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阮廌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5
转发:0
评论:0
生平阮廌生于河东省(今海阳省)一官僚家庭,是榜眼阮飞卿的儿子。阮廌为陈元旦的外孙,因而与后黎朝另一位开国功臣陈元扞有亲谊。1400年,阮廌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胡朝的一名进士。1407年,明成祖以平讨陈氏叛臣之名,派遣八十万明军南下攻灭胡朝,其父阮飞卿被明军俘虏,押往金陵。阮廌送其父至南关隘口(今友谊关)时恸哭不愿返回,其父劝其回去,要他将来为父报仇、为国雪恨,因而阮廌返回昇龙,日夜思虑反明复国之事,遭到明军逮捕并软禁多年。1418年投奔黎利参加蓝山起义,在战争中建功甚多,并向黎利主张不杀明俘、避实击虚,阮廌协助黎利整齐号令,严明军纪,成功获得越南百姓的支持。1427年,明交州总兵王通困守昇龙,明朝派柳升、沐晟领10万兵分两路来援,阮廌主张围而不打,在援军必经之地支棱(位于今谅山省)设伏。东路的柳升果然中伏,在马鞍山(今谅山省同登市(越南语:ĐồngĐăng))战死,西路沐晟连夜经老街逃回云南

生平

阮廌生于河东省(今海阳省)一官僚家庭,是榜眼阮飞卿的儿子。阮廌为陈元旦的外孙,因而与后黎朝另一位开国功臣陈元扞有亲谊。1400年,阮廌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胡朝的一名进士。

1407年,明成祖以平讨陈氏叛臣之名,派遣八十万明军南下攻灭胡朝,其父阮飞卿被明军俘虏,押往金陵。阮廌送其父至南关隘口(今友谊关)时恸哭不愿返回,其父劝其回去,要他将来为父报仇、为国雪恨,因而阮廌返回昇龙,日夜思虑反明复国之事,遭到明军逮捕并多年。1418年投奔黎利参加蓝山起义,在战争中建功甚多,并向黎利主张不杀明俘、避实击虚,阮廌协助黎利整齐号令,严明军纪,成功获得越南百姓的支持。

1427年,明交州总兵王通困守昇龙,明朝派柳升、沐晟领10万兵分两路来援,阮廌主张围而不打,在援军必经之地支棱(位于今谅山省)设伏。东路的柳升果然中伏,在马鞍山(今谅山省 同登市 ( 越南语 : Đồng Đăng ) )战死,西路沐晟连夜经老街逃回云南。后明军十万再攻,向昌江进发,又被黎利军大败,溃不成军。王通被迫议和,黎利军最终在长达十年的抗明战争中获胜,使越南再次恢复独立。

1428年黎利称帝后被任为丞相,黎太祖赐其国姓,并封为冠服侯,阮廌完成《平吴大诰》,以记击败明朝之功,在任内制定了后黎朝的典章制度,并致力恢复与明朝的外交关系,使明朝正式确认越南的独立。黎太祖死后,曾辞官回昆山清虚洞隐居,后又被重新启用。1442年七月,黎太宗阅兵到至灵县,顺路前往探望阮廌宅邸,见其妻(或称小妾)阮氏路有姿色,令随驾伺候。不料太宗突然暴毙,阮廌受诬陷遭到处死,并被诛三族。黎圣宗时冤案得以昭雪,被追封为金紫荣禄大夫。

阮廌的汉文作品有《蓝山实录》三卷、《军中词命集》、《平吴大诰》、《抑斋诗集》、《抑斋舆地考》等。他编选的《国音诗集》收入字喃诗254首,是越南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喃字诗歌集,作品全部用唐律诗体写成,在形式上,唐律体到了阮廌的笔下有了创新。他追求脱离唐律诗体严格的韵律规定,创造出了有别于中国的民族诗体。他的创新明显地表现于诗人在唐律体的七言诗中插入一句或多句六言和首尾吟。阮廌诗歌的特点被后世越南诗人陆续采用。

参见

黎太祖

大越史记全书

平吴大诰

参考资料

(越南文) (中文) 从胡春香喃字唐律诗看中越文学交流.

(中文) 越南简史(明朝出兵越南).

(英文) 阮廌生平事迹略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廌
参考书目苏轼《与李方叔书》,载《苏轼文集》卷四九罗大经:《鹤林玉露》赵溍:《养疴漫笔》钱建状:〈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8卷3期
· 李廌为何被称为“苏门六君子”?苏轼对李廌知遇之恩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李廌的父亲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元丰四年(1081),苏轼谪贬黄州。23岁的李廌与苏轼书信往来数月后,带着对苏轼的仰慕与尊重,专程赴黄州拜谒苏轼,贽文求知。苏轼阅读后,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他的文章“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他拍着李廌的背说:“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矣。”李廌再拜受教。因受苏轼赏识,故李廌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时人称为“苏门六君子”。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正月,苏轼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权知贡举,黄庭坚为参详官。当时新、旧两派党争激烈,苏轼未入贡院,即有“...
· 陕西省-渭南-华州区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李廌(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
· 南阮北阮
【成语】南阮北阮【成语】南阮北阮【拼音】nánruǎnběiruǎn【解释】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
· 阮氏三兄弟为什么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而不是阮大阮二阮三
阮氏三雄兄弟三个,名字却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数字并不相连,在现在看来是很奇怪的,但在古代,却很正常。原因很简单,古代医学水平低,婴儿成活率也很低,兄弟再多,能活下来的往往也并不多。这就是说,阮氏兄弟至少有四个在出场之前就已经夭折了,或者早起了。之所以说是至少,是因为在水浒传场的三个兄弟中,最小的是阮小七,前面空出来了四个,很显然已经死了。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只有兄弟七个,阮小七之后可能还有弟弟,但也死了。不仅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成活率很低,达官贵人和帝王家也一样。有些皇帝后来绝后,但并不是没有生过儿子,而是都夭折了。比如曹魏的明帝曹睿,就生过儿子,但是都夭折了,最后只能让来历不明的齐王芳继位。又比如宋神宗生前生过很多儿子,但到他死的时候,最年长的哲宗还在幼年,而且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所以按照当时的习惯,小名叫六哥,其他弟弟也叫他六哥,而不是叫大哥。又比如杨六郎,按照杨家将评书的说法,总共有兄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