演技巧的发展与改革,实质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外来音乐文化的接纳与改革,最终目的是赋予扬琴中国特色,使其能够发出中国声音,并被中国耳朵所接受。由洋琴到扬琴,体现出丰富的传统文化。
一方面,体现出儒家文化。无论是扬琴演奏音色音质,还是扬琴演奏风格,它不再是那些没有生命活力与艺术力量的规范化凝固形态,而是潜藏着生命流动活力与表现力量的立体形态,其犹如引之流水,能够与其他乐器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同时也不过于张扬,能够节制表达情绪,在于一种和合文化、刚柔并济之美,既可以高山流水也能够下里巴人,与中国儒家文化非常协调一致,映射出儒家文化光芒。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扬琴在中国的演奏变化,与时代需要推动与民众音乐审美情趣变化切实相关,是音乐审美需求与现代技术循环交替实现不断升华的过程。新时代以来,扬琴演奏形式与形制朝着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承载着悠久厚重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既有着国韵悠长、清幽平淡的传统风格曲目,也有着融合现代文化要素与音乐技术、简洁明快而不失精巧细致的清新之作,展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扬琴艺术真正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扬琴
三、新时期扬琴的发展展望
(一)曲式多元化
多元化与创新化是艺术发展的未来趋势,一千名扬琴学者中可以有一千种作曲技法,进而出现一千种风格各异的扬琴音乐作品。纵观建国以来我国扬琴音乐发展特点,无疑离不开扬琴作曲技法的创新,其通过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借鉴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能够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扬琴作品,促使扬琴曲多元化发展,加速推动我国扬琴艺术事业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网络化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中西方音乐文化不断融合,极大开拓了扬琴作曲家的视域与眼界,为扬琴曲式多元化发展带来了现实基础与难得机遇。
因此,新时期扬琴作曲创新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作曲技法,促使曲式多元化,将扬琴艺术推向全新高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国扬琴民族特色。扬琴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与适应潮流,在扬琴作品创作过程中,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应全民顾及社会各类民众音乐诉求,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传统音乐精华紧密结合,不断拓宽扬琴作品受众范围。另一方面,也要大胆引进西方创作方式,多元化发展扬琴曲式。在曲式应用层面,要跳出传统三部曲式结构,积极运用西方国家音乐曲式结构,如奏鸣式曲式、回旋曲式等,增加扬琴作品的调性运动,创作出曲式多元化的现代派乐曲。
(二)表演形式灵活
近些年以来,扬琴演奏形式与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化,凭借着其自身富有柔和性与兼容性、适合做重奏的显著特点,再加上其内蕴着多元文化,扬琴音色音调可以跟其他音乐乐器完美融合,也可以跟打击乐、弹拨乐等组成音乐组合,演奏爵士、现代等不同风格的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与此同时,扬琴表演形式也摆脱了传统演奏风格,产生了现代派扬琴流派,其不仅可以演奏具有民族特色与风韵独特的民族音乐作品,也可以演奏复杂多变、技法独特的外国名曲与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扬琴的性能,而且为扬琴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新时期扬琴发展应当运用灵活多变的表演形式,增强自身音乐的技术性与创新性,以此获得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扬琴应当跟其他乐器有机结合,打造灵活多变的舞台表演形式。要积极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乐器和西方流行音乐乐器积极配合,如民间音乐江南丝竹、西方钢琴等,要与其他风格音乐作品积极配合,如打击乐、弹拨乐等,打造出由扬琴演奏的随想曲、奏鸣曲、叙事曲等各种协奏重奏作品,为扬琴表演形式创新注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创新扬琴演奏技巧,开发扬琴新音效。应当积极借鉴其他乐器演奏技法,对自身演奏技法进行再度拓展与创新开发,实现扬琴演奏技法的二次创作,以此丰富扬琴音乐表现力,展现独特音乐魅力。
(三)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具有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在扬琴发展方面,加强扬琴的理论研究,一方面能够以学术角度推动扬琴的现代研究,引起相关爱好者与艺术者的重视,为扬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另一方面,也能够以现实实践为手段,发现扬琴在新时代新形式下的发展问题与现实困境,并针对当下扬琴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的创新路径与解决方案,让扬琴这件乐器换发活力与新生。
然而,在现阶段下,国内学者与扬琴艺术家往往将扬琴发展的重心工作放在创新现实表演行为,对于扬琴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关于扬琴艺术学术论文的质量与数量也是不甚人意,令人担忧。因此,如果想要让扬琴在新时代有所发展,除了创新发展表演形式与作品曲式之外,也应当对扬琴进行针对性的学术研究。一方面,高校应当鼓励音乐艺术教师加强扬琴艺术的理论研究,发表高质量的扬琴学术论文,为我国扬琴研究提供可参考、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国家与政府也应当促进扬琴表演、创作、学术研究三位一体式发展,加大在扬琴乐器改革、演奏技艺、创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力度,不断弥补国内扬琴艺术研究缺失,培养出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复合型扬琴艺术人才。
结语
扬琴是一种世界性乐器,其音域宽广、音量宽广,是伴奏与合奏的有力乐器,在中国,扬琴虽然是音乐文化外来户,但是却经过在民间数百年,逐渐被汉化且有了中国特色,使得中国扬琴成为了世界扬琴体制中最成体系与地位最高的代表者,成为了世界扬琴家族的重要成员。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当推动我国扬琴事业的良性发展,让中国扬琴的声音响亮在世界音乐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