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
背景
17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德意志皇权日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宗、加尔文宗)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1608年)和“天主教联盟”(1609年)。
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布赖滕费尔德会战战胜神圣罗马帝国的情景
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 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
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企图在波希米亚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年5月23日,武装暴徒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波希米亚阶段
被波希米亚议会任命为波希米亚国王的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
全面反奥
1619年3月马提亚斯在维也纳病死,斐迪南二世继承帝位。同年6月波希米亚起义军进入奥地利王国境内,兵临维也纳城下。斐迪南二世逼于形势,在表面上假意答允进行谈判,实际上在暗地里向天主教同盟求助,并答允将来把普法尔茨选帝侯的爵位转让予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以换取天主教同盟出兵相助。不久,天主教同盟即出兵二万五千人,并赞助神圣罗马帝国大量金钱。起义者被逼于该年八月退回波希米亚,而波希米亚议会亦于该月选出信奉新教的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为波希米亚国王。
皇帝反攻
斐迪南不能容忍波希米亚人自行选出国王,在解除维也纳之围后随即出兵反攻,而西班牙亦出兵进攻普法尔茨。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亚和普法尔茨联军在白山战役与蒂利伯爵所统率的天主教同盟军决战,联军被天主教同盟军所败,腓特烈五世被逼逃亡荷兰,波希米亚则重新纳入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1621年至1623年,蒂利再度击败普法尔茨的新教诸侯军队。战争的第一阶段——捷克阶段,以哈布斯堡皇室为代表的天主教同盟军获胜为结束。
丹麦阶段
全欧反奥
法国不能容忍查理五世时期的哈布斯堡帝国复活,英王詹姆士一世则担心其女婿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的命运,丹麦和瑞典则不愿看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再度在全国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本来只是波希米亚人民反对神圣罗马帝国欺压的起义战演变为广泛的国际战争。1625年,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提议英国、荷兰与丹麦结成反哈布斯堡联盟,丹麦负责出兵,而英国与荷兰则在幕后支持,由此战争的第二阶段——丹麦阶段正式展开。
丹麦出兵
1625年,信奉新教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英、法、荷三国的支持下与新教联盟共同向神圣罗马帝国发动进攻,很快便占领日耳曼的西北部,与此同时,由曼斯菲尔德率领的英军则占领波希米亚西部。
162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雇用波希米亚贵族华伦斯坦的雇佣军,于该年4月击败曼斯菲尔德,其后再击败丹麦,并控制了萨克森。丹麦被迫于1629年5月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定《吕贝克和约》,并保证不再插手日耳曼事务。战争第二阶段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伸延到波罗的海告终。
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布赖滕费尔德会战时的神采
瑞典阶段
瑞典出兵
战争第二阶段由神圣罗马帝国获胜后,华伦斯坦便计划在波罗的海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瑞典国王害怕从此神圣罗马帝国会超越瑞典,取得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在法国的资金援助下,于1630年7月出兵,在波美拉尼亚登陆,从而开始了战争的第三阶段——瑞典阶段。
大败皇帝
1632年11月16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吕岑会战阵亡的情景
瑞典军队由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率领,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选帝侯联合,在1631年9月17日,于布赖滕费尔德会战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占领了波美拉尼亚。
1632年初,蒂利伯爵在莱希河战败身亡,瑞典军占领美因茨,在4月再攻陷奥格斯堡和慕尼黑。神圣罗马帝国再度起用被贬斥的华伦斯坦为统帅,在该年11月与瑞典军进行吕岑会战,瑞典再度获胜,但主帅古斯塔夫二世国王亦阵亡,从此瑞典军丧失进攻能力,而华伦斯坦则退回波希米亚,后来因为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猜妒,遭其派刺客暗杀。
再度反攻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借此机会联合西班牙盟军,在1634年9月于纳德林根会战大败瑞典军,逼使瑞典军撤回波罗的海沿岸。萨克森与勃兰登堡则于1635年5月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布拉格和约》。战争第三阶段—瑞典阶段,以哈布斯堡皇帝获胜而告结束。
法国-瑞典阶段
黎塞留,法国首相,虽然自身是天主教的红衣主教,但为了法国的世俗利益,与新教徒同盟进攻哈布斯堡皇室
法国出兵
哈布斯堡皇室再次获胜使得法国大为震惊,此前,法国因为自身是天主教国家,一直只是假手他国以削弱哈布斯堡皇室的实力,但当丹麦、瑞典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诸侯均告失败后,法国终于直接出兵,与瑞典联合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从此战争进入第四阶段——法国-瑞典阶段。
法国获胜
1636年-1637年,西班牙出兵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由南北两路夹攻,并且一度进逼至法国首都巴黎,但最后为法军所败。1638年8月法国海军打败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海军,1639年10月西班牙海军的主力更被原来籍籍无名的荷兰海军歼灭。1643年5月,第四代孔代亲王与蒂雷纳子爵在罗克鲁瓦战役中共同击溃西班牙陆军的主力。
丹麦参战
1642年11月,瑞典军于布赖滕费尔德再度击败神圣罗马帝国军,但此时丹麦王却嫉妒瑞典军的成果,并恐惧瑞典强大后,丹麦受其所制,因此趁瑞典军进攻日耳曼南方之际,向瑞典宣战。丹麦曾于1644年击败瑞典与荷兰的联合舰队,但其后丹麦海军却被重新组建的瑞荷联合舰队全歼。在经过三年(1643年-1645年)战争后,瑞典军成功从水陆两路进逼丹麦,逼使丹麦停战求和。
战争结果
1645年3月,瑞典军在波希米亚大败神圣罗马帝国军,而该年8月法军又于纳林根会战击溃神圣罗马帝国军,神圣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领土大部分被占领。
1648年,法瑞两国联军再在楚斯马斯豪森会战及朗斯会战完胜神圣罗马帝国军。但战至此时,双方都已元气大伤,于该年10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依次缔结了两个和约——《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至此三十年战争完全结束。
战争影响
日耳曼分裂
日耳曼是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战争期间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战后诸侯国自立,其内部分裂已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同时这场战争也给控制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使它在欧洲恢复天主教统治和建立大一统帝国的计划成为泡影。
荷瑞独立
这场战争后,荷兰与瑞士的独立受到保障,而荷兰也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西班牙衰落
西班牙在战争中不论陆战还是海战均告失利,并从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
法国兴起
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并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
瑞典兴起
瑞典国王取得了日耳曼的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波美拉尼亚),并因此成为了日耳曼的诸侯,可以随时插手日耳曼的内部事务。而且瑞典亦得到五百万达克特的赔款,从此一跃成为北欧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