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永恒轮回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4
转发:0
评论:0
历史发展永恒轮回的观念发源于古埃及时代,也是印度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表现为轮回理论。在古希腊,毕氏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等也接受和发展了类似观点。一些中美洲文明(如玛雅和阿兹特克)也将轮回视为其哲学和宗教中的核心观念。在西方,随着古典文明的没落及基督教的崛起,永恒轮回的观念被基督教神学世界观所取代,即世界始于耶和华创世,并终于最后审判后归于时间上无尽的天国。19世纪中期,欧洲物理学家认为如果时空无限,则相同形式的物质必然无限次重复。叔本华在其著作中发展了这一观点,但仅视之为物理概念,即物质以同一形式反复出现于循环性的时间。尼采对永恒轮回的概念进行了哲学反思,从而使这一概念再度复兴于西方哲学。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认为宇宙中所有事件曾在过去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无数次,未来也会如此,每个循环最后会复归于火(conflagration),之后再继续循环不已。尼采据尼采所说,他第一次获得这个概念是...

历史发展

永恒轮回的观念发源于古埃及时代,也是印度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表现为轮回理论。

在古希腊,毕氏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等也接受和发展了类似观点。

一些中美洲文明(如玛雅和阿兹特克)也将轮回视为其哲学和宗教中的核心观念。

在西方,随着古典文明的没落及基督教的崛起,永恒轮回的观念被基督教神学世界观所取代,即世界始于耶和华创世,并终于最后审判后归于时间上无尽的天国。19世纪中期,欧洲物理学家认为如果时空无限,则相同形式的物质必然无限次重复。叔本华在其著作中发展了这一观点,但仅视之为物理概念,即物质以同一形式反复出现于循环性的时间。尼采对永恒轮回的概念进行了哲学反思,从而使这一概念再度复兴于西方哲学。

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认为宇宙中所有事件曾在过去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无数次,未来也会如此,每个循环最后会复归于火(conflagration),之后再继续循环不已。

尼采

据尼采所说,他第一次获得这个概念是在1881年的8月间在高山的森林中散步时,他承认他是受到赫拉克利特的变化理论的影响。他称其为“虚无主义的最极端形式” ,但也是超克虚无主义的方法。 以下是在他的著作中对此的描述: “万物方来,万物方去,永远的转着存在的轮子。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的时间永远的运行。离而相合,存在之环,永远地忠实于自己每一刹那都有生存开始,‘那里’的球绕着每一个‘这里’而旋转,中心是无所不在的,永恒之路是曲折的。”

“你们是永远的存在着!永远爱世界!而且向世界痛苦说:‘去吧!但是还要回来!’因为,一切的快乐要求永恒。”

“十字架上的上帝是对生命的诅咒,一个由生命寻找救赎的路标。酒神被斩成碎片是对生命的承诺:他会由毁灭中再生与回归。”

尼采认为永恒轮回是他的“所有假说中最科学的” ,虽然事实上并不科学。前提如下:宇宙间的能量是不灭的,而时间是无限的,有限的力在无限的时间中运行,必定能重复出现。但实际上这种概率是近乎零的,这使得他的永恒轮回说缺乏科学上的根据。考夫曼对此的评论是:“永恒轮回对尼采而言是一个观念的成分小于一种体验……他对自己第一次有这种体验说得很多,因为对他而言那是一个拯救了其生命的时刻。”

彭加勒

但也确有一种非常类似但较科学的轮回观。

法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彭加勒论证了 始态复现定理(Poincaré recurrence theorem) ,在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一个力学系统可以回复到初始状态附近,但和尼采的问题同样是已知宇宙的年龄和寿命可能没有他想像的长。

参考文献

^ 《权力意志》55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3—康复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4—醉歌—10

^ 《权力意志》1052

^ 《权力意志》55

^ 《Nietzsch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轮回
宗教概念印度教轮回起于梵书时代,成熟于《奥义书》,是流转之意。百段梵书︰“为善者当受善生,为恶者当受恶生,依净行而净,依污行而污。”。轮回思想与善恶道德结合在一起,这是轮回思想的基本特征。但梵书时期对于灵魂所轮回的境界,如后世所谓的六道,都尚未被完整建立起来﹔关于灵魂如何从轮回中解脱的问题,也还不明了。不过从轮回思想兴起之后,“轮回”便遂渐被接受而成为印度之生活与文化思想的一个普遍的共识,在印度传统的思想家中,除了顺世派(carvaka)这类的唯物论者外,未有不立于轮回思想的基础而言生死问题者。奥义书的轮回思想有两个不同阶段,一是与吠陀时代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生于另一世界的想法结合而成的“五火二道”。另一个说法,则是指灵魂在此世的生命结束之后,“死亡时,自我(Atman)集合其自身内的知觉与机能,而死后,其先前的知识、所为经验伴随。死亡时肉体毁坏只是为了在此世或另一世界重建一个新的、美的形体。...
· 在永恒之门
参考文献Erickson,KathleenPowers.AtEternity"sGate:TheSpiritualVisionofVincentVanGogh.WilliamB.EerdmansPublishingCo.,1998.ISBN978-0-8028-3856-8delaFaille,Jacob-Baart.TheWorksofVincentVanGogh:HisPaintingsandDrawings.Amsterdam:Meulenhoff,1970.ISBN978-1-55660-811-7Hulsker,Jan.TheCompleteVanGogh.Oxford:Phaidon,1980.ISBN0-7148-2028-8Naifeh,Steven;Smith,GregoryWhite.VanGogh:TheLife.ProfileBooks,2011.ISBN...
· 永恒之王
出版历史《石中剑》(TheSwordintheStone)1938《空暗女王》(TheQueenofAirandDarkness)1939(在有的版本中以林中女巫的版本销售)《残缺骑士》(TheIll-MadeKnight)1940年《风中烛》(TheCandleintheWind)1958年《梅林之书》(TheBookofMerlyn)1941注解
· 永恒主义
世俗永恒主义世俗永恒主义中“永恒”这个词汇指持续无限长的时间,一再发生,或自我更新。其主要提倡者罗伯·哈钦斯(RobertHutchins)和艾德勒(MortimerAdler)认为,一种基于全人类共通的本性的普遍课程是可取的。这种永恒主义的形式既包括人文主义传统,也包括科学传统。这一运动的其他著名人物包括斯特林巴尔(StringfellowBarr)和斯科特布坎南(ScottBuchanan),在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圣约翰学院共同发起伟大名著计划,在美国的追随者包括马克范多伦(MarkVanDoren),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AlexanderMeiklejohn),和理查德利文斯通爵士(SirRichardLivingstone)。世俗永恒主义者信奉教育应该关注人类知识与艺术的共同西方基础的历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家们关于人类中心问题的经典思想具有永恒的价值,而关键性的革命性的思想...
· 时间与永恒
有一次,一个美国女记者走访爱因斯坦,问道:“依您看,时间和永恒有什么区别呢?”爱因斯坦答道:“亲爱的女士,如果我有时间给您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当你明白的时候,永恒就消失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