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曾国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7
转发:0
评论:0
历史曾国(以下配合史载称随国)历史首见于《左传》,公元前704年,楚国攻打随国,但随后撤兵,即速杞之战。需要指出的是,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一地名随,即《春秋左氏传·隐公五年》记载的“翼侯奔随”。此地后来作为晋国名臣士会的封地,因此《春秋左氏传·文公十三年》有将士会称为随会。这一位于今山西省汾河流域的随地,据童书业说,前身也是一古国。童书业并指出,山西省汾河流域的古国如随国、鄂国、唐国(后改称晋国)、沈国、黄国等,在江汉流域附近都有同名国。随国属于汉江流域的姬姓诸侯国集团(即汉阳诸姬)。在春秋初期楚国未成长为霸主前,随国势力一度强大,为汉水东岸各国之首。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侵略随国却半途而废,楚国此时自认不得志于汉江流域。公元前704年,楚国再次侵略随国,并取得会战的胜利,然楚国实力尚不足以吞并随国,所以在当年即与随国讲和。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卒于侵略随国的征途,当年随国求和。此后的几十年间,...

历史

曾国(以下配合史载称随国)历史首见于《左传》,公元前704年,楚国攻打随国,但随后撤兵,即速杞之战 。

需要指出的是,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一地名 随 ,即《春秋左氏传·隐公五年》记载的“翼侯奔 随 ”。此地后来作为晋国名臣士会的封地,因此《春秋左氏传·文公十三年》有将士会称为随会。这一位于今山西省汾河流域的随地,据童书业说,前身也是一古国。童书业并指出,山西省汾河流域的古国如随国、鄂国、唐国(后改称晋国)、沈国、黄国等,在江汉流域附近都有同名国 。

随国属于汉江流域的姬姓诸侯国集团(即 汉阳诸姬 )。在春秋初期楚国未成长为霸主前,随国势力一度强大,为汉水东岸各国之首。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侵略随国却半途而废,楚国此时自认不得志于汉江流域。公元前704年,楚国再次侵略随国,并取得会战的胜利,然楚国实力尚不足以吞并随国,所以在当年即与随国讲和。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卒于侵略随国的征途,当年随国求和。此后的几十年间,楚国四处征伐而逐渐吞并汉水流域诸小国。公元前640年,随国率领汉阳诸姬背叛楚国,楚国击败之,双方言和。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当年,晋国人有言,汉阳诸姬已经全部为楚国所有。随国以辅佐楚王换得允诺不征讨为条件 、沦为楚国的附庸,随国君主世代存续,但不再被中原诸侯国视为独立而有资格参与盟会的诸侯国。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奔至随地。随人在吴国的压力下,并未将楚昭王交给吴国,为楚国立下保护楚王的功劳,因此楚国对随有所奖励。公元前494年,《春秋经》记载:“楚子、陈侯、随侯、许男伐蔡”。《春秋经》本于鲁国的国史,此载被杜预等注释者认为是楚国为了报答随的功劳,而使随国重返独立的诸侯国行列。

后不知何年,随国亡于楚国。

曾随之谜

曾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2014年征集的楚王《随仲奶加鼎》 ,铭文包含“随”字

由于史书中没有关于该国的记载,这使得曾国与春秋时期的鄫国的关系、与随国的关系被称为“曾、随之谜”或“曾国之谜”,学术界曾经有主要以下三种观点:

曾国和随国是同一个国家,只不过叫法不同,李学勤、石泉等人持此观点 。

曾国与随国是不同的国家,曾国在春秋初期灭了随国,迁居随地,曾国就是文献中春秋时代的随国,任伟等人持此观点 。

曾国与随国是不同的国家并且两国一直共存,杨宽、钱林书、曹锦炎等人持此观点 。

但随着随州文峰塔曾侯墓地和叶家山曾侯墓地的发掘,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最终解开了悬案,根据铭文指出曾国的始祖是后稷的后裔南宫适 ,公元前506年的吴楚之战,文献记载的是吴、楚、随三国,而编钟铭文中是吴、楚、曾三国,并在曾国墓葬上发现刻有“随”铜器 ,届此曾即是随可谓尘埃落定 ;至于史书称随国,盖因其都邑“随”且附庸楚而以他称之 。

曾国君主

曾侯犺,名 犺 ,西周早期人,考古领队黄凤春认为他是南宫适的儿子 ,王恩田认为是南宫括的曾孙

曾侯谏,名 谏 ,西周早期人,见曾侯谏鼎

曾伯文,名 文 ,西周晚期人,见于曾伯文簋。

曾侯絴白,名 絴白 ,西周东周之际人

曾侯石,名 石 ,春秋早期人

曾侯宝,名 宝 ,春秋早期人

曾伯宫父穆,见曾伯宫父穆鬲。名 穆 ,字 宫父 ,西周晚期人。

曾伯陭,见于曾伯陭壶。名 陭 ,春秋早期人。

曾伯从宠,见于曾伯从宠鼎。名 从宠 ,春秋早期人。

曾侯昃,名 昃

曾伯黍,见于曾伯黍簠。名 黍 (雨上黍下),春秋早期人。

曾侯马白,见于曾侯戈。名 马白 (马是左尹右马),春秋早期人。

曾穆侯,谥号 穆 ,见于周王孙季怡戈,春秋早期人。

曾侯,见于曾侯簠,约与楚成王同时。

曾侯中子游父

曾侯与,见于曾侯与三戈戟。名 与 (辵部的与),春秋晚期人。

曾侯玙,名 玙 ,见于曾侯玙编钟

曾侯戉,见于曾侯戉簋。名 戉 (邑部的戉),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人。

曾侯夨,见曾侯夨簋。名 夨 (上日下夨),战国早期人。

曾侯乙,见于曾侯乙鼎、《曾侯乙簋》等等。名 乙 ,战国早期人。

曾侯丙,见于曾侯丙方缶,黄凤春推测可能为曾侯乙之子

参见

随侯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潘的“三戒”曾国潘家书
曾国潘,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世人有称,正是有他与另三位名臣的存在,让清王朝多延续了50年。他是中国近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建造了第一个军舰,办理了第一个兵工学堂,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这一批留学生中,很多都成为后来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一生办实业,镇压太平天国,广罗人才,建立了许多功绩伟业。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但曾国潘不仅仅是在政治军事方面拥有很高成就,他在思想文化上的成就亦不可小觑。曾国潘许多言行,以及许多由他说出的话语,都极具教化意义,因此世人称其为”半个圣人“。曾国潘”三戒“: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虽然世人称曾国潘为”半个圣人“,但圣人也是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曾国潘的圣,不在于他浑身毫无瑕疵,完美无缺。而在于他虽然身有缺点,但却一心告诫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引上正...
· 曾剃头的绰号由来:一个真实嗜杀的曾国潘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所处的年代,正是清王朝走向衰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时代。在这年代,曾国藩踏上了仕途之路,凭借着自己的才智,步步升迁,直至一品官位。后又组建湘军,太平天国,被清王朝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网络配图曾国藩满腹经纶,深受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影响,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有一套理论,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办洋务、拒外敌也是有功有过。曾国藩俨然一副读书人的形象:“貌...
· 曾国筌:太平天国最后竟然败在了他的手里
晚清有一个政权组织,相信大家很熟悉--太平天国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政权灭亡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由于他:曾国筌(1821-1890,沅浦,号叔纯,又名子植,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的九弟)网络配图太平天国的建立犹如晚清身上的一颗“毒瘤”,割了又长长了又割,最后还是被曾国筌一刀割掉本质,最后没有灭亡。1850年末,又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号召农民起义,揭竿而起,史称“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一路顺风顺水,挥歌北上,队伍越发壮大。而此时的清军却由于八旗兵常年养尊处优,骁勇不在,连连失利,被太平天国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不停退败。曾国藩开始以团练起家,后来就发展成大家所熟悉的湘军。曾国筌做为曾国藩的九弟自然也被提拔上来。曾国藩认为在兄弟几个人中,曾国筌最为特殊。后来的事实证明,曾国藩的眼力果然不差。1856年初,...
· 揭秘:曾国为什么藩裁军交权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主要的建设者。他创立了湘军,剿灭的太平军,发起洋务运动,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破安庆“男子髻龀以上皆死”,曾国藩也大快朵颐的说:“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杀贼既是积累军功的途径,但也成为了朝廷同僚攻讦的借口,朝廷中政府大员上奏要求惩处那些嗜杀军官的奏折不绝于途。功高震主之虑不是空穴来风。曾国藩在京做官长达十四年之久,对于官场潜规则不仅仅是了然于胸心,更是能够准确预测政治风向的转变。他知道自己虽然帮助清廷暂时稳住了局势,但世事无常,今日居庙堂之上,也许明日就会身陷囹圄。但是功高震主只是其一,还不是问题的关键点,为自己打下赫赫战功的湘军才是致命伤。如果湘军能够一直打胜仗,朝廷就是忌惮曾国藩,恐怕也动他不了,但此时的湘军早已不是那个自己从家门口带出来的湘军了。俗话说,成也萧何败萧何,曾国藩的权势是他手下的湘勇拿命和血换来的,那些久经沙场的老湘勇,也随着曾国藩权势如日中天时日益...
· 曾铣
参考书目《太平县志》《黄岩县志》朱国桢《仿洪小品》方山《晚风散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