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戒日王朝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8
转发:0
评论:0
戒日王朝兴衰背景笈多王朝被嚈哒人灭了后,嚈哒人又被萨珊波斯及突厥所灭,在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北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割据,经过一段时间后,只剩下四个较强的王国,结成两个军事集团,其一是坦尼沙王国(萨他泥湿伐罗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它于六世纪初由原笈多王朝的纳罗伐弹所建,领土于阎牟那河及恒河流域,都于坦尼沙城,于光增王(586-606)统治时最强盛。另一王国是穆克里王国(羯若鞠阇国),于六世纪中叶由穆克里族伊桑那伐尔曼所建,领土于恒河中游,都于曲女城。第三个王国是高达王国(金耳国),于七世纪由笈多王朝封臣高达族设赏迦所建,领土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都于金耳城。第四个王国是摩腊婆王国,由笈多王朝旁支马尔瓦的提婆笈多所建,领土于中部昌巴尔河流域。四个王国中前二者与后二者形成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建立604年,坦尼沙国王国光增王派长子王增及次子喜增攻旁遮普一带之嚈哒人残余势力,当他们得知父王病重班师

戒日王朝兴衰

背景

笈多王朝被嚈哒人灭了后,嚈哒人又被萨珊波斯及所灭,在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北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割据,经过一段时间后,只剩下四个较强的王国,结成两个军事集团,其一是坦尼沙王国(萨他泥湿伐罗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它于六世纪初由原笈多王朝的纳罗伐弹所建,领土于阎牟那河及恒河流域,都于坦尼沙城,于光增王(586-606)统治时最强盛。另一王国是穆克里王国(羯若鞠阇国),于六世纪中叶由穆克里族伊桑那伐尔曼所建,领土于恒河中游,都于曲女城。第三个王国是高达王国(金耳国),于七世纪由笈多王朝封臣高达族设赏迦所建,领土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都于金耳城。第四个王国是摩腊婆王国,由笈多王朝旁支马尔瓦的提婆笈多所建,领土于中部昌巴尔河流域。四个王国中前二者与后二者形成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

建立

604年,坦尼沙国王国光增王派长子王增及次子喜增攻旁遮普一带之嚈哒人残余势力,当他们得知父王病重班师回朝时,父王已经仙逝,母后也殉葬。此时,高达国王设赏伽联合摩腊婆国王提婆笈多攻曲女城,穆克里国王伽罗诃伐摩战败被杀,城陷,王妃曷逻阇室利(坦尼沙公主)被提婆笈多囚于城内,联军亦已迫近坦尼沙城。

605年,坦尼沙国王长子王增毅然即位为王,亲兵征曲女城,迎击提婆笈多,本国由次子喜增守卫,虽然成功击败提婆笈多之军队,解放曲女城,但王增却被设赏伽所杀,坦尼沙军队退回本国。606年,喜增在大臣婆尼拥护下即位,是为戒日王。即位后,立时再赴曲女城迎战联军。途中与高达国北方宿敌迦摩缕波国王拘摩罗结盟,前后夹击高达国。提婆笈多提前释放曷逻阇室利,戒日王亦顺利将联军逐出曲女城。

曲女城收复后,穆克里国由曷逻阇室利统治,实则形成了两国的联邦。六年内先后剿灭北印度诸国。612年,穆克里国的贵族和群臣请求下,戒日王继承曲女城的王位,两国合并形成戒日帝国,定都曲女城,北印度政治重心由华氏城西移至曲女城。

征讨

戒日王朝建立后,戒日王继续北伐、东征西讨,又在往后数年企图征服南印度,完成次大陆统一霸业,但受到南印度遮娄其王朝的补罗稽舍二世击退,620-634年间,戒日王曾进军德干,在纳马尔达河与补罗稽舍二世守军相遇,戒日王战败回退北印度,南北两王朝故以纳尔马达河为界线。

然而戒日王在东西征讨方面非常成功,高达国王设赏迦以孟加拉为根据地对抗戒日王东进,637年设赏迦去世,孟加拉地区归入戒日王统治。东北印度的迦摩缕波王国,早与戒日王结盟,并且承认戒日王在北印度的宗主权。643年,戒日王又征服康戈达地区,领土向东南发展。在西方,戒日王朝最远及古吉扑特及信德地区,戒日王征服摩腊婆国及西北的伐腊毗国,伐腊毗国国王常叡(常军王二世)迎娶戒日王之女,两国结盟。在其去世的647年,人口达到2150万人。

衰亡

戒日王朝实施封建制度,帝国境内有三十多个封建藩国,戒日王就是联盟的盟主。由于封建关系得到发展,各地封臣藩王不断扩张势力,帝国末期地方割据加剧,地方分权更为明显。647年,戒日王去世,其臣下阿罗那顺篡位。阿罗那顺扣押唐朝使团,正使王玄策出逃吐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讯,派出吐蕃军队1200人,又征调泥婆罗军队8000人借给王玄策。王玄策大破天竺军队,俘虏阿罗那顺,献俘长安。帝国随即瓦解,北印度重新分裂,北方诸邦变成吐蕃的附属国。

戒日王朝社会发展

政治发展

印度的封建制度萌芽于笈多王朝,在戒日王朝时期被充分确立。印度土地本为国有,称“王田”,王田被划为四个部分,一为国用,以征田赋,充作祭祀、王室花费之用,二为封建,用来封赐大臣宰相,上至大臣,下至官员幕僚皆有不等的封邑,三赏高才,给知识分子肯定,四赏异道,赏给宗教团体.以求福德,故称福田,实际上是“教田”,由于帝王大量布施,令婆罗门教祭司、佛教寺院及印度教神庙都有大量土地,成为大土地所有者。

戒日王曾对教俗大贵族大量封赐土地,根据已发现之631年戒日王赐地铜牌记载,原本施舍出来的土地是一个婆罗门僧侣以假铜牌所占有,这次分出来的土地由另外两个婆罗门僧侣瓜分,敕令中又说,这次土地施舍将土地上所获得村民的土地税,以及可征收收入的权利皆一并转移,又附有传子权,直至天长地久。这种世袭的封地制,令封建主自成一小王国,例如王舍城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受国王钦重,占地达百余邑,一邑基本上就是一条村,每邑一般就是二百户。正因如此村社农民转化为依附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随着分封土地占有权的转移,同时转换主人,甚至需加强缴租及赋税,从而可得知封建经济不在于土地的多少,而在于土地上农民的多寡。

种姓发展

随着奴隶制解体及封建制形成,种姓制度也有着一定的发展,四种姓中婆罗门及刹帝利两个高级种姓,仍然保持他们的统治阶级,他们从历代君主取得大量土地,并被土地上居民实行租税剥削及司法审判。

宗教发展

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戒日王: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戒日王(589—647年),印度戒日朝国王(606—647年在位),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为中国人所熟悉主要是玄奘西游的缘故,而单就印度历史而言,他也是最具影响的帝王之一。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国王、剧作家兼诗人,最后一个统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他的统治时期(606—647)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印度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第六代国王。音译曷利沙(Hars!a)、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意译为喜增王。戒日王是其德称,意为“持戒的太阳神”。606年,戒日王因其兄罗贾伐弹那(王增)为邻国所杀而嗣位。他励精图治。6年后,誓师复仇,进而以首都曲女城为中心,征伐四方。当时领土包括恒河流域,旁遮普和拉其普特的大部分地区,直到西印度卡提阿瓦尔半岛一带。他是继笈多王朝之后统一印度的著名国王,曾多次派遣使臣与中国唐朝通好;唐太宗亦派王玄策等人多次使印报聘。在他...
· 关于戒日王的评价是怎样的?戒日王是残暴还是仁慈
北印度在超日王统治时期,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为了北印度的国土。通过与罗马帝国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北印度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当时的笈多王朝一度出现了难得的繁荣的局面。此后的几百年间,北印度一直处于繁荣之中。但是到了5世纪的时候,北印度再次遭到劫难。以往外族的入侵似乎统统遗忘了德干高原,但这一次德干高原却没能幸免于难,笈多王朝被颠覆了,动荡的局面又一次在北印度重演。一百多年后,直到白匈奴的游牧民族扫荡了笈多王朝的军队以及整个北印度,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动荡的局面才宣告结束。6世纪初,白匈奴人在建立了象征自己强大势力的国家后,继续向外扩展势力,将孟加拉、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纳入国家的版图,野蛮的匈奴人不仅建立了政权,还将以往的管理体制击得粉碎,笈多王朝因此荡然无存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白匈奴人建立的国家没有维持多久就垮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戒...
· 三次遣使中国的印度戒日王
印度古代著名君王戒日王(Harsavardhana或'sīlāditya,590—647)是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曾三次派遣使臣到达中国,与唐太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戒日王还是一位杰出的梵语剧作家,有《龙喜记》《妙容传》《璎珞传》传世。这三部梵剧既有独特的文学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戒日王属刹帝利种姓,公元590年生于萨他泥湿伐罗城(Sthāne'svara,今塔内莎尔,Thānesar),在605年前后即位,继而定606年为喜增元年,卒于647年下半年。戒日王信仰象征战争的湿婆、象征王权的吉祥天女、家族崇拜的太阳、维护王国稳定的蛇、安抚民众的佛陀、迷惑民众的幻术等等,可概括为泛印度教的帝王信仰。戒日王在萨他泥湿伐罗国获得王位后,又得到了羯若鞠阇国的控制权。而后,他凭借父兄的军队和鸠摩罗王的盟军,通过“象不解鞍,人不释甲”的征战,使戒日帝国的疆域从即位之初的两个王国扩展到...
· 三次遣使中国的印度戒日王
印度古代著名君王戒日王(Harsavardhana或'sīlāditya,590—647)是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曾三次派遣使臣到达中国,与唐太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戒日王还是一位杰出的梵语剧作家,有《龙喜记》《妙容传》《璎珞传》传世。这三部梵剧既有独特的文学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戒日王属刹帝利种姓,公元590年生于萨他泥湿伐罗城(Sthāne'svara,今塔内莎尔,Thānesar),在605年前后即位,继而定606年为喜增元年,卒于647年下半年。戒日王信仰象征战争的湿婆、象征王权的吉祥天女、家族崇拜的太阳、维护王国稳定的蛇、安抚民众的佛陀、迷惑民众的幻术等等,可概括为泛印度教的帝王信仰。戒日王在萨他泥湿伐罗国获得王位后,又得到了羯若鞠阇国的控制权。而后,他凭借父兄的军队和鸠摩罗王的盟军,通过“象不解鞍,人不释甲”的征战,使戒日帝国的疆域从即位之初的两个王国扩展到...
· 唐王朝的末日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出身贫苦家庭,从小游手好闲,他家兄弟三个,数他最凶恶奸诈。黄巢起义后,他参加了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到了起义军危急的关头,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为唐王朝帮了大忙。唐僖宗给他高官厚禄,还赏他一个名字叫“全忠”,派他镇压起义军。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假意殷勤招待,大摆酒宴,趁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派兵把驿馆团团围住,想把李克用害死。李克用靠几个亲兵拼命救出,才突围逃走。打那时候起,李克用就跟朱温结下了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唐僖宗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