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7
转发:0
评论:0
字义《说文》:“醮,冠娶福祭。”《博雅》:“醮,祭也。”《高唐赋》提到祭祀时:“进纯牺,祷琁室。醮诸神,礼太一。”《隋书·经籍志》:“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历史汉之后,醮成为道教的重要仪式,许多道教的典籍都有记载醮仪。史书上亦有许多关于醮事的记载,例如《隋书卷七·志第二·礼仪二》:“大业中,炀帝因幸晋阳,遂祭恒岳。其礼颇采高祖拜岱宗仪,增置二坛,命道士女官数十人,于壝中设醮。”到了明末所撰的《正字通》中,“醮”字的解释更显醮和道教的关系:“凡僧道设坛祈祷曰醮。”明代之后,民间醮典已不一定和道教有关。种类在道教上,醮分清醮(阳醮)和幽醮(阴醮),前者主要目的为祈福、庆贺,后者则意在超渡亡灵。[1]《喻世明言·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就提到幽醮一词:“(金陵土星观观主刘金坛)吩咐一面安排做九幽醮,且请众官到里面看...

字义

《说文》:“醮,冠娶福祭。”《博雅》:“醮,祭也。”《高唐赋》提到祭祀时:“进纯牺,祷琁室。醮诸神,礼太一。”《隋书·经籍志》:“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

历史

汉之后,醮成为道教的重要仪式,许多道教的典籍都有记载醮仪。史书上亦有许多关于醮事的记载,例如《隋书卷七·志第二·礼仪二》:“大业中,炀帝因幸晋阳,遂祭恒岳。其礼颇采高祖拜岱宗仪,增置二坛,命道士女官数十人,于壝中设醮。”到了明末所撰的《正字通》中,“醮”字的解释更显醮和道教的关系:“凡僧道设坛祈祷曰醮。”

明代之后,民间醮典已不一定和道教有关。

种类

在道教上,醮分清醮(阳醮)和幽醮(阴醮),前者主要目的为祈福、庆贺,后者则意在超渡亡灵。[1]《喻世明言·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就提到幽醮一词:“(金陵土星观观主刘金坛)吩咐一面安排做九幽醮,且请众官到里面看灵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山歌醮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客家又叫过“七月半”。昔时,在乡村中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醮会,这种醮会叫“度孤”、“放焰口”、“打太平醮”。在五华县的华城、水寨等地还有过独具客家民俗特色的“山歌醮”活动。山歌擂台主“金鸡独立”站在高高的塔顶上用单足站立,谁胜则由谁当擂主。水寨圩的一次“赛诗”醮会,与会者三千多人,应征赛诗者达两百人。优胜者得以受“登宴”奖励。建国以后,这种别具地方特色的“诗醮”、“山歌醮”已为人们淡忘了,而那种劳民伤财的迷信醮会“度孤”活动,也为群众所摒弃。
· 岭南文化―岁时节日―山歌醮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客家又叫过“七月半”。昔时,在乡村中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醮会,这种醮会叫“度孤”、“放焰口”、“打太平醮”。在五华县的华城、水寨等地还有过独具客家民俗特色的“山歌醮”活动。山歌擂台主“金鸡独立”站在高高的塔顶上用单足站立,谁胜则由谁当擂主。水寨圩的一次“赛诗”醮会,与会者三千多人,应征赛诗者达两百人。优胜者得以受“登宴”奖励。建国以后,这种别具地方特色的“诗醮”、“山歌醮”已为人们淡忘了,而那种劳民伤财的迷信醮会“度孤”活动,也为群众所摒弃。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惠来城“打火醮”
旧社会惠来城“打火醮”比任何节日都隆重,一次长达十余天,每次都在当年十一月择日进行。各社头请来潮汕各地的戏班,一连十天,通宵达旦演戏。街道两旁铺户,装饰有“踏水车”、“双招财”等活动灯景,南门十字街至西门大街,长达半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惠来城“打火醮”每十年一次(即逢丙年),在打火醮之前三年,各家各户合养一头或二头猪,以备打火醮时酬神和宴请客人之用;各铺户则每月筹款,由各地段专人负责。惠来城“打火醮”由来已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1713),江西举人龚日菊到惠任知县,他看到县城居民大都住茅房草屋,常闹火灾,他认为惠来城背山面海,暴雨过后,滴水无存,属火地,称之为“水清龙骨现”。因此,倡议逢丙年“打火醮”,以禳除灾祟。但事情未进行,他便调往别地了。新任知县杨宗秉到任,知“打醮”是上任知县的倡议,便于丙辰年始创“打醮”。从此,逢丙年“打醮”的习惯便延续下来,至1946年的丙戍年为最后...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惠来城“打火醮”
旧社会惠来城“打火醮”比任何节日都隆重,一次长达十余天,每次都在当年十一月择日进行。各社头请来潮汕各地的戏班,一连十天,通宵达旦演戏。街道两旁铺户,装饰有“踏水车”、“双招财”等活动灯景,南门十字街至西门大街,长达半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惠来城“打火醮”每十年一次(即逢丙年),在打火醮之前三年,各家各户合养一头或二头猪,以备打火醮时酬神和宴请客人之用;各铺户则每月筹款,由各地段专人负责。惠来城“打火醮”由来已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1713),江西举人龚日菊到惠任知县,他看到县城居民大都住茅房草屋,常闹火灾,他认为惠来城背山面海,暴雨过后,滴水无存,属火地,称之为“水清龙骨现”。因此,倡议逢丙年“打火醮”,以禳除灾祟。但事情未进行,他便调往别地了。新任知县杨宗秉到任,知“打醮”是上任知县的倡议,便于丙辰年始创“打醮”。从此,逢丙年“打醮”的习惯便延续下来,至1946年的丙戍年为最后...
· 共缅祖先两岸简氏宗亲共庆清醮大典
东南网漳州1月1日讯(通讯员魏国茂余祥龙林颖彬见习记者蒲怡丹)日前,来自台湾台北、新北、高雄等地和大陆龙岩、广东等地的500多位简氏宗亲,到梅林镇长教简氏大宗祠谒祖,共庆安龙清醮大典。当天,两岸简氏宗亲举着彩旗,抬着牌匾,一路敲锣打鼓、龙腾狮跃,欢天喜地来到修葺一新的简氏大宗祠,念祭文、行大礼,现场一派热闹景象。台湾宗亲简旺介绍说,台湾现有20多万简氏子孙,主要分布在宜兰、台北、台中、高雄等地。两岸“三通”极大方便了闽台交流,他已经是第14次回乡省亲,希望两岸简氏子孙的血脉情缘越来越亲。据了解,简氏大宗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宣德二年,即1431年,是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此次,简氏大宗祠时隔90多年后再次修缮完成,进行安龙清醮大典,两岸宗亲按照当地传统的习俗进行盛大的祭拜仪式,共同缅怀祖先,感恩祖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