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词源
机器人(自动控制机器)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1920年捷克科幻作家恰配克的《罗索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原文作“ Robota ”,后来成为西文中通行的“ Robot ”。但是,作品中登场的并非金属制的机械,而是将原生质以化学合成制作,具有类似人类外形的人造人,即现在SF作品中的人形机器人,其概念来自泥人传说 。
1967年日本科学家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 ”
当代应用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2008年底东京消防厅引进了市面第一台双臂式作业机
现今,对人类来说,太脏太累、太危险、太精细、太粗重或太反复无聊的工作,常常由机器人代劳。从事制造业的工厂里的生产线就应用了很多工业机器人,其他应用领域还包括:射出成型业、建筑业、石油钻探、矿石开采、太空探索、水下探索、毒害物质清理、搜救、医学、军事领域等。
工业机器人
指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传感装置构成的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光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弹性制造系统。
一个工业机器人可以仅包括一个感觉与动作之间的连结,而且这个连结不是由人手动操控的。机器人的动作也许是电动机或是驱动器(也称效应器)移动一只手臂,张开或关闭一个夹子的动作。此种直接而详尽的控制跟回馈也许是由在外部或是嵌入式的电脑或是微控制器上运行的程式提供。根据这个定义,所有的自动装置都算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可直接接受人类指令,也可以执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方面, 2007年全球共新安装工业机器人114,365台,较2006年新安装的111,052台,上升了3%。截至2007年底,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已达到了995,000台。2007年,亚洲及美洲工业机器人的装配量明显上升,汽车工业以及电子电器行业的发展是上述地区工业机器人装配量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化工领域用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也迅速上升。
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常见类型,常用于汽车制造机械流水线的规模化制造中,汽车车身和其他采用焊接工艺的部件的焊接。
涂装机器人
涂装机器人亦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常见类型,常用于汽车车身涂上烤漆。
战斗机器人
战斗机器人研发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包括美国与以色列,如果不将全球各种正在服役的无人飞机包含在内的话,比较典型的案例有DRDO(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公司Daksh,iRobot公司的PackBot,福斯特-米勒公司的“魔爪”,以色列USV(Unmanned Security Vehicle)公司的Guardium,韩国三星公司的SGR-A1等。 目前战斗机器人已经被应用于阿富汗,巴以冲突等局部战争中,比较常见的任务包括侦察,排雷等,这种机器人往往非常灵活,可以穿越复杂地形,如美国波士顿公司的BigDog和阿特拉斯,部分型号的机器人装备了机枪等攻击性武器。
科研机器人
通常用于探索人类难以安全接近或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有水下机器人、地外探测机器人(勇气号、机遇号)、洞穴/密室探索机器人、火山研究机器人、太空探索机器人等等类型。
人类体机器人(半机器人)
有些人类会通过手术、将自己的意识输入进电脑等方式改造成为机器人,用于维护治安、军事战斗等用途。
宠物、玩偶类机器人
机器人也可以作为娱乐玩具用途,甚至成为人类生活的宠物和伴侣。有些日本的地区已经使用了接待用的儿童体型机器人。
清理机器人
最常见的量产型机器人应该就是扫地、拖地的家用吸尘器机器人了,也有些如医院等场所也配备了大型的扫地机器人,甚至可以自行乘坐电梯到各楼层执行任务。
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中的机器人
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R2-D2和C-3PO
在青少年流行文化中,机器人题材自几十年前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盛行。《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变形金刚》、《机动战士钢弹》等机器人动画将此题材推向高峰。
这些作品通常将机器人描画为具有人类躯干特征(甚至感情)的金属人,并以其强劲的能力作战。
人型和社交机器人
2005年日本世界博览会爱知县展出的女性人型机器人
参见:人型机器人
有些机器人被开发出来纯粹是以模仿真人作为目的,这些模仿既可以是外观与动作行为上,又可以是思想感情上的。理论上讲,要做出外观、行为、思想都非常接近真人的机器人,在目前还有不可跨越的技术难度,但在未来并不是不可能的事。而如何利用及控制那类高仿真机器人,它们与人类关系又将如何,早已成为科幻界一个长期话题。
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打破历史传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模拟感情的机器人 。
机器人和社会
拟人机器人 TOPIO ( 英语 : TOPIO ) 在2009年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中打乒乓球
2007年时机器人中有大约一半是在亚洲、32%在欧洲、16%在北美、1%在澳大拉西亚,1%在非洲 ,当时世界上40%的机器人在日本 ,因此让日本成为世界机器人最多的国家。
自主及道德问题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复杂,专家及学者开始关注机器人的行为需符合哪一种伦理学 ,以及哪一种机器人有资格拥有社会、文化、道德或是法律上的权利 。有一些科学组织宣称在2019年可能就会有机器人的大脑 。其他人预测机器人的智能在2050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最近的进展已经让机器人的行为变成更加复杂 。2010年有一部名为《 插头与祷告 ( 英语 : Plug & Pray ) 》的纪录片,其中一个主题就是智能机器人对社会的冲击 。
弗诺·文奇认为有一天电脑和机器人会比人更聪明,他称之为“奇异点” 。他认为那时对人类会有某种程度的危险,也可能相当危险 ,在一种称为 奇点主义 ( 英语 : Singularitarianism ) 的哲学中会探讨这个议题。
战争机器人
有些专家及学者质疑在战争中是否可以使用机器人,特别是有自主功能的机器人 。也有一些关注是有关可以让军事机器人受另一个机器人控制的技术 。美国海军资助的一个计划提出,随着军事机器人越来越复杂,应该更重视其能力对作出自主决定的影响 。有一个研究者认为自主机器人会更加有人性,因此可以更有效的作决定,但也有研究者质疑上述的想法 。
和失业的关系
工业机器人的引进有可能会和失业有关,像富士康在2011年7月起就提出一个三年计划,要用更多的机器人代替工厂的人力。当时工厂有使用一万台机器人,但在三年后要增加到一百万台
世界机器人博览会
世界机器人博览会(IREX)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贸易展览会 ,第一次是在1973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之后每二年举行一次 。
艾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想像中的机器人叛变人类
科幻小说中对机器人行为的描述,以科幻小说家以萨·艾西莫夫在小说《我,机器人》中所订立的“机器人三定律”最为著名。 艾西莫夫为机器人提出的三条“定律”(law),程序上规定所有机器人必须遵守:
第一法则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且确保人类不受伤害;
第二法则 :在不违背第一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机器人三定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不受伤害,但艾西莫夫在小说中也探讨了在不违反三定律的前提下伤害人类的可能性,甚至在小说中不断地挑战这三定律,在看起来完美的定律中找到许多漏洞。在现实中,“三定律”成为机械伦理学的基础。
参看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恐怖谷理论
人型机器人学
人造人
机械化人/赛博格
仿真机器人
机器人动画
技术性失业
参考文献
新浪英汉字典:自动控制机器
雅虎奇摩英汉字典:自动控制机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