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皮影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1
转发:0
评论:0
历史江南风格皮影戏纸偶皮影戏又叫灯影戏,它是用灯光照射到刮薄的牛羊皮上,通过人物剪影的活动来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皮影是起源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结合了民间工艺与戏曲。皮影戏历史悠久,不少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翁进言说他有招魂之术,并设帐弄影以招嫔妃李夫人之亡灵。正如陕西皮影的流传:“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另一说亦与亡灵有关,唐代俗讲僧在佛寺利用灯影说理和超渡亡灵。所以,皮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无论如何,皮影戏至宋朝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与水平,而且相当盛行。南宋时,杭州更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至元代,军队更带同皮影班子随军远征,将皮影传到中亚的国家;在13-15世纪,由西亚再传到欧洲各国。皮影盛行于关中一带,传统剧目就有计数百本,唱腔则多达几十种。皮影戏于明朝万历(1573年-1619年)年间已十分盛行。明末清初,皮影艺术与道教结合,产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至清朝,皮影艺...

历史

皮影戏

  江南风格皮影戏纸偶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它是用灯光照射到刮薄的牛羊皮上,通过人物剪影的活动来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皮影是起源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结合了民间工艺与戏曲。

皮影戏历史悠久,不少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翁进言说他有招魂之术,并设帐弄影以招嫔妃李夫人之亡灵 。正如陕西皮影的流传:“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另一说亦与亡灵有关,唐代俗讲僧在佛寺利用灯影说理和超渡亡灵。所以,皮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如何,皮影戏至宋朝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与水平,而且相当盛行。南宋时,杭州更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至元代,军队更带同皮影班子随军远征,将皮影传到中亚的国家;在13-15世纪,由西亚再传到欧洲各国。皮影盛行于关中一带,传统剧目就有计数百本,唱腔则多达几十种。

皮影戏于明朝万历(1573年-1619年)年间已十分盛行。明末清初,皮影艺术与道教结合,产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至清朝,皮影艺术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大户人家,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安置精工影箱和私养影班为荣。清光绪以前,皮影戏的影人是用牛皮镂空制作的,花纹粗糙,也无色彩,后来经过艺人的努力,改用7层皮纸做的衬壳来制作,并雕刻出各种花纹,着上色彩,同时根据故事中的影人形象,配有人物脸谱。影人一般7寸左右。而在民间,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

但在清朝后期,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场聚众起事,曾出现禁演影戏和拘捕皮影人之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民不聊生,皮影更一蹶不振。不过在抗日战争中,福建漳州就以皮影戏来宣传抗日的斗争。自中国解放后,残存皮影戏班和艺人,在当时政府的扶持下,得以复苏。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虽然皮影戏得以复苏和发展,但仍受电子影视和流行文化所冲击。中国的皮影艺术经过长期的流变,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诸如山西皮影、陇东皮影、陕西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等,各自反映出独有的风格特色。

皮影戏物品

皮影戏

  西安一家商店里的皮影道具

由于皮影戏是民间艺术的缘故,各方面的情况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制作材料也根据当地的使用兽皮的情况而定。

根据宋朝《梦梁录》记载:“京师初以素 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 皮影原是用纸剪制,后来才改用皮革刻制。现时的皮影戏物品包括皮影人物、场面道具和景物,全都是利用手工,刀雕彩绘皮革制成。在中国,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等等。

制作皮影的民间传统工艺基本步骤,分别是∶刮皮、浆皮、描样、雕镂和着色。但若仔细,制作过程可由刮、磨、洗、刻、着色等共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约3000刀。皮影的造形制作,主要汲取了中国汉代的帛画、画像石和唐代的壁画等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再配以镂空的线雕花纹。镂空线雕花纹不单给予优美的造型外观,而且避免了表演时出现大片黑影。

皮影人约30cm高,多为侧面形像,外形轮廓以线条简洁、平滑流畅为主。皮影的人物形像不是以追求真实和准确性,而是要合符表演需要。在灯光映照下,美丽的皮影人便活龙活现的展示在观众眼前

内容

宋代皮影戏的内容,主要是“……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 到清代时,影戏剧目分两类:整本(亦称整套)和单出(亦称单折)。此时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河北乐亭的影戏剧本作家高述尧所编写的《二度梅》、《镇冤塔》、《白狐裘》、《珠宝钗》被奉为滦州影戏的新四大影卷,能唱高述尧的剧本成为昔日衡量皮影艺人水平的依据。现在,著名的皮影艺术流派分别是山西皮影、陇东皮影和陕西皮影。

皮影戏演出的关键,在于操耍技巧和唱功。而此关键技巧都是经由师父传授,学徒长期苦练的成果。另外,皮影戏还要配合音乐和灯光效果,才能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

动画

皮影戏被摄制后,制成动画,于电影上放映。

参见

傀儡戏

布袋戏

滦州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皮影戏000000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 陕西-华县皮影戏
华县皮影戏人称“五人忙”,表演者包括主唱的“前声”,兼打大鼓弹月琴;负责操纵皮影的“签手”;负责敲锣、打碗碗、击铙、打梆子的“坐槽”;负责拉二弦琴和吹唢呐的“上档”以及负责拉板胡、长号和配合签手的“下档”。华县皮影属东路皮影,以碗碗腔皮影为代表,影人形制小巧,刻工讲究,装饰严密。皮影《西厢记》皮影《谢瑶环》
· 皮影戏艺术
1、皮影戏的演出∶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幽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
· 皮影戏的历史由来
传统文化1、优孟衣冠的启发优孟是春秋时楚国人,他口齿灵利,幽默风趣,楚庄王便把他留在宫中讲故事、做滑稽表演,以取其乐,并戏称他“俳优”。有一个大臣孙叔敖,对楚国的建立有很大的功劳。他有一个儿子,没有安排做官。孙叔敖临死前,很担心儿子将来的生活,便把优孟叫到床前,嘱咐了一番,然后对他的儿子说,我死后如果庄王不照顾你,生活上有了困难,你可去找优孟想办法。孙叔敖死后,楚庄王果然把他的儿子忘在脑后,致使孙叔敖的儿子衣食无着,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话,便去找优孟。优孟见状很是伤心,便对他说,好吧,你回家等着吧。第二天夜里,优孟穿戴上孙叔敖的衣冠,并模仿孙叔敖的声音,在暗影里说唱起来。声音惊动了楚庄王,以为孙叔敖再生,出来观看,不禁思念起孙叔敖生前对楚国的功劳,深深动情。优孟出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就把孙叔敖的儿子封了官。这个故事可见《史记·滑稽...
· 塘栖卫家班皮影戏
“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话说的就是皮影戏,在塘栖有一支卫家班皮影戏,每次演出,全村人都会拿着自家的椅凳,围坐在戏台旁,一边看戏,一边喝茶,别提有多幸福了……皮影,又称“灯影戏”或“羊皮戏”,是我国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道具戏曲。它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深受群众喜爱。塘栖卫家班皮影戏源自河南流派,是卫家族人世代相传的一门绝艺,因祖上南迁才将皮影戏带了过来。卫家班皮影戏始于清朝初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卫姓家族历代祖传,先后有数十人从艺,分布在卫家埭、下柏圩、丁家墩、柴家埭等村落。皮影戏中的剧本人物,用的是晒干的薄羊皮,剪成戏剧中人物形象,然后用毛笔染色彩,画成各种人物脸谱,文有文相、武有武脸,各种人物头盔也大有讲究,元帅帽、将军帽、官帽和士兵帽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