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
历史1860年代后,现代建筑才开始萌芽。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1926年格罗庇乌斯(WalterGropius)在德国德绍(Dessau)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因此又称为功能主义建筑或理性主义。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理性所造成的国际式风格排斥传统、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它的光、平、简、秃的方盒子外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到1953年,柯布西耶意识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建造了法国廊香教堂,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第一个作品。参看现代主义功能主义建筑特拉维夫白城
历史
1860年代后,现代建筑才开始萌芽。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1926年格罗庇乌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德绍(Dessau)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因此又称为功能主义建筑或理性主义。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理性所造成的国际式风格排斥传统、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它的光、平、简、秃的方盒子外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到1953年,柯布西耶意识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建造了法国廊香教堂,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第一个作品。
参看
现代主义
功能主义建筑
特拉维夫白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后现代主义建筑
时代笼统的划分,可以说4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垄断的时期,70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60年代末期,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的时期,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单调,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建筑界出现了一批青年建筑家试图改变国际主义面貌,引发了建筑界的大革命。人物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看法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他在大学时代就挑战密斯·凡德勒的“少就是多”(“lessismore”)的原则,提出“少则厌烦”(“lessisabore”)的看法,主张用历史建筑因素和美国的通俗文化来赋予现代建筑以审美性和娱乐性。他在早期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提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
· 现代主义
历史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期,现代主义相信那些“传统”形式的艺术、文学、社会组织和日常生活型态都已经过时,因此有必要将这些过时的东西扫除并且重新创造文化。现代主义鼓励人们去重新检视从商业活动到哲学等这些既存事物的每一个面向,找出在里面有什么东西是在“阻碍”进步,并且将那些东西替换成新的、更好的东西,来达到那些旧有东西原本希望达成的同样目标。本质上,现代主义运动认为20世纪的崭新现状,都是具有永恒性及内在性的,因此大家必须调整他们的世界观,接受这些新兴而同时也是美好的事物。
· 现代主义文学
理论溯源历史社会演变卡尔·马克思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包括1917年爆发于俄国的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思想在资本主义价值体...
· 后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体系主要是建构在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关系基础上的。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承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决裂,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抦弃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企图,因为在后现代作家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已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变得日益陈旧。持不同社会、文化立场的学者曾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争论,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但现在的西方学术界已经普遍达成一个共识,即后现代主义虽然与现代主义有密切的联系,却也是与现代主义有明显区别的新的文化和艺术思潮。理论背景后工业社会理论作为社会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是二战后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直接产物。“后工业社会”是持新保守主义立场的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在工业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是所有权,而后工...
· 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
从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回顾30、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演变历程,总结演变中的规律性特征,是全面透视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把握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从寻找精神家园到突入人生现实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以一首《雨巷》名噪诗坛,并获得“雨巷诗人”的雅号,这其中不仅是由于这首诗如叶圣陶所称道的以其独特的音乐美“替中国新诗的音节开创了新纪元”,而且还因为这首诗的寻觅情结以及“雨巷”意象最具象征性地表现了30年代现代派诗人心理意绪,最典型地概括了现代派诗歌的主题精神。由“五四”精神孕育的青年一代知识分子,经历了“五四”落潮与大革命失败的二度苦闷。理想的幻灭与人生追求中的意志衰落、心灵疲惫把其中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引向了疏离于时代主潮之外的精神世界。苦闷、彷徨、惆怅构成了现代派诗歌的抒情主调。而这种苦闷是黑暗环境重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