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孔府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7
转发:0
评论:0
简介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规模。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孔府大门之上的“圣府”牌匾。建筑特点分布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籍、司乐、管勾和百户厅等六厅办事机构,为孔府服务。中居即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内宅的前后楼是府上老爷、太太、...

简介

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规模。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府

  孔府大门之上的“圣府”牌匾。

建筑特点

分布

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籍、司乐、管勾和百户厅等六厅办事机构,为孔府服务。中居即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内宅的前后楼是府上老爷、太太、少爷和小姐的住房,现陈列着当年的生活用品。最后一进是花园,又名铁山园。园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一应俱全。

正门

孔府正门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是清书法家纪昀手书。

二门

孔府二门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屏门

屏门建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

重光门

重光门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大堂

大堂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年)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严。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二堂

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三堂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前上房

前上房,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前上房内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室内有古家具、文物古玩。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明代“景泰蓝”;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404件。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前堂楼

前堂楼院内有苍松、东西对列的鱼池。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

后堂楼

后堂楼后堂楼院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堂中陈列着孔结婚时的用品,以及当时友人赠送的字画和礼品。东里间为当时的接待室,摆设着中西结合的家具,里套间是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的卧室。东墙上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照,后堂皇楼西边的两间是孔德成夫人奶妈的卧室。院内的楼是当年府内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内客亲属的住宅。后堂楼西边还有一座楼,为佛堂楼,是衍圣公烧香拜佛的处所。后堂楼之后还有5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

花园

孔府花园孔府花园位于孔府九进大院的最后部分,占地五十余亩。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李东阳监工设计。孔府花园前后3次大修,其间还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园越修越大,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

价值

历史价值

孔府内藏有自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文书档案,有大批历史文物及明清的衣冠等。因而孔府不仅是中国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于1994年被世界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物价值

孔子像孔府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而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孔府收藏大批历史文物,有“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政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孔府还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玛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剑履、袍笏器皿,另有历代名人字画,其中元代七梁冠为中国国内仅有。

建筑价值

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箭令旗等,两侧是仪仗。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府宴
冷门知识饮食文化孔府宴是我国宴席规格较高的宴席之一,一般用于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生辰祭日、婚丧喜寿等重要的大型活动。孔府宴可以分为几大类,有平常的,也有宴请皇帝和钦差大臣等上流人士的,几乎无所不包。孔府宴因完全遵循了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集我国宴席之大成。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他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主张将“礼”作为最高的社会规范。在饮食上,孔子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汉代以后,孔子的思想学说影响越来越大,先后有很多帝王对孔子加封、追谥,而他的后代则被称为衍圣公,无论什么朝代都受到很好的礼遇。因为孔子巨大的影响力,不少帝王都会来到他的故乡曲阜祭奠。祭孔的时候,有的皇帝或者高官会带上厨师。皇帝和高官用餐,又在孔子的故乡,自然非常注重礼节。渐渐地,以讲究礼节和高规格孔府宴成型了。孔府宴集全国各地美食精华,集鲁菜之大成,...
· 孔府传奇
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里,孔府已不仅仅是坐落在曲阜的那栋建筑物,也不仅仅是孔子的后代延续,而是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象征。几乎每个人都能谈论两句孔子和《论语》,彰显我们的文化底蕴深厚,可是细细说起来,谁又知道孔府的祖先到底姓什么,孔子的名字和相貌有何渊源,孔子一生发生了哪几件大事,以及孔子的家族在社会变迁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起落?孔子和他的后裔都不是神近日,王传贺和王谦父子的《大孔府》一书经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父亲负责其中的插画,儿子则负责其中的文字。早在二十年前,王谦就写作出版过与孔府家族有关的《大家族传》,而更早之前,王谦在曲阜出生、长大,“自己家与孔府不过一箭之地,中学就读学校跟孔庙更是一墙之隔”,他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听到太多跟孔府有关的故事。在他看来,孔子是中国文化中无法忽略的一个人物,哪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卷入一场“打倒批烂”的风潮。很多人对孔府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一个孔
· 孔府食单介绍
孔府,是山东曲阜孔子直系子孙世人居住的府第。自汉高祖起,历代王朝都是尊孔的,明清两代,孔府的主人享受“当朝一品官”的待遇,显贵已极。孔府设有专门管理饮食的机构,有两个大厨房。厨师技艺高超,他们世代相传,积累了丰富了烹调经验。孔府菜烹制精细,注重营养,自成一格。孔府用于宴席的大菜,有四大件、三大件、二大件的区别。大件菜有:燕菜一品锅、红扒熊掌、扒白玉脊翅、御笔猴头、烧秦皇鱼骨、菊花鱼翅、神仙鸭子、一卵孵双凤、八宝鸭子、绣球鱼肚、怀抱鲤、烤花兰桂鱼、干蒸莲子、蒸驼足等菜目。孔府家常菜点,有玉带虾仁、松子虾仁、松子鱼糕、七星鸡子、鸳鸯鸡、一品豆腐、锅豆腐、炒小豆腐、珍珠汤、什锦素鹅脖、炸溜茄子、油淋白菜、油拨豆莛等,也有经过细制的糊糊、煎饼、咸菜等山东农家食品。清光绪二十年(1894),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夫妇随母进京向慈禧太后贺寿,孔母向慈禧送上早膳一桌,这桌早餐的食单内容如下:海碗菜二品:八...
· 孔府“六代含饴”匾额
孔府里,有一座叫三堂的地方,这座建筑位于二堂之后,内宅门之前。这里庭院小巧别致,堂前为地平露台,正南立一太湖石,高约3米,周边石栏围护。两旁排列六盆景石,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树并列于庭院两旁,把这个小院装扮得古朴典雅。三堂,也叫退厅,为明代建筑,是衍圣公处理家族内务的地方,内设公案和文房四宝、印盒等办公用品。堂之正面有康熙年间孔子六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孔毓圻的书法作品《后赤壁赋》,作为三堂的屏风。三堂明间正上方,悬挂着一幅匾额,上书“六代含饴”四字,蓝底雕龙金边。匾正上方镶金字“乾隆玉玺”大印,此匾为乾隆御赐。今天的故事,就从这“六代含饴”讲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来阙里朝圣,孔子第六十七代孙孔毓圻的夫人黄氏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了,而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也已经出世,从黄氏到孔宪培已是六代同堂。乾隆帝看到孔府人丁兴旺,家庭和睦,生活像吃了饴糖一样甘甜,遂赐此“六代含饴”匾。健...
· 齐鲁文化—山东风情—山东曲阜孔府与孔府文化
孔府——一个因孔子而著名的家族孔府的闻名,当然是因为孔子。西方学者认为世界上有4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在塑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4个思想家就是: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和耶稣。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儒学仍是人类思想的一个重要资源。孔子生活在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他倡导“仁”,重视对人的尊重,提出以“礼”来建立各种秩序,鼓吹“中庸之道”,追求事物的和谐,追求和平与安宁,非常强调个人的德行与修养,追求做人的诚实正直。他的思想,既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又强调社会各种秩序,既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又强调与别人、与世界和谐相处,这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孔府虽然因孔子而著名,但在孔子的生前,是没有什么孔府可言的。可以说,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的地位实际上成为了孔子被认同接受与尊崇程度的风向标。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的日益重视,孔府的尊荣也不断增加。而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