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号
历史
“相等”在英文中equals的词源为拉丁文“æqualis”(来自 aequus),意为“均匀,相同或相等”。相等符号的第一次使用,出现在威尔士数学家Robert Recorde 所撰写的《The Whetstone of Witte》,相当于现代数学表示法的14x+15=71。相等符号的原始形式比现在要宽得多。在他的书中解释了他的“Gemowe 线”的设计(意思是双线,拉丁文gemellus):
根据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数学史网站:
数学意义
在数学中,等号可在特定情况(x=2)中用作简单的事实语句,或者创建定义(设x=2),条件语句(如果x=2,则…),或者表达恒等式(x+1)=x+2x+1。
相关符号
约等
表达约等的是“波浪”等号。
≈ (U+2248 “≈” UNICODE 2248)
≃ (U+2243 “≃” UNICODE 2243),≈ 和 = 的混合,也用于代表渐近于
≅ (U+2245 “≅” UNICODE 2245),另一个 ≈ 和 = 的混合,有时用来代表同构、同余关系又或几何学的全等
~ (U+007E “~” UNICODE 007E),有时用来代表正比、和等价关系有关、几何学的相似,又或代表随机变数根据概率分布的分布情况。
≒ (U+2252 “≒” UNICODE 2252)
不等
代表不等的是等号加上斜线“≠”(U+2260“≠”UNICODE 2260)。在LaTeX,此为"\neq"指令。
过去大多数编程语言受限于ASCII字元集,故以~=、!=、、=/=或等代表布林运算的不等操作符。
恒等
符号“≡”(U+2261 “≡” TRIPLE BAR)代表恒等,也有同余等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