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34
转发:0
评论:0
内容在巴利佛教中,三相的主要内容即:诸行无常(sabbesaṅkhāraaniccā)诸行是苦(sabbesaṅkhāradukkhā)诸法无我(sabbedhammāanattā)在现代佛教界,三相与三法印也常合称为四法印。行相说一切有部的四谛十六行相中,苦谛有四相:非常、苦、空、非我。在《大毘婆沙论》中,“四有为相(生住异灭)是一切法印封幖帜”。《大毘婆沙论》中,引用“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作为“缘一切法非我行相”而不限于“缘苦谛非我行相”的契经证明,并且不定说“诸法皆空”。《俱舍论》认为,这四种特征是法的共相。类似学说三相在阿毘达磨中,认为一切有为法,皆具备生、住、灭三个特征,称为三相。三法印在大乘佛教,将“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称为三法印,用来印证一个说法是否符合佛法。参见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内容

在巴利佛教中,三相的主要内容即:

诸行无常(sabbe saṅkhāra aniccā)

诸行是苦(sabbe saṅkhāra dukkhā)

诸法无我(sabbe dhammā anattā )

在现代佛教界,三相与三法印也常合称为四法印。

行相

说一切有部的四谛十六行相中,苦谛有四相:非常、苦、空、非我。在《大毘婆沙论》中,“四有为相(生住异灭)是一切法印封幖帜”。《大毘婆沙论》中,引用“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作为“缘一切法非我行相”而不限于“缘苦谛非我行相”的契经证明,并且不定说“诸法皆空”。

《俱舍论》认为,这四种特征是法的共相。

类似学说

三相

在阿毘达磨中,认为一切有为法,皆具备生、住、灭三个特征,称为三相。

三法印

在大乘佛教,将“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称为三法印,用来印证一个说法是否符合佛法。

 

参见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相神
发展安得拉邦的画三相神在哈勒比德(英语:Halebidu)的霍沙勒斯哇拉庙(英语:HoysaleswaraTemple)中三相神的艺术刻画在往世书时期(Puranicperiod,大约公元前300-1200年),后吠陀宗教和玛兹穆德(英语:RameshChandraMajumdar)所谓的“综合印度教(syntheticHinduism)”逐渐兴起。这一时期印度各宗派还没有同质化,继承古老吠陀信仰传统的正统古婆罗门教(英语:VedicBrahmanism)和其他在正统框架下的不同教派(知名的比如湿婆派,毗湿奴派,性力派)共存。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正统派和其他宗派的和谐共存。关于这种和谐共处的潮流,玛兹穆德(英语:RameshChandraMajumdar)提到:莫里斯·温特尼茨注意到印度文学中很少提到三相神。《龟往世书(英语:KurmaPurana)》(KūrmaPurāṇa)十分强...
· 三相点
参见相态熔点沸点临界点国际实用温标
· 岑氏一门三相
岑氏一门三相唐代荆州岑氏家族一门三相,即岑文本、岑长倩、岑羲,皆有作为,世之罕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的名片是“千年古镇,岑参故里”。岑文本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人一起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使唐朝从百战劫生之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岑文本(595~645)唐朝宰相,字景仁,荆州人。岑文本的祖父即岑参的太高祖父是邓州棘阳(今南阳新野)人,后更家荆州。岑文本博通经史,善写文章。14岁时,其父岑之象仕隋,陷冤狱,他至司隶府申辩,辞情剀切,官员惊讶,令其作《莲花赋》,下笔即成,观者莫不赞叹。父冤因此得以昭雪,文本也由此扬名。入唐后,先任荆州别驾,继任秘书郎兼直中书省。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擢为中书舍人,诏诰及军国大事文书皆出其手。忙时拟稿,常令属吏六七人各执纸笔,分别口授,须臾即就,各成文章,太宗深为器重,迁为中书侍郎,专典机要。又与令狐德撰《北周书》。其中史论多出自岑之手。书成,封...
· 兴化三相吴甡简介吴甡怎么死的?
吴甡,字鹿友,号柴庵,是明朝宰相,同时也是明朝时期名医。他是南直隶扬州兴化人氏,与同为兴化人的高榖、李春芳合称为“兴化三相”。万历四十一年,吴甡赴京参加考试,成功考中进士,此后入朝为官,历任邵武、晋江、潍县等地知县。天启二年之时,授御史一职入御史台。刚刚进入御史台,赵星男就想按照过往惯例,将他去任。还是他先荐坊震孺等人,后又论崔文升、李可灼的罪名,表现优秀,所以才能留任御史台。吴甡入御史台的时候,正是大太监魏忠贤专权擅政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魏忠贤借着皇帝的宠信,打压异己,迫害忠直大臣,培养自己的亲信。吴甡因为上书请求将邹元标、冯从吾、文震孟等人,得罪魏忠贤。在魏忠贤的诬陷迫害下,天启七年被削籍,遣返回乡。这么一走一直等到天启帝去世,崇祯帝继位才得以回朝。崇祯帝继位之后,起用旧官,大部分都是无辜受魏忠贤迫害的官员。吴甡因此回朝,先后巡按河南、陕西,后又出任山西巡抚。他到任之后,很是作...
· 《北宋三相与东台西溪》晏殊墓在泰州?
晏殊墓在泰州?现存最早的明代扬州府志已有记载,明《嘉靖维扬志》卷七《公署》云:“宋晏殊书院,在泰州治东北西溪镇之西南,晏元献读书所。”“晏殊墓,在州治东北一里许大宁阡之原,恭人康氏焉,志铭见存。”明《万历扬州府志》与《嘉靖维扬志》同,只是没有“志铭见存”。其实关于晏殊是否任职泰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前不久泰州日报连载过有关宋代宰相任职泰州考证的文章,论及此事。另外可以读一下一个叫陈钧的人写的《北宋三相与东台西溪》,文中对晏殊墓的位置有较多的论述,该文刊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兼听则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