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时调研究现状综述(下)
三、天津时调之个人思考
天津时调表演
天津时调在中国传统曲艺音乐的长河中,究其结果,它是曲艺音乐中独一一个以地名定名的曲艺曲种,有着极为特别的意义。笔者在总结古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想谈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健全当地文化馆的工作制度,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制相关管理条例,定合理的制度和相对完善的管理条例,对传承人建立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更进一步的促进天津时调的传承发展工作的进行。
(二)开展“天津时调文化艺术节”活动
表演艺术家王毓宝进行天津时调表演
天津时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唱腔、音乐、表演等都各具特色,如果涉及到对其进行评价,最好聘请内行专业人员,也能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评价,更有利于其完善和不断发展。笔者在其他各个地方性音乐的传承发展上,看到各地文化部门想方设法的得开展文化艺术节,其实作为天津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当地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可以举办艺术节,比如可以做一些天津时调音乐表演比赛活动,曲调限,参赛者年龄不限,请在传承人和专业人士的做评委选拔优秀的表演者,最后在天津时调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这样可以让更多群众甚至是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参与到时调音乐中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去展示天津时调的音乐魅力。
因而笔者建议这样的文化艺术节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掘更多的人才,也可为后期传承人培养,提供了参照依据。在笔者看来目前天津时调文化艺术节的呈现形式还值得探讨。
(三)改进宣传运作的方式
据笔者领会,今朝钻研天津时调的学者多数因此天津市和其辐射的周边城市的学者们作为首要的介入者,笔者发起成立天津时调的钻研筹谋中介,主要是经过林林总总的采风活动,汇集发掘和整理天津时调的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起健全的天津时调的数据库,应踊跃与天津市外的高校成立互助成长,约请更多的专业人士介入到这个钻研行列中来,为天津时调的艺术成长做进献。再就是可以建立天津时调演出团队,完善演出团队的人员数量、性别、年龄的差异,可以常年聘请资深的天津时调老艺人进到团内,做艺术指导。
(四)踊跃培育更多的传承人
表演艺术家王毓宝与弟子曲艺“十大名票”杨丽玲共同表演天津时调《津门老字号》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时调,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曲艺音乐中的一颗明珠,更是其地方性文化的标志。然而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也是需要更进。并不是一位传承人就可以全部擅长天津时调所有曲调的演唱,毕竟每个人的领域不同,只有多个传承人相互聚集在一起,共同针对传承工作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综合比较确定有效的途径,传承人的共同协作与交流才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天津时调的音乐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四、结语
上述便是笔者对天津时调研究的理论成果的综述。其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它源于社会底层,对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具象的反映,并利用方言来口耳相传,有利于当地方言文化的传播,体现了很强的地域的特色,事实证明,进一步地搜集、整理、研究天津时调,都有重要的意义。
天津时调的传承和发展的再次壮大,若放置于眼下这个文化生态圈中来看,笔者认为每一种中国传统曲艺音乐门类都存在着其潜在的生存规则和发展规律,天津时调的传承发展也亦如此。自其发源到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庇护的工具的时辰,其今后的保存成长线路又将若何?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生存环境、方式也随之改变,同时审美需求等都随其改变着。当我们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我们一定要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明确自己的立场。我们没办法强制逆转、停止或者加以改变其发展规律,但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合中对其进行帮助,让它散发出最大的文化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