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
词源
清末小说中已出现“牛排”、“猪排”等西菜菜名,可能是因形似上海“大排”(猪丁骨),故名“排”。而在上海话里,“排”发[ba]音,疑被广东人误听为“扒”[pa],因此又作牛扒。而英语中表示牛排的“steak”一词则源自古诺尔斯语词“steik”,后者意即烤牛肉。
生熟程度
牛排种类部位(英式)
牛排种类部位(美式)
有别于其他大部分熟食,牛排通常不会煮至全熟,而是可以以个人喜好调较生熟程度。生熟程度以奇数区分,主要分为:
全生(Raw):完全未经烹煮的生牛肉,这种做法只会用在某些菜式例如鞑靼牛肉、基特富(Kitfo,埃塞俄比亚菜肴)或生牛肉沙拉。
一分熟(Rare):仅表面煎熟,呈灰褐色,剖面为血红色,中心呈宝石红,核心温度约48.9 °C(120 °F)。
三分熟(Medium-Rare):外围呈灰褐色,剖面为绝大部分为血红色,没有一分熟的中心宝石红,核心温度约52.2 °C(126 °F)。
五分熟(Medium):外围呈灰褐色,剖面为粉红色,核心仍有血红色,温度约57.2 °C(135 °F)。
七分熟(Medium-Well):大部分呈灰褐色,核心为粉红色,温度约62.8 °C(145 °F)。
全熟(Well-Done):表面稍微烤焦,剖面完全为灰褐色,核心温度约73.9 °C(165 °F)。
肉品如果非常新鲜,老饕喜欢叫三分熟或五分熟,而一般人叫七分熟比较习惯,而路边摊的肉品较为低廉,老板会主动煎到全熟。
牛排种类
夏多布里昂牛排(英语:Chateaubriand steak):取西冷(sirloin)下方更嫩的腰内肉(tenderloin)切成厚厚一块制作,通常配上夏多布里昂酱汁。一头牛只有五、六磅。名字据说渊源于法国作家、政治家、美食家夏多布里昂。
牛肩胛肉小排(英语:Chuck steak):从颈部到肋骨(ribs)。
牛小排:取自牛的前胸肋骨部位,油脂甚多。
菲力牛排:腰内肉部分牛腰肉(tenderloin),最嫩处切出,是牛脊上的肉,形状头大尾小,脂肪含量少,适合三分熟,甜美的肉汁,肉质鲜嫩,菲力牛排包裹在牛腹腔中,所以肌肉都没运动到,故肌肉纤维不粗。是牛排中单价最高的。
侧腹牛排(英语:Flank steak):自腹侧取得。
牛肩膀牛排(英语:Flat iron steak):牛肩膀部分切出。
烤腹肉牛排(英语:Hanger steak):或称(法式)onglet,从中心附近的膈肌。中间有点硬(sinewy)。通常被称为“屠夫的牛腰”(butcher"s tenderloin)。
纽约客牛排:取牛前腰脊肉(Strip Loin)的部分,大理石油花(Marbling)均匀,肉质与西冷牛排接近,有嚼劲,是美国人的最爱,故名。
肋眼或肉眼牛排:靠近的肋肌部,肉质鲜嫩,大理石纹多且分布均匀,中心部位有一块明显的油花,由于鲜嫩多汁,深受大众喜爱,售价较高,适合干烤方式烹调。
后腿肉牛排(英语:Rump steak)、腹腿牛排(英语:round steak)后腿近臀部部位切块牛排,如果没有妥善烹煮,口感可能会较坚硬。
西冷牛排:英文为Sirloin,粤语称“西冷牛排”,在英国、香港等地指牛胸脊肉部分,肉质细嫩度次于菲力牛排,售价也较低于菲力牛排,上端部分的西冷牛排较为鲜嫩,售价亦稍高。在美国指牛后腰脊柱两侧的肉,肉质细嫩,价格高。
侧腹横肌牛排(英语:Skirt steak):从隔膜(diaphragm)取得。非常美味,也十分难以料理。
丁骨牛排(英语:T-bone steak)及牛柳或上等腰(英语:porterhouse):由纽约客牛排与一小部分的菲力牛排组合而成。一边为纽约客(Striploin),另一边则为牛柳(菲力),中间被腰脊骨隔着。
梳士巴利汉堡扒:用牛碎肉做成的肉饼,也被称为“汉堡牛排”。
鞑靼牛排:剁碎的生牛肉加上洋葱、洋香菜以及刺花蕾(俗称酸豆),通常上桌时会佐以生蛋,完全生食。
组装牛肉
酱汁
黑胡椒酱
磨菇酱
外观
生牛排肉
牛排套餐
日本北斗星号列车上供应的火车牛排
煎牛肩胛排
西冷牛排
丁骨牛排
参见
烧牛肉
猪排
鸡排
牛排突袭
维也纳炸牛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