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补体系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5
转发:0
评论:0
发现历程进化主要功能调理作用-增强抗原的吞噬作用趋化-吸引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细胞裂解-使外来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凝集-凝结病原体补体补体激活的过程有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替代途径三种。补体蛋白的命名补体系统的蛋白质称为“补体成分”,以缩写符号C1至C9表示。C1是3种不同的蛋白(C1q,C1r,C1s)的钙依赖性复合物。补体裂解产生的片段,用小写的字母后缀表示(C3a)。未激活的片段以后缀“i”表示,如C3bi。激活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补体成分或复合物,则在符号上加一横线,如C1,C4b,Ca。概论经典途径经典途径(classicalpathway)透过C1与经典途径激活因子(主要是含有IgM、IgG1、IgG2或IgG3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而激活的;C1q与单个IgM分子或相邻两个IgG分子结合。二分子的IgG“二联体”与红细胞表面同种抗原决定簇结合,并与C1q反应激活C1,继而激活C1

发现历程

进化

主要功能

调理作用 - 增强抗原的吞噬作用

趋化 - 吸引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细胞裂解 - 使外来细胞的细胞膜破裂

凝集 - 凝结病原体

补体

补体激活的过程有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替代途径三种 。

补体蛋白的命名

补体系统的蛋白质称为“补体成分”,以缩写符号C1至C9表示。C1是3种不同的蛋白(C1q,C1r,C)的钙依赖性复合物。补体裂解产生的片段,用小写的字母后缀表示(C3a)。未激活的片段以后缀“i”表示,如C3bi。激活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补体成分或复合物,则在符号上加一横线,如C 1 ,C 4b ,C a 。

概论

经典途径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透过C1与经典途径激活因子(主要是含有IgM、IgG1、IgG2或IgG3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而激活的;C1q与单个IgM分子或相邻两个IgG分子结合。二分子的IgG“二联体”与红细胞表面同种抗原决定簇结合,并与C1q反应激活C1,继而激活C1r和C,经典补体激活途径的反应顺序是:C1,4,2,3,5,6,7,8,9。这一生化途径使细胞膜形成一10nm左右的“孔”,导致目标细胞因为渗透压无法维持而肿胀破裂。

凝集素途径

凝集素途径的全名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annose-binding lectin pathway)。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种血浆蛋白,可辨认出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和果糖残基(mannose residues),与病原体表面结合。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补体激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类似经典途径的C1q蛋白质,另与MASP-1和MASP-2两种酵素蛋白(类似C1r和C)组成激活补体的复合物,继续进行类似经典途径的反应。

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的起始依赖C3自然水解成C3a、C3b,C3b并与B、D、P因子结合走入类似经典途径的的步骤。

自C3b产生以后,三条途径的反应非常类似。经典途径和凝集素途径的可触发一系列的转换酵素,涉及C1,C4,C2和C3;而替代途径的激活则可触发C3和B、D、P因子的互相作用。

以上三种途径都将产生C3b,布于病原体表面的C3b和巨噬细胞上的补体受器(complement receptors, CRs)结合,再加上C5a在旁激活,巨噬细胞就会吞噬病原体,此过程就是所谓的“调理作用”。另外,三种途径也都会把C5裂解成C5a、C5b两部分,C5b则与C6、C7、C8、C9形成所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attack complex),在目标细胞的细胞膜上产生孔洞。

补体激活过程中还形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补体蛋白片段,起过敏毒素(产生过敏的不良反应)或趋化因子(诱导抗体、巨噬细胞到达感染位置)的作用。

补体系统的激活通常只发生在病原体的表面,但人体内仍有一群补体调节因子可以中止激活的连锁反应。防止一旦补体蛋白结合到人体细胞的表面会造成的伤害。

三种途径比较

经典途径与凝集素途径或替代途径不同。经典途径需要等到抗体专一地辨认出病原体之后才开始作用,需要后天免疫系统的配合;而凝集素途径只需自行辨认出某种病原体表面常见的糖类结构即可进行;替代途径甚至不需依赖辨认病原体,仅靠C3蛋白的自然水解即可起始。

参考文献

《英中医学辞海》

《医学免疫学》网页版

Janeway & Travers《免疫生物学》第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系统
历史“系统”一词,源自于古希腊语:σύστημα(systēma),译为拉丁语:systēma,转变为英语:system,日本汉字书为“系统”,成为中文名词。其涵义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等。它的意思是“总体”、“整体”或“联盟”。在19世纪第一个发展自然科学中“系统”概念的,是研究热力学的法国物理学家尼古拉·卡诺。1824年,他研究了蒸汽发动机中的“工作物质”,即通常说的水蒸汽,在一个由锅炉、冷储(冷水流)、活塞组成的体系中做功的能力。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扩展了系统的含义,使之包括了环境的概念。生物学家贝塔郎非是发展一般系统论的一个先驱。1945年他引入了讨论广义系统或它们的子类的模型和法则,而不纠缠于其特定种类、性质、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或相互作用等细节。诺伯特·维纳及RossAshby应用数学方法对系统概念做出了重大发展。自然系统人体系统生态系...
· 运动系统
参见肌肉脊髓脑运动学习
· 血型系统
发现史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首次报道,健康人的血清对一些人类个体的红细胞有凝聚作用。通过混合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他发现了A、B、O三种血型,他的学生Decastrello和Sturli又于两年后发现了第四种——AB型。兰德施泰纳因此获得193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捷克血清学家扬斯基(英语:JanJanský)也于1907年独立发现人类血液可分为四种血型。但由于当时通讯不便,只有兰德施泰纳的成就得到科学界广泛承认,扬斯基则几乎被遗忘,仅在前苏联等少数国家仍有提及。1910至1911年,波兰人希尔斯菲尔德和德国人冯·登格恩(英语:EmilFreiherrvonDungern)发现了ABO血型系统的遗传性。1924年,德国数学家贝恩斯坦进一步阐释了ABO的遗传方式是由同一基因座上的几个等位基因决定的。英国人沃特金斯(Watkins)和摩尔根(Mo
· 三域系统
三域特征比较参见原核生物界系统发生树生物分类生物分类学内共生学说界(生物)(Kingdom)
· 输电系统
系统需求安全性(Safety)可靠性(Reliability)在可靠性之考量上,配电系统供应每个用户通常为单一回路送电。在输电系统,发电厂或变电所由于供应的区域较广,因此会采用多回路或者环路供电方式。类似多回路送电之设计上,还要考量其中任何一回路或者两回路故障断电或停电维修时,不会造成下游的用户停电、上游的电厂跳机、仅存的线路过载,这种考量称之为N-1或N-2设计。有些变电所或变压器的设置也有N-1的考量。初期费用(FirstCost)输电系统兴建的初期费用,架空输电线路之用地取得日益困难、成本日增,地下电缆则兴建成本约为架空输电线路之10倍。操作简化(SimplicityofOperation)电压调整率(VoltageSpread),或负载平衡(Loadbalancing)维护(Maintenance)扩充(Expansion)线路种类奥地利福拉尔贝格邦施林斯的电力传输塔架空输电线路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