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小调第25号玛祖卡舞曲, Op. 33, No. 4
简介
肖邦的《4首玛祖卡舞曲》QuatreMazurkasOp.33,作于1837-1838年,出版于1838年,呈献给莫斯德卡伯爵小姐。这四首玛祖卡舞曲被认为是肖邦中期的杰作,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种体裁源自民间的舞曲,充满着浓厚的波兰民族乡土气息。舒曼对此表示:“肖邦的形式逐渐鲜明、轻快,或者说我们已经习惯于他的风格。不论是谁都会很快地被这些玛祖卡舞曲迷上。”
乐曲赏析
第一乐章,升g小调玛祖卡Op.33-1,忧伤地,有着单纯而富于冥想的旋律,中段为B大调,哈涅卡认为:“这是心地善良的玛祖卡”乐曲虽短,但却成熟。
第二乐章,D大调玛祖卡Op.33-2,活泼地,第一主题具有波兰民间库亚维亚克舞曲的特点,委婉欢快,波浪式的旋律线上下起伏,充满了温暖的生气。这一主题移至A大调重复演奏一遍后,回到D大调,在整个过程中,伴奏声部一直周期性地反复单纯的三拍子节奏型,每小节的中音都落在第三拍上。乐曲在整个过程中,伴奏声部一直周期性地反复单纯的三拍子节奏型,每小节的中音都落在第三拍上。乐曲的中间部分转为降B大调,采用两种主题素材。前半段出现带有半音上行倾向的音调,旋律缠绵悱恻,带有忧郁悲愁的色彩。接着乐曲在升f小调上呈示以三连音的头拍起奏而占一小节长度的动机,并执拗地把这个动机反复了十六遍。研究肖邦的库勒普斯基解说道:“这一动机表现了坚持用舞蹈摆脱悲愁和苦恼的一种心情,或者是表现了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的孩子般纯真的感情。总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气质”。最后,乐曲再现主题,在充满喜悦的欢快气氛中结束。这首明朗的玛祖卡后来由法国著名女高音维厄多·加尔夏(Garcia)改编成独唱曲,并被俄国著名舞蹈家福金编导的舞剧《仙女》选为配乐。
第三乐章,C大调玛祖卡Op.33-3,纯朴的,三部曲式,第一段C大调,第二段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这首玛祖卡短小而优美,并因肖邦和德国作曲家、克莱门蒂的学生迈耶贝尔激烈的争论而更加著名。一次,肖邦在弹奏此曲时,迈耶贝尔走进来,听完肖邦弹奏后,他说这首乐曲是2/4拍,肖邦却非常坚决地说是3/4拍,两人便因此争执了相当长的时间。造成这种吾会的原因是,肖邦在小节的最后拍上加上了连线的缘故吧。
第四乐章,b小调玛祖卡Op.33-4,忧伤地,复三部曲式。第一段为A-B(降B大调)-A-B;第二段为C(B大调)、D(B大调);第三段为重复第一段 尾声 这首优美的作品是在同类作品中最为人们亲近和喜爱的。
B小调第25号玛祖卡舞曲, Op. 33, No. 4
风格特点
旋律特征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旋律特征,首先表现为歌唱性旋律的广泛运用。这些美妙的旋律,大多源自他对祖国民间歌舞的回忆。肖邦常常在旋律动情之处标记加强旋律的歌唱效果,使钢琴这种并非以表现连贯、抒情气息见长的乐器,所奏旋律竟具有声乐咏叹调的特点,缠绵啡恻、荡气回肠,让人意犹未尽。
在肖邦玛祖卡的旋律中,装饰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装饰音属于一种完全新颖的类型,与音域相对狭窄、仅仅围绕骨干音的古典装饰音迥然不同。它们以快速灵活、激动奔放的音流,回荡在整个音域之中,与旋律有机融为一体,成为旋律线表情的重要补充。这是肖邦玛祖卡舞曲旋律写作的又一特征。例如,在玛祖卡作品中存在着大量新颖的装饰音手法:不同音程的双音经过音群、八度经过音群,以及随意变换的各种经过音群。即便其中杂有与旋律调性相悖的音,也让人并不觉得不协调。
肖邦玛祖卡舞曲中,对波兰民间音乐调式的运用,也是其旋律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从调式运用方面看,除了一般的大小调式外,肖邦在玛祖卡中大量引入了利底亚、弗里几亚等中古调式,使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节奏特征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节奏也十分富于特色,似乎永远是异常鲜明、充满活力的。这己经不是古典主义的严谨、理性的节奏,而是充满了浪漫主义音乐所特有的激情。如前所述,玛祖卡舞曲的欢快热情,拥有强烈的重音,多为三拍子节拍,但其律动却并非简单的“强一弱一弱”规律,而是在任何一拍都有可能出现重音。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全部用3/4拍子写成,节奏重音变化十分丰富,很好地保留了民间舞曲的节奏特征。下面就结合实例,对肖邦玛祖卡舞曲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
和声特征
众所周知,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新和声语汇的开掘与运用。新颖的和弦结构、高度半音化的和声连接等一系列手法,都成为浪漫派作曲家热衷的风格,肖邦自然也不例外。肖邦作为一位在和声色彩探索方面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其有着“半音和声百科全书”之称的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便是其和声风格的鲜明体现。经过肖邦艺术化处理后的玛祖卡舞曲中的和声,已经完全不是民间舞曲中那简单的和声连接。我们可以看到,此时音乐中的半音进行不仅在旋律现,更多在低声部或中间内声部中呈现。别具风味的和弦、出人意料的离调、逻辑严谨又别出心裁的和声模进等一系列和声手法所造就的极强表现力,使肖邦的玛祖卡获得了高度艺术化发展,成为世界音乐艺术中的。如此挖掘与雕琢民间音乐元素并在专业创作领域取得成功,在肖邦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相信和声本身会具有这样的能力。 在和声的离调模进与半音线条设计方面,肖邦玛祖卡舞曲的和声构思远高于民间舞曲,体现出作曲家对民间艺术匠心独运的精雕细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