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社会分工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4
转发:0
评论:0
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社会事实的“运动状态”。通篇贯穿分工论的关键概念就是“集体意识”。有机连带社会并非集体意识共同性降低,应该认识为,构成新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连带关系(有别于机械连带),所以像道德并非不重要,而是出现新的道德。分工类型的转变仅是组成方式的不同,由过去较为分立(小团体易于林立)的方式,转而向更细密分工,但是社会各部分更需要紧密合作的有机连带方式,一如身体器官,各司其职,机能各自不同。延续1与2点,突显有机社会其实更需要集体意识,因为单部分分工者,无法完成自身所有需求,唯有统合在更大的集体意识下,才能完整的构成社会,这一点,在机械社会里面,集体意识需求的规模并不需要这么高。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在《社会分工论》里,涂尔干认为只有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的向心力,即“团结”(或称“连带”),作为成员集合体的社会才能存在。他进一步将社会团结分成“机械”与“有机”二种。机械社会是一种较为初始的状态...

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是社会事实的“运动状态”。

通篇贯穿分工论的关键概念就是“集体意识”。有机连带社会并非集体意识共同性降低,应该认识为,构成新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连带关系(有别于机械连带),所以像道德并非不重要,而是出现新的道德。

分工类型的转变仅是组成方式的不同,由过去较为分立(小团体易于林立)的方式,转而向更细密分工,但是社会各部分更需要紧密合作的有机连带方式,一如身体器官,各司其职,机能各自不同。

延续1与2点,突显有机社会其实更需要集体意识,因为单部分分工者,无法完成自身所有需求,唯有统合在更大的集体意识下,才能完整的构成社会,这一点,在机械社会里面,集体意识需求的规模并不需要这么高。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在《社会分工论》里,涂尔干认为只有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的向心力,即“团结”(或称“连带”),作为成员集合体的社会才能存在。他进一步将社会团结分成“机械”与“有机”二种。

机械社会是一种较为初始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有共同的价值、信仰、规范,彼此共享的集体意识十分强烈,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没有很大的差异。而由于社会分工较为原始,成员个体间的职业也多半或少有非常相似的性质,这样在每个人之间的“同质性”造成了集体情感共享的源头 。高度同质化的社会意识,犹如强大的机械力将社会成员固定在相对恒定的位置,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在机械社会中,惩罚主要针对破坏或挑战社会同质性的行为,故大多是残酷的性刑罚,如教会法。中世纪的欧洲和传统的儒家社会,就是机械团结的典型。

涂尔干认为,道德是集体意识的反应,而法律则是社会借由道德的实体化而维持团结的一种努力。机械社会之后,文明不断扩张,社会职能也日益扩大,人口的增加导致物质(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跟道德(社会交往频率)密度增加,产生竞争生存物资的状态,如果不用战争去解决竞争压力,只能透过社会分工维持社会稳定。日趋复杂精密的社会分工,将各集团的人们纳入其中。透过分工,不同集团的人亦逐渐相互依赖。依照涂尔干自己的比喻,人们就像身体的各个器官一样相互依赖,社会也因而转入“有机团结”。集体意识逐渐现实化、世俗化,个人价值凸显。法律亦由镇制性转为赔偿性,民法、商法等得到了发展。

在由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转型中,传统集体意识的淡化影响了部分社会成员的人生定位,从而导致了“失范(anomie)”的产生。涂尔干认为,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分工事实上增进了人的团结与幸福。

延伸推理

安东尼·纪登斯(Anthony Giddens,1972)指出,这两种社会中的集体意识可以区分成四个面向 :

数量(volume):指的是被集体意识所涵盖的人的数量。

强度(intensity):个体感受到集体意识的深刻程度。

硬度(rigidity):集体意识被定义的明确度。

内容(content):集体意识于两种社会类型中所采取的形态。

集体意识的四个面向

参考文献

^宋承先.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上). 知书房出版集团. 2000: 44. ISBN 9570336277 (繁体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2.02.1Durkheim, Émile.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1893. 

^宋承先.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上). 知书房出版集团. 2000: 46. ISBN 9570336277 (繁体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Rock, Paul. Sociological Theories of Crime. (编) Maguire, Mike, Rod Morgan, Robert Reiner.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rimi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宋承先.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上). 知书房出版集团. 2000: 47. ISBN 9570336277 (繁体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宋承先.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上). 知书房出版集团. 2000: 50. ISBN 9570336277 (繁体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George Ritzer、Douglas Goodman著、柯朝钦、郑祖邦译,《社会学理论》,台北:麦格罗希尔,2004年。页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孟子的社会分工说:以君臣关系为例的个案分析
在孟子的政治思想学说中,与其仁政学说密切相关的是他的社会分工理论。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政府,没有官吏,没有道德规范和礼义制度,一切都处于原始共有的分配关系中。随着早期国家形态的产生,社会内部结构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而社会分工的出现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心者”[1],显而易见,如果没有社会大分工,就不可能有人类历史的大发展。
· 温热论―《温热论》之热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邪在肺卫】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流连气分】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
· 医学源流论―卷下伤寒论论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余皆救误之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读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以此条在前,或以此条在后,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以此经因彼经而变,互相诟厉。孰知病变万端,传经无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散亡,庶几叔和所定为可信,何则?叔和序例云: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症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则此书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辄加辨驳,以为原本不如此。抑思苟无叔和,安有此书?且诸人所编,果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经现症,有异有同,后人见阳经一症杂于阴经之中,以为宜改入阳经之内,不知阴经亦有此症也。人各是其私,反致古人圆机活法,泯没不可问矣!凡读书能得书中之精义要诀,历历分明,则任其颠倒错乱,而我心自能融会贯...
· 姓系论姓系论
氏族者,古史官所记也。昔周小史定系世,辩昭穆,故古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统。左邱明传《春秋》,亦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族。」昔尧赐伯禹姓曰:「姒,氏曰有夏;伯仁姓曰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後世或氏於国,则齐、鲁、秦、吴;氏於谥,则文、武、成、宣;氏於官,则司马、司徒;氏於爵,则王孙、公孙、氏於字,则孟孙、叔孙;氏於居,则东门、北郭;氏於地,则三乌、五鹿;氏於事,则巫、乙、匠、陶。於是受姓命氏,粲然众矣。秦既灭学,公侯子孙失其本系。汉兴,司马迁父子乃约《世本》修《史记》,因周谱明世家,乃知姓氏之所由出,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皆同祖也。更王迭霸,多者千祀,少者数十代。之封既绝,後嗣蒙其福,犹为饧摇:焊叩坌送讲接刑煜拢命官以贤,诏爵以功,誓曰:「非刘氏王、无功侯者,天下共诛...
· 温热论―《温热论》序
清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续临证指南》中称为《外感温热篇》;《温热经纬》中称作《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医门棒喝》则称《叶天士温热论》。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所、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叙述辨舌、验齿、辨斑疹等意义。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有多种刊本。叶天士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其以儿科闻名。叶桂12岁开始从父学医,14岁时,他父亲死了,于是抱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再他父亲的门人朱某为老师,专学医术。叶天士聪慧过人,悟超象外,一点即通;尤其虚心好学,凡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向他行弟子礼拜其为师,十年之内,换了十七个老师,并且他能融会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