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9
转发:0
评论:0
简介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和“月光曲”。分为三个乐章。为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1年。创作背景贝多芬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波恩时期(1770-1792年),贝多芬在这时期创作的最开始的器乐作品,受海顿、莫扎特影响较深,其音乐风格相似。维也纳时期(1793-1802年),贝多芬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改变,开始从乐曲中表现出戏剧性,英雄主义和强烈的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鸣曲》。成熟时期(1802-1814年),在这个时期,贝多芬使用了一些新的创作题材,其作品《f小调奏鸣曲》让他的创作到达巅峰。晚年时期(1815-1827年),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创作的许多艺术构思复杂并且深刻的作品。1801年,贝多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月光奏鸣曲》被创作了出来。这首作品打破了快、慢、快的传统曲式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特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文主

简介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和“月光曲”。 分为三个乐章。为德国作曲家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1年。

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波恩时期(1770-1792 年),贝多芬在这时期创作的最开始的器乐作品,受海顿、莫扎特影响较深,其音乐风格相似。维也纳时期(1793-1802 年),贝多芬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改变,开始从乐曲中表现出戏剧性,英雄主义和强烈的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鸣曲》。成熟时期(1802-1814 年),在这个时期,贝多芬使用了一些新的创作题材,其作品《f 小调奏鸣曲》 让他的创作到达巅峰。晚年时期(1815-1827 年),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创作的许多艺术构思复杂并且深刻的作品。

1801年,贝多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月光奏鸣曲》被创作了出来。这首作品打破了快、慢、快的传统曲式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特色。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文主义思想使贝多芬受到了许多启发,他大量的重要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乐观主义和强烈的革命激情。他崇尚自由、痛恨封建压迫,这种思想也逐渐渗透在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

乐曲赏析

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奏鸣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曲式分析

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且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第一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

乐曲评价

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 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Quasi una Fantasia)。

创作轶事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题赠给他一八零一年时热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但后来他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降B小调第2号钢琴奏鸣曲,Op.35,“葬礼进行曲”
降B小调第2号钢琴奏鸣曲,Op.35,“葬礼进行曲”简介《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37年,作者是肖邦。《降b第二钢琴奏鸣曲》是肖邦极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摆脱了之前优美而华丽的音乐创作风格。这首奏鸣曲虽沿用了传统奏鸣曲四个乐章的形式,结构规整严谨,但在乐章结构以及排序上却打破了传统古典奏鸣曲的格局,其重心在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上,本文通过比较、举例、归纳等分析了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特征。创作背景1837年,肖邦与比他大6岁的乔治·桑在巴黎沙龙相逢复相识,两人随即陷入热恋之中。为了远离城市之喧嚣和人言之可畏,加之医生的劝说(肖邦患有结核症),他们于1838年底来到当时还鲜为人知的马略卡岛。这里人烟稀少,没有宾馆,没有公寓,他们在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一座修道院里租了几间房子住了下来,共同度过了南国的一个冬季。而《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SonataNo.2inb-flat...
· 升C小调练习曲,Op.10,No.4
简介升C小调练习曲,Op.10,No.4,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作品。肖邦一共写过27首钢琴练习曲,这部作品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练习曲,右手非常复杂,同时左手有很多大的跳跃,技术含量很高。这部作品展现出肖邦澎湃的内心世界,因此后来被称作“激流”进行曲,在比赛中常常被演奏。结构形式升C小调练习曲,Op.10,No.4开头就像肖邦的其他练习曲一样,这首作品是ABA形式的,尽管B部分并不是一个对比鲜明、独立的三重奏的中间部分。整首曲子基于同样的半八分音符主题,从一开始强烈的重音开始,迅速增加音量和音域,直到在强烈的高潮中戛然结束。雨果·莱希滕特将主题发展的方式,特别是在主题演奏中左右四小节的交替,与巴赫的某些前奏曲或J.S.巴赫的英语组曲第6号的吉格作了比较。在B部分,这些交替的序列被缩短为两小节,重音的频率上升。雨果·莱希滕特认为,在快节奏中,16-45...
· 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K.309
简介莫扎特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在35年人生中,他创作的作品涉及各种音乐创作的领域,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七百余部,其中钢琴奏鸣曲在数量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K.309创作于莫扎特成长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首奏鸣曲体现了他对新的元素的学习,创作开始走向成熟。演奏此首奏鸣曲需约16分钟,此作品是莫扎特在前往曼海姆和巴黎的旅程途中(1777-1778年)创作的。创作背景根据莫扎特自己的一封信,K.309这首奏鸣曲是为与他有深交的曼海姆音乐家坎拉比希先生的女儿罗莎而作。这首奏鸣曲是令人难忘的,写作时间是1777年。当年的莫扎特已经由一个惊人的神童成长为一个21岁的,完全成熟的平凡的音乐家了。他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不料受到冷落,失望而归。他的内心思索渐渐强烈起来,他忍受不了故乡闭塞窒息的精神生活和大主教的专制态度,以及父亲严厉的管教。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以神童作为幌子而去谋求一份职业了。在1...
· C++14
新的语言特性以下为在C++14中被加入语言核心的特性。泛型的lambda在C++11中,lambda函数的形式参数需要被声明为具体的类型。C++14放宽了这一要求,允许lambda函数的形式参数声明中使用类型说明符auto。autolambda=[](autox,autoy){returnx+y;}泛型lambda函数遵循模板参数推导的规则。以上代码的作用与下面的代码相同:structunnamed_lambda{templateautooperator()(Tx,Uy)const{returnx+y;}};autolambda=unnamed_lambda{};Lambda捕获部分中使用表达式C++11的lambda函数通过值拷贝(bycopy)或引用(byreference)捕获(capture)已在外层作用域声明的变量。这意味着lambda捕获的变量不可以是move-only的类型。...
· B小调第6号交响曲
简介本曲于1893年8月12日完成,为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柴可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标题Патетическая(Patetičeskaja)的俄语意思为“激情”、“情感”,而并非大家所认为的“激起怜悯”,这个词反映了一小点激发的痛苦。柴可夫斯基原本打算将该作品命名为“标题”,然而,现时出版的乐谱,通常都已使用了法语的翻译名字:Pathétique,翻译出来便成了“悲怆”。本作品于1893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首演,作者亲自指挥,演出获得了巨大的轰动。然而自此9天之后,作者不幸与世长辞,本作品成为作者的绝笔之作。作者向他深爱的外甥弗拉基米尔·达维多夫(妹妹亚历山德拉·萨莎的二儿子)解释过该作品的标题。当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问作者这部交响曲是否有标题的时候,作者承认了自己隐藏标题的事实。这个标题被Taruskin称为“绝命书交响曲”,这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