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
形制
据许慎《说文解字》指,戈的定义是“平头戟” ,字形本身“从弋”,“一横之”为象形标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引《周礼·考工记·冶氏》郑玄注,指“戈,今句孑戟也。或谓之鸡鸣。或谓之拥颈。”故古时戈又称“鸡鸣”或“拥颈”。 段注称“戈,句兵也” ,又称“矛刺兵。殳击兵。殳嫥于击者也。矛嫥于刺者也。戟者兼刺与句(钩)者也。戈者兼句与击者也。用其横刃则为句兵。用横刃之喙以啄人则为击兵。击与句相因为用” ;徐锴《说文解字系词》指“戟小支上向则为戟,平之则为戈。一曰戟偏距为戈”,指戈是一种与戟形制相近的武器。《礼记正义》指:“戈,钩孑戟也。如戟而横安刃,但头不向上,为钩也。” 与段注一致,指戈的形态为长柄前端有一内向横刃,以钩击及啄击为主要施袭手段。春秋战国时代,大量文献中均曾出现戈这种兵器,例如中行献子曾做梦被晋厉公以戈攻击。 《诗经·秦风·无衣》中有“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修我矛戟,与子偕作”之句。 《楚辞·国殇》有“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可见戈在古代是非常普及的兵器。
古代最常运用戈的是战车兵。《周礼·夏官·司兵》中载有“车之五兵”,郑玄注释指五兵为戈、殳、戟、酋矛、夷矛。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所驾驭的战车中通常有三人,中央者名为“御者”,负责驾驶战车;左侧者名“车左”,主要以弓矢为攻击手段;右侧者名“车右”,主要以戈矛作近距离白刃战 ,戈是守卫战车者经常使用的兵器。
词义
戈后来成为了借代兵器的泛用常称,《说文解字》中“武”字的定义就是“止戈为武” 。戈常与其他武器并称组词,如“戈矛” 、“戈戟” 、“戈殳” 、“戈矢” 、“戈甲” 等。由于戈是较普及的兵器,因此亦被广义地延展出兵革、战争的意义,如“干戈”、“兵戈”;兵士手执兵器者泛称为“执戈”、“荷戈”;将兵阵前背反者称“倒戈”;“枕戈待旦”形容军人以戈为随身兵器,即使连休息都以戈为枕的备战状态 ;“投戈释甲”则指军队投降。 另外,戈姓亦为中国姓氏之一;戈部亦是中文部首之一。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礼记》
《春秋左氏传》
相关条目
吴戈
三戈戟
直内戈
曲内戈
銎内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