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吻兽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1
转发:0
评论:0
历史吻兽最早的可追溯到周朝,在《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建筑中就有吻兽,最早的正吻图案见之于汉代的阙、祠和明器上。中国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吻兽是西汉年间所造,1960年出土于湖北省沙市郊区,其瓦内壁上刻着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字样,距今已经2100多年。吻兽起初并非龙型,仅是由瓦当头堆砌而成的简单翘突,后逐渐形成动物形状,有凤凰、朱雀、孔雀等鸟形以及鱼龙形。根据《唐会要》、宋朝《营造法式》记载,汉朝的柏梁殿上有“鱼虬尾似鸱”的东西,有“避火”之用。晋代以后的文献中出现了“鸱尾”一词(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其外形类似于鱼尾,尾端朝上,曲向正脊的方向。至唐朝中叶和末期,“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下部是张口衔脊的兽头,上部则仍与鸱尾相似。到了宋朝以后,此种图案逐渐增多。金国出现龙形吻,龙头吞脊,龙尾向内卷曲,称“龙吻”。元朝时,尾部逐渐改为向外卷曲,背部出现剑柄。据《营造法式

历史

吻兽最早的可追溯到周朝,在《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建筑中就有吻兽,最早的正吻图案见之于汉代的阙、祠和明器上。中国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吻兽是西汉年间所造,1960年出土于湖北省沙市郊区,其瓦内壁上刻着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字样,距今已经2100多年。

吻兽起初并非龙型,仅是由瓦当头堆砌而成的简单翘突,后逐渐形成动物形状,有凤凰、朱雀、孔雀等鸟形以及鱼龙形。根据《唐会要》、宋朝《营造法式》记载,汉朝的柏梁殿上有“鱼虬尾似鸱”的东西,有“避火”之用。晋代以后的文献现了“鸱尾”一词(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其外形类似于鱼尾,尾端朝上,曲向正脊的方向。

至唐朝中叶和末期,“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是张口衔脊的兽头,上部则仍与鸱尾相似。到了宋朝以后,此种图案逐渐增多。金国出现龙形吻,龙头吞脊,龙尾向内卷曲,称“龙吻”。元朝时,尾部逐渐改为向外卷曲,背部出现剑柄。据《营造法式》记载,正脊两头还垂有五尺长的铁索,即“吻索”。

明朝以后,龙吻逐渐盛行,改叫大吻,尾部完全向后卷起,身上有小龙。清朝龙吻已非常普遍,龙头怒目张口衔住正脊,背上插着一把宝剑,但形状逐渐程式化,清朝中叶之后,正吻和小龙都显得没有生气。明清年间,中国南方有些地方称大吻为鳞尾,和北方不同,其尾部透空,卷曲而不并拢,边缘还有很多花纹。

中国最大的正吻在故宫太和殿上,高3.4米,宽2.68米,厚0.32米,由13块中空琉璃瓦组成,俗称“十三拼”,重达4.3吨。但此吻列书“二样瓦”,第一样编而不存。

鸱尾于唐代传入百济,日本于奈良时代从百济传入鸱尾,后来演变成?。

中国南方的吻兽也保持了鱼龙的造型,叫作鳌鱼。在粤中,鳌鱼一般安置在正脊之上表面,安在正脊两端的吞脊鳌鱼相对少见。

吻兽

 南海九江慈悲宫的陶塑鳌鱼

吻兽

 广州沥滘卫氏大宗祠头门的灰塑鳌鱼

合角吻

吻兽

 颐和园后山宫墙上的合角吻,缺剑柄

合角吻安装在盝顶平台、重檐顶(如重檐庑殿、重檐歇山)第二檐以及墙脊的转角处,由两个吻兽组成,呈90度。阳角的为阳合角吻,阴角的为阴合角吻。有时两吻使用一个剑柄,有时则用两个剑柄拼成90度。

合角吻的作用在于保护角柱外皮,并起装饰作用。此外,合角吻的使用受到等级限制,只有使用正吻的屋顶才有合角吻,如果屋顶等级较低使用望兽,则转角处用合角兽,不使用合角吻。

参考资料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结构》中国建筑书店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吻兽的各种传说
大家都知道吻兽,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的兽形装饰。关于吻兽你了解多少?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有这样一个传说:齐国的一位国君,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这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1、鸱吻(龙的九子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正脊上,它形似鱼尾,张牙舞爪,似乎要吞下整个屋脊,故又名"吞脊兽"。传说这种正吻是海龙王的九子之一,它属水,能激浪成雨,把它放在屋脊上可以当作灭火消灾的"镇物";但又怕它吞下整条屋脊,故用宝剑将它牢牢扎住。目前我国最大的"大吻"在太和殿的殿顶上。它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的宫殿龙饰物--"正吻"的典型作品2、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
· 吻兽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有哪些,一般而言吻兽经常被用在园林建筑上。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
· 古建筑材料中吻和兽的组合应用
我国是古建筑之都,是出现古建筑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保留古建筑最多的国家,古建筑材料各式各样,颇具规模,然而在众多古建筑材料中吻和兽的组合应用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吻和兽是古建筑装饰中不可缺少东西,没有了吻兽组合等于古建筑没了灵魂。没了生命。下面我就简答介绍下吻兽的组合应用。吻兽从何处来?这要从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说起。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古人对天灾、火患、雷电等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这是龙的驾驭驱使),给人们带来吉祥……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在古建筑中更少不了龙...
· 吻
背景《Fulfilment》是克林姆在1905年-1909年间完成的画作克林姆在1907年完成《维也纳大学天花板画作系列》(Fakultätsbilder)后不久就开始创作《吻》。古斯塔夫·克林姆则写道“如果你无法以行动及艺术取悦每个人,那就取悦少数人”。相反的是,他在完成《吻》后受到许多赞美,而且立刻找到买主。古斯塔夫·克林姆创作这幅画时为45岁,当时他仍然跟母亲及两个尚未结婚的姐妹居住在一起。画作佛兰西斯科·哈耶兹(FrancescoHayez)1859年的作品《亲吻》古斯塔夫·克林姆描绘一对相拥在一起的亲密恋人,画作的其他部分则是闪烁的光芒及过度平淡的图案。这种图案结构类似新艺术运动及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作品。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及其他现代主义画家也影响到古斯塔夫·克林姆的作品。意大利画家佛兰西斯科·哈耶兹(FrancescoHayez)在1859年的作品《亲吻》(Ilbaci...
· 吻画
约翰·辛格·萨金特(1856―1925年),美国人像画家,特别善于画富人和名人的像。在一次晚宴上,萨金特发现自己身边坐着一位热情洋溢的女倾慕者。“哦,萨金特先生,前两天我看到了您最近的一幅画,忍不住吻了画上的人,因为那人看上去太像您了。”她动情地告诉萨金特。“那么,它回吻了您吗?”画家笑着问。“什么?它当然不会。”“这么说,它一点儿也不像我。”萨金特得意地笑了起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