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滨州市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6
转发:0
评论:0
历史秦朝今市境属齐郡。两汉时期,市境属渤海、平原、齐三郡。魏晋南北朝,市境以黄河为界分属乐陵郡、乐安郡。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棣州,治阳信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置沧州,次年改为渤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棣州,不久废;贞观十七年(643年)复置,治厌次县(今惠民县东南)。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厌次两县地置渤海县,治今滨州市东。《太平寰宇记》曰:“以在渤海之滨为名。”属棣州。天宝五年(746年)以其地咸卤,治所西迁至今滨州城区北。五代后汉置赡国军,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改置滨州,治渤海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移治今滨州城区。明初,棣州改置为乐安州,后改武定州,洪武元年(1368年)废渤海县入滨州。武定州、滨州均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定州、滨州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滨州降为散州,隶属武定府,并置惠民县,为武定府附郭县。民...

历史

秦朝今市境属齐郡。两汉时期,市境属渤海、平原、齐三郡。魏晋南北朝,市境以黄河为界分属乐陵郡、乐安郡。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棣州,治阳信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置沧州,次年改为渤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棣州,不久废;贞观十七年(643年)复置,治厌次县(今惠民县东南)。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厌次两县地置渤海县,治今滨州市东。《太平寰宇记》曰:“以在渤海之滨为名。”属棣州。天宝五年(746年)以其地咸卤,治所西迁至今滨州城区北。

五代后汉置赡国军,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改置滨州,治渤海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移治今滨州城区。明初,棣州改置为乐安州,后改武定州,洪武元年(1368年)废渤海县入滨州。武定州、滨州均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定州、滨州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滨州降为散州,隶属武定府,并置惠民县,为武定府附郭县。民国二年(1913年)废武定府,改滨州为滨县,属岱北道,次年改称济南道。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制,各县直属于省。1936年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惠民县。1944年属渤海行署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境分属清河专区、垦利专区。1950年置惠民专区,专署驻惠民县。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专署驻张店。1961年复置惠民专区。1967年改称惠民地区。1982年析滨县、博兴县置滨州市。1983年10月,析沾化、博兴县组建地级东营市,并将利津、垦利、广饶3县划归东营市管辖,将桓台县划归淄博市。1987年2月,撤销滨县,并入滨州市。1989年12月,将高青县划归淄博市。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2000年6月,撤销滨州地区,改设地级滨州市,原县级滨州市改设滨城区。2014年9月,撤销沾化县,改设沾化区。

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现辖2个市辖区、5个县。

市辖区:滨城区、沾化区

县: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县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滨州市还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新区。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74.85万人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44万人。增长5.17%,年平均增长0.51%。其中,男性为188.40万人,占总人口的50.26%;女性为186.4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05。0-14岁的人口为60.15万人,占16.05 %;15-64岁的人口为277.95万人,占74.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75万人,占9.80%。

教育

高校

滨州医学院

滨州学院

滨州职业学院

滨州技师学院

滨州技术学院

中学

北镇中学

名人

孙武

伏生

东方朔

董永

王薄

范仲淹

李之仪

唐赛儿

明孝恭章皇后

杜受田

李广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滨州市柳家村
柳家村位于滨州市滨城镇驻地北三公里,原滨县故城东北二公里处。北接杀虎同村,东邻岳家村,西与秦董姜村隔新立河相望。整个村落东西宽250米,南北长1200米,耕地203亩。全村有刘、王、李、薛4姓,1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国道205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历史柳家之始,乃1369年(明洪武二年)先祖李氏二兄弟自河北枣强迁于此地,兄居北二公里处丁家庄,弟居此地立村。又因此处生有一株特大古柳,枝繁叶茂,遂起名柳家。1996年从业人员140余人,全年总产值70万元,利税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建国前,柳家村只能依靠微薄的土地勉强度日。但由于土地少,生产力低下,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村民经常处于食不果腹的悲惨境地,经济处于极落后状态,1947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元(折合新币)。解放后,经过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破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走上了集体合作化道路,很大程度解...
· 滨州市郝家村
郝家村隶属滨州市北镇办事处,位于滨州市区南首,渤海五路与黄河三路交汇处。北隔黄河三路与滨州汽车站,市农业委员会相对;南连"五四"居委会与黄河堤坝相接;西依渤海五路;东邻滨州铆焊厂。村中心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23′,东径118°03′。村中心东北行500米处,辟有居民新区--郝家巷。旧居、新区共占地112452平方米,西距滨州地委、滨州行署1公里,去西北1公里即滨州市委、滨州市府机关所在,东隔铆焊厂与北镇办事处相连。北起山海关,南下广州的205国道,在市内与渤海五路相叠擦居而过;起于滨州终于郑州的220国道穿村南与全国路网交织,交通十分便利;担负市区排水的主渠道--秦台干沟,呈西南、东北走向穿越村中。南行2公里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利资源尤为丰富。郝家村,据郝氏族谱载:郝氏原系"山西太原郡郝乡","始祖携家属至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侨居,听候分遣","明洪武二年,始祖由直隶枣强迁...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都氏资料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都氏资料根据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统计,山东省滨州市目前都姓人有一千多人。主要分布在滨州沾化县南、滨州都家、沾化白家、东刘村、西范村、阳信小杜家、无棣高井。另据另据介绍,德州庆云县东胡家岭、庆云梁家、南都家等处都姓人与滨州都氏同属一个分支。本支都氏从二十六世开始规范有20字辈份排字:景、盛、仁、才、昌、本、敬、学、善、兆、瑞、祝、吉、泽、凯、崇、承、业、希、庆。滨州沾化都氏族人都光俊、都凤娥从网上传送了当地《都氏世谱》(部分)影印件,对研究本支都氏的历史渊源提供了依据。在此向两位热心都氏家族事务的宗亲表示衷心地感谢!通过研读当地《都氏世谱》,可以了解到当地都氏的一些基本情况。应该说,这里的都姓人的家谱比较完整,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第一次修谱,到二零零五年,当地族人已经完成了八次修谱工作,其敦宗睦族、承前启后的善举,在全国都家人中可谓独树一帜,值得称赞。八次修谱分别于道光二...
· 滨州市市东办事处毕家村
简要介绍:毕家村位于滨州市市东办事处北郊,北靠东方红公路,南与北郝村接壤,东界秦台干沟,西和市东办事处二小学为邻。整个村落东西、南北各相距500米,成正方形,面积达25万平方米。1996年全村有289户,分毕、张、刘、任、屈五个姓氏,人口1055人,耕地1079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基本资料中文名称:毕家村行政区类别:滨州市地理位置:滨州市市东办事处北郊面积:25万平方米户数:289户(1996年)毕家村具体介绍毕家村地理位置村内主要街道都已硬化处理,与村外公路相接,交通极为便利,全村所有耕地都旱能浇、涝能排,水源充足,为增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毕家村人口规模毕家村原名任木匠村,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祖毕顺甫由河北枣强迁入滨城南街定居,逾五世,毕氏三兄弟移居此村,以姓立名,称毕家村。后张刘等氏相继迁入,代代相传,繁衍至今。解放前属滨县二区侯王乡管辖;198...
· 山东省滨州市:杜氏文化润心田
山东省滨州市:杜氏文化润心田“为学,先要宏其器量。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所以成其高深者,亦以其高深先有以纳之也。”近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中学的学生正在“杜氏文化长廊”内朗读杜氏《述训》。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是一代帝师杜受田的故乡。办事处教委紧紧抓住滨城区致力修复杜受田故居,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廉政教育基地的机遇,开发了“杜氏文化”校(园)本课程和以“杜氏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发放有关“杜氏文化”的新年挂历,在各中小学、幼儿园中大力弘扬杜氏文化。各中小学、幼儿园相继开发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杜氏文化》校(园)本课程,如北城英才学校的《走近帝师故里》、北城中学的《走近杜氏文化》、滨北中心小学的《杜氏文化》(小学版)以及北城幼儿园的《杜氏文化》(幼儿版)。北城中学组织专人精选杜氏家训的名篇,根据年级布局,在教学楼走廊中设置“杜氏文化”长廊,文化长廊从杜受田为人、做官、处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