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隐喻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1
转发:0
评论:0
辞源隐喻在希腊文中原意“转换”。希腊辞源“μετάmeta”(之间)及“φέρωphero”(带有)之意。因此,隐喻在英文中就有其隐喻式的意涵,暗指“将意义由某事物转移侧(至)另一事物”。有趣的是,现代希腊文中,“metaphor”是被用来指把行李移到马车或电车上的载运工具;所以在希腊机场的访客会发现他们用“metaphor”来运送行李。历史隐喻存在于最早的书写文本,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开始:在此例中,诗人的朋友被比喻成一只骡和一个伙伴,表示诗人在他朋友的身上看到了这些特质。组成I.A.Richards1936年的著作《修辞的哲学》一书中指出,隐喻的组成有三部分:1.喻体(tenor),指作者欲描述之主题;2.喻依(vehicle),指的是用来描述意义的凭借;3.喻词,指用来连结喻体和喻依的补助词。这句莎翁的名言是隐喻的好例子。此例当中,世界被用来与舞台作比较,其目的是用“舞台”较通俗的意义来...

辞源

隐喻在希腊文中原意“转换”。希腊辞源“ μετά meta ”(之间)及“ φέρω phero ”(带有)之意。因此,隐喻在英文中就有其隐喻式的意涵,暗指“将意义由某事物转移侧(至)另一事物”。

有趣的是,现代希腊文中,“metaphor”是被用来指把行李移到马车或电车上的载运工具;所以在希腊机场的访客会发现他们用“metaphor”来运送行李。

历史

隐喻存在于最早的书写文本,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开始:

在此例中,诗人的朋友被比喻成一只骡和一个伙伴,表示诗人在他朋友的身上看到了这些特质。

组成

I. A. Richards 1936年的著作《修辞的哲学》一书中指出,隐喻的组成有三部分:1.喻体(tenor),指作者欲描述之主题;2.喻依(vehicle),指的是用来描述意义的凭借;3.喻词,指用来连结喻体和喻依的补助词。

这句莎翁的名言是隐喻的好例子。此例当中,世界被用来与舞台作比较,其目的是用“舞台”较通俗的意义来描述“世界”这个概念,与中国人说的“人生如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此例中,“世界”是喻体(tenor)而舞台是喻依(vehicle);而“男人”与“女人”是第二层次的喻体,“演戏的人”则是用来描述“男人”与“女人”的凭借,“是”则是喻词。

第三句则将凭借中的属性投射到喻体上。喻体与喻依类似或相同的属性就是联系两者的地基(ground)。例如,在“人生如戏”的隐喻当中,人生是喻体,戏是凭借,而“生、死”和“出场、下场”就是连结两者的地基。

判断标准

凡是看到句中存在“是、为、乃......”即可能属于 隐喻

例:

与其它修辞法的关联

明喻(simile)跟隐喻类似,两者都是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作比较。但隐喻是不直接的比较,而明喻则以“像是”或“比较”等字眼明示主体与载体之间的比较。因此,隐喻有较强的宣示意涵,即将主体与载体画上等号,较可能造成意义上的混淆;但明喻则明白指出主体与载体之间的比较关系。

转喻(metonymy)或假喻(中文修辞)类似于同义字的取代。转喻不是将载体的某特质转移到主体上,而是以本来就存在的关联指出来。例如“过尽千帆皆不是”诗句中以“帆”喻“船”的方法。

寓言(allegory)是散文或诗章的延伸,具有意在言外的特性。例如伊索寓言。可以称之为较婉转的一类隐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失落的理想国?《琅琊榜》的政治隐喻
《琅琊榜》剧照“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这两句更像顺口溜而不是诗歌的句子,倒也十足道出2015年收视率最火电视剧《琅琊榜》的逆袭态势,无论看抗日神剧还是只看英剧的人,抑或韩剧死忠都纷纷加入大讨论之中——任何流行影视都是大杂烩的结果,电视剧尤其需要俯就观众,也就是让不同人等都能从中找出各自心头所好,无论是权谋、义气、情感、偶像、武侠还是同人。畅销往往是意外的结果,然而内核仍旧重要,《琅琊榜》的热潮也是逐渐升温的过程,比如我就是架不住各方朋友轮番推荐,在电视台播完之后才开始补看。《琅琊榜》最开始播出之际甚至电视台内部也只是试一试的态度,最终收视率却居高不下、网络播放接近4亿次、豆瓣评分超过9、各类良心剧零差评的风评,其中不可否认原作在同类网文的出众、剧组的用心以及演员的努力。然而,今天我不想多谈爆款和营销,这些留给自媒体圈去追赶吧,不知道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分析出一堆“干货”,就像过去...
· 揭传奇女子三毛真正死因遗信中暗语各有隐喻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人物生平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
· 一树梨花压海棠什么意思,一枝梨花压海棠隐喻什么
“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北宋大文豪苏轼之口,但他这句话并非写景、赞景,也无意比较梨花和海棠花哪个更美!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诗人的代表,也称得上是风流才子,平时也爱和朋友写诗开玩笑。比如苏轼和佛印和尚就经常斗嘴、互掐。无独有偶。“一树梨花压海棠”也是苏轼诗词《戏张先》里的一句戏谑之语。大约是公元1070年,苏轼的好友、“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的“张三影”张先新纳了个小妾。这一年,张先恰好80岁,而这位新纳的小妾却年仅18岁。苏轼有感于好友张先“老牛吃嫩草”,于是吟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看了这首诗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也就是一目了然了:满头白发的80岁老翁张先迎娶海棠花般年轻貌美的18岁美娇人,苏轼于是借机调侃张先新婚之夜“老牛吃嫩草”。因此,到底是“一树梨花压海棠”还是“一枝梨花压海棠”的谜底也顺势而解:白发苍苍的80岁老翁自然是满头白发。所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