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律令法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9
转发:0
评论:0
律令法的阶级性在大化改新后,控制了中央政府的畿内以及畿内附近的贵族们,不像过去那样以地方豪族为中介统治全国,而是通过官僚机构将统治直接扩展到最基层人民身上。律令法就是为了实现这种统治的法。因此,律令法的核心在于用法律确立了贵族制的身份秩序。律令法的身份制度的特征在于,将人民分为“良民”“贱民”,在两者之间还有从大化改新前的部民转化而来的品部、杂户等身份。在贱民身份中,又有五个不同阶层:陵户、官户、家人、公奴婢、私奴婢,每个阶层都只能在同一阶层内通婚,阶层间就由这种被称作当色婚的制度隔离开来。这种复杂的贱民等级继承了唐令的贱民制度,而与中世武家法中的贱民制度相异——这是律令法的一个特点。良民中又分为贵族和平民两大阶级,虽然两者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区别。但是拥有五位以上位阶的人所拥有的经济、政治特权受到法律保障,而且有位阶者通常不用服劳役、免除各种义务;因而和负担租庸调、杂徭、兵役的一般平民在...

律令法的阶级性

在大化改新后,控制了中央政府的畿内以及畿内附近的贵族们,不像过去那样以地方豪族为中介统治全国,而是通过官僚机构将统治直接扩展到最基层人民身上。律令法就是为了实现这种统治的法。因此,律令法的核心在于用法律确立了贵族制的身份秩序。

律令法的身份制度的特征在于,将人民分为“良民”“贱民”,在两者之间还有从大化改新前的部民转化而来的品部、杂户等身份。

在贱民身份中,又有五个不同阶层:陵户、官户、家人、公奴婢、私奴婢,每个阶层都只能在同一阶层内通婚,阶层间就由这种被称作当色婚的制度隔离开来。这种复杂的贱民等级继承了唐令的贱民制度,而与中世武家法中的贱民制度相异——这是律令法的一个特点。

良民中又分为贵族和平民两大阶级,虽然两者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区别。但是拥有五位以上位阶的人所拥有的经济、政治特权受到法律保障,而且有位阶者通常不用服劳役、免除各种义务;因而和负担租庸调、杂徭、兵役的一般平民在这个方面有所不同。

由于律令法是贵族阶层为了维持其特权和统治的法律,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包括贱民制度在内的整个身份制度。

天皇

在律令法中所规定的身份秩序中,天皇所占据的地位是独特的。律令中对于天皇的地位、权限etc没有任何的规定。这是“认为天皇是超越法律的存在”这一思考方式的结果,和天皇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并不矛盾。律令制中有着那么某种罪刑法定主义的原则,审判必须依照成文法规;但天皇却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存在。

在律令法中没有关于天皇的地位和权限的规定。这是因为天皇有着进行国家祭祀等大化改新之前便有的宗教职能,同时也有着专制君主的特点,因而被视为超越法律的存在。

此外,在天皇和律令法的关系中重要的是,批准执行死刑(生命刑)的权利只属于天皇。例如,即便刑部省做出死刑判决,也必须在向天皇上奏三次并获得天皇的许可之后才能执行死刑。因此,如果天皇没有批准死刑,则会被减为流刑。另外,即便是被改判为流刑,只要没有发布被称作“非常赦”的特别恩赦,就不能离开流放地,且被判处死刑的时候所附随的亲属的连坐和除名、资材田宅的充公是不会被免除的,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中,这相当于将一个人的社会存在完全抹杀。

总结

除了天皇,所有的身份和阶层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在这一原则得到贯彻这一点上,可以说律令法带有某种法制主义的特色。但是这个原则和律令法的阶级性并不冲突,例如实际量刑现的对贵族特权地位的保障,说明了律令法是为贵族阶级服务的法律。不仅有六议制度(对满足六种条件的人会在刑罚上给予其特别的斟酌),有位阶者还可按其位阶大小相应减刑;实际上只要不是犯了八虐、杀人等重罪,贵族一般不会被处以刑罚。

国家机构与官制

特权贵族阶层为了直接统治全国人民,必须要有从中央到地方末梢的成体系的行政、司法机构。和武家法不同,律令法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对成体系的国家机构和官僚制度作出了精密的规定。这体现在极其显著的的官制上。

中央政府由二官、八省、一台、五卫府构成(二官八省),各省下设有被称作“职”“寮”“司”的若干官厅。这些官厅原则上由被称作长官、次官、判官、主典的四个级别的管理组成(四等官),每个级别的权限在法律中都有规定。这种精神贯彻到了地方政府组织的末梢;井然有序的阶层制,将各个官厅连接到了一起,形成了整个官僚机器。这种的机构,和基于行政的惯例和经验得以成文的武家法的官制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也是律令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律令法没有行政官和司法官的区别。上述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司法机构。基层法院,在地方上是郡司,在首都则是“在京诸司”,其上则有地方上的国司和首都的刑部省,最后有太政官和天皇。

法院的管辖是按量刑的轻重区别的。刑罚有笞、杖、徒、流、死五种,称作五刑或者五罪。

规定如下:

郡司只能判处笞刑,

在京诸司可以判处笞刑、杖刑,

国司判处杖刑、徒刑,

刑部省判处徒刑,

太政官判处流刑,

天皇判处死刑。

对唐朝律令的继承

上述律令法特色的产生,源自(大化改新后基于公地公民制的)新型的需要。律令法继承了中国古代法典,是有其理由的。

注释

^商鞅、申不害等人提出了法家思想。后来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写成了《韩非子》。在战国时代列国为了求生存而互相争斗的过程中,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建立,后来发展到唐代便形成了《唐律疏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律令
参见律令制中华法系
· 律令制
中国的律令制秦律汉律晋律北齐律开皇律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泰和律元典章至元新格大元通制至正条格大明会典大明律明大诰大清律例东亚其他国家的律令制日本律令制朝鲜半岛律令制越南律令制琉球律令制
· 养老律令
篇目律第一名例律上第二名例律下第三卫禁律、职制律第四户婚律第五厩库律、擅兴律第六贼盗律第七斗讼律第八诈伪律第九杂律第十捕亡律、断狱律令第一官位令第二职员令、后宫织员令、东宫织员令、家令织员令第三神祇令、僧尼令第四户令、田令、赋役令、学令第五选叙令、继嗣令、考课令、禄令第六宫卫令、军防令第七仪制令、衣服令、营缮令第八公式令第九仓库令、厩牧令、医疾令、假宁令、丧葬令第十关市令、捕亡令、狱令、杂令
· 日本律令制
基本理念日本律令制是中国古代思想衍生的王土王民思想(也叫王土王臣思想,即土地和人民都必须服从君主的支配)这一理念具体化的体制。另外,王土王民的理念和“只有君主才有统治权,在君主面前人人平等”的“一君万民”思想成为互为表里的关系。律令制下,本着王土王民和一君万民的里面,国君一律平等地给予人民土地,反过来人民对于国君也一律平等地履行租税、劳役、兵役的义务。为了保障这套秩序无差错的执行,国家颁布了高度体系化的法令,并依照这套法令建立起官僚体系。这套官僚体系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工具。历史早期记载日本律令制大约实施于公元7世纪后期(飞鸟时代后期)到10世纪。这之中,8世纪初期到中后期是其黄金时期。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11年12月5日(604年1月11日),开始实行包括制定冠位十二阶在内的国制改革。从646年开始,孝德天皇和中大兄皇子等人积极推进政治改革,在大化改新中提出了四项施政方针。这些方针都受到
· 讲历史——秦国发达的律令系统
由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回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秦崛起壮大的过程中,法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对于法,从很早开始,秦就展现了远远超过东方诸国的重视,律令系统发达。这样的律令系统,早于慎到、申不害、韩非这些法家理论,而且也和他们的理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律令系统的形成,首先需要时间,是从商鞅以降一代代传承,在现实运用上琢磨扩张出来的。律令系统能成长得这么庞大、这么复杂,另外需要一种集体的精神,将律令的重要性抬得很高,愿意投入智慧、资源和努力。在商鞅之后,秦的立国基础就在法上,他们对于法有了一份执迷,进而有了固定的集体反应——相信用法来解决问题,用法来发展,当遇到困难时,就多制定一个律,多下一个令,于是秦的律令衍生得越来越多。当律与律之间,令与令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时,怎么办?就再多制定一个律、一个令来解决。如此累积到了秦始皇的时代,律令系统就发达膨胀到有点不堪负荷的程度了。秦始皇是个勤劳的统治者,他给自己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