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董奉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3
转发:0
评论:0
杏林传说董奉治病,无须馈礼,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年复一年,杏树不计其数,郁然成林。杏子熟时,董奉便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就来源于此。参考文献《神仙传》东晋葛洪著^长乐概要^董奉.福建省情资料库.2008-08-28[2014-06-25].

杏林

传说董奉治病,无须馈礼,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年复一年,杏树不计其数,郁然成林。杏子熟时,董奉便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就来源于此。

参考文献

《神仙传》东晋葛洪著

^长乐概要

^董奉. 福建省情资料库. 2008-08-28 [2014-06-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名家董奉
简要介绍: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候官县董村(今长乐县古槐乡青山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董奉住士燮府中,后士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
· 长乐市董奉山
简要介绍:董奉山是长乐市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长乐古槐镇,距福州市区约50公里。董奉山原名福山,后人为纪念董奉而易名,公园由董奉山中心景区、竹田岩景区、腊溪景区三个景区构成。距市治南十公里,主峰海拔577.2米,位于古槐镇,绵延起伏十余里,气势雄伟。是福州东南方向的天然屏障,故有“一旗二鼓三董奉”之称。相传山上有神人裸身散发,人见之必有福,因而得名。三国时期与华陀、张仲景齐名的名医董奉出生在山下的董厝里村,曾在山上炼丹药给人治病。他给穷人看病不收钱,只要病者愈后在山上植杏,重者五株轻者一株。累有杏树万株。第年杏熟,董奉于树下作草仓,以杏换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病人和穷人都非常感激他,送与“杏林春暖”的匾额。近几年,在距董奉家乡不到1里处的山坡建成董奉草堂,包括杏林始礼堂、南雅堂、百草园等。董奉家乡附近有长乐设县之初的县治遗址。历史由来:三国时期与华陀、张仲景齐名的名医董奉出生在山下的...
· 董奉野史逸闻
董奉字君异,候官县人。吴时,有一个年轻人任候官县的长吏,见董奉当时有四十来岁,他不知道董奉有道术。后来这位长吏罢官走了,五十多年后又担任了另外的职务,经过候官县,见当年的同事都老了,而董奉的容貌似和五十年前一样。他就问董奉:“你是不是得了道呢?我当年看见你是这样,现在我已白发苍苍,可你却比当年还年轻,这是怎么回事?”董奉含糊地应了一句:“这是偶然的事罢了。”交州刺史士燮得了暴病死去,已经停尸三天,正好董奉在交州,听说后就前去看望,把三个药丸放在死者嘴里,又给灌了些水,让人把死者的头捧起来摇动着让药丸溶化,不一会儿,士燮的手脚就像能动,脸上有了活人的颜色,半日就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了。士燮说:“我刚死的时候就像在梦中,看见来了十几个穿黑衣的人把我抓上车去,进了一个大红门把我塞进了监狱。监狱里都是小单间,一间里只能住一个人。他们把我塞进一个小单间里,用土把门封上,就看不见一点光亮了。我忽然...
· 董奉与“杏林”的传说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传说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根据这个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
· 杏林圣手董奉:医术与仁心的千古佳话
董奉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与华佗、张仲景同负盛名,史称“建安三神医”三国时期,董奉隐居在庐山西南端的柴桑盆地,这里距离柴桑城很近,柴桑城中人口稠密,每当有人患病,就会来到董奉的隐居之所求医问药。董奉对前来治病的人来者不拒,而且无论病情轻重,他都不收分文谢银,只要求患者痊愈之后,在他住所后面的山林之中栽种下五课杏树。因为董奉医术高超声名赫赫,每日求诊的患者数不胜数,他住所旁患者所栽种的杏树也越来越多,多年之后,杏树郁然成林,数量之多竟达万余株。这些树生长茂盛,每到结果之时,累累硕果金灿灿挂满枝头。董奉随即在杏林之中盖了间茅舍,待杏子成熟之际告知众人,若有人想买杏林的杏子,只要在摘完杏子之后,将价值相同的谷物放在茅屋之中便可。附近百姓争相去杏林中买杏,茅屋中的谷物随后越积越多,董奉便定期将这些谷物分给穷苦的百姓。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而董奉修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