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生命是什么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0
转发:0
评论:0
背景这本书是根据1943年2月都柏林三一学院的讲座课程内容,在1944年出版。该课程虽然预先声明了“该讲座的主题和内容偏于冷门艰深,即使物理学家以最强的数学推导能力,仍难以应用于其上”,仍然吸引了约400名的听众。他的演讲专注于一个重要主题:“某个有机活体内所发生的事件,如何借由物理和化学来解释?”当时仍尚未接受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后于1955年才开始了赫雪-蔡司实验(Hershey–Chase)。此时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是物理学最成功的分支,这些理论本质上也和统计学高度相关。薛定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德语:MaxLudwigHenningDelbrück)关于生命物理基础的想法对薛定谔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书发表之前,1946年诺贝尔奖得主的遗传学家赫尔曼·穆勒(HermannJosephMuller)曾在1922年他的文章"VariationduetoCha...

背景

这本书是根据1943年2月都柏林三一学院的讲座课程内容,在1944年出版。该课程虽然预先声明了“该讲座的主题和内容偏于冷门艰深,即使物理学家以最强的数学推导能力,仍难以应用于其上”,仍然吸引了约400名的听众。他的演讲专注于一个重要主题:“某个有机活体内所发生的事件,如何借由物理和化学来解释?”当时仍尚未接受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后于1955年才开始了赫雪-蔡司实验(Hershey–Chase)。此时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是物理学最成功的分支,这些理论本质上也和统计学高度相关。薛定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德语: Max Ludwig Henning Delbrück )关于生命物理基础的想法对薛定谔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书发表之前,1946年诺贝尔奖得主的遗传学家赫尔曼·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曾在1922年他的文章 "Variation due to Change in the Individual Gene" 中,已经陈述了关于遗传分子(当时尚未确认为 DNA)的所有基本性质;而薛定谔在1944年此书的 "from first principles" 中,衍生出相同概念(包括这种分子的不规律性)。其实穆勒在1922年的文章 "The Gene As The Basis of Life" 中已经指出不规律性,而且在 1930年代更加详细地说明。此外,穆勒在1960年写给记者的信中提到,关于此书所谓的遗传分子概念早在1944年以前已经出版,而薛定谔的说法只是错误揣测。穆勒也提到有两位著名的遗传学家(包括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熟知1944年以前相关的出版资料,也与薛定谔有连络。但在1944年奥斯瓦尔德·埃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最重要的细菌转化实验后,DNA 作为遗传分子才变成特定想法。与其之前最有可能作为所谓遗传分子的角色,被认为是蛋白质。

内容

在第一章薛定谔解释,大多数在大尺度上的物理定律源自于小尺度的混沌。他称这个原则为“来自无序的有序”(order-from-disorder)。他提出 扩散作用 来举例,扩散作用可以当成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但它是由 原子 或分子的随机运动而引起。如果减少原子的数量,这系统的行为会变得更随机。他指出,生命非常依赖于秩序,因此朴实的物理学家会假设一个有机活体主要的编码,必须由大量原子所组成。

在第二和第三章,他摘要了当时关于遗传机制的已知结果。最重要的,阐述了 基因突变 在生命演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的结论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必须能长时间持续不变而且尺寸要够小,而这样的性质与物理学家的期望是相抵触的;这个矛盾无法以 古典物理 学说来解释。

在第四章他提到了分子,即使只包含了一些原子但分子的性质确实是稳定的,可作为前两章所述矛盾的解决方案。尽管之前分子就已经被发现了,它们的稳定性也无法由古典物理学解释;而需要量子力学的离散性说明。此外,基因突变可直接和 量子穿隧效应 联系起来。他继续在第五章解释,真实也永久的固态是 结晶体 。分子和晶体具备的稳定性,成因都是相同的原理。分子或可称为“固态的胚芽”。另一方面,没有晶体结构的不定形状固态,应被视为有非常高 黏滞度 的液体。薛定谔认为遗传物质是某种类的分子,它并不像无法复制本身的结晶体。因此他称为不规律的结晶。它的不规律本质能以很少的原子数量,对几乎无限量的可能性进行编码。最后他将以上说明与已知的事实相比较,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薛定谔在第六章述说了: ......生命物质,并非规避了至今所得知的“物理定律”,而可能是和迄今未知的“物理学的其它定律”有关,一旦发现了其它定律,将形成正如前者科学整体的一部分。

他知道以上叙述容易被误解而试图澄清,主原则“来自有序的无序”所意味的是 热力学第二定律 :亦即在某个封闭系统(例如 宇宙 )中, 熵 (entropy)只会增加。薛定谔解释说,在一个开放系统中,生命物质会借由 原态稳定 地保持负熵(今日这个量被称为 信息 ),来迂回规避第二定律达成热平衡的衰减。

在第七章他认为,“来自有序的有序”绝非新的物理学;实际上,这原则更简单且更似合理。大自然遵循这个原则,而有些例外的譬如 天体 运动和钟表的机械构造,然而那些例外还是会被热和 摩擦力 影响的。系统机械式作功的程度或根据于统计上的温度。如果时钟被加热到融化了,那功能就停止运行。相反,如果温度接近 绝对零度 ,那么任何系统的行为都会变得越来越机械式。某些系统,在室温下会迅速地表现出,几乎等同绝对零度下的机械式行为。

薛定谔以哲学的思索, 决定论 、 自由意志 和人类 意识 的奥秘,来总结本章和本书。他相信他必须调和两种前提:(1)人体完全遵循量子力学,除了在量子尺度上,扮演增加随机性的角色,量子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其它重要的作用; (2)有“不容置疑的直接体验”,我们自由地引控我们的身体,其结果可预测,而且承担我们选择行为的责任。薛定谔反对意识源头随着人体逐渐毁坏的想法,因为他觉得这种想法“不合口味”。他也拒绝多重不朽的灵魂没有身体仍然可以存在的想法,因为他认为意识依旧是高度依赖于人体的。薛定谔写道,要调和这两种前提,唯一可能的选择是简单地持续著对于意识的直接体验,意识是一种奇异单元而其中有未知的多元; 只有一个单元,却似乎有多元的表现,而一系列仅仅是呈现出这一个单元的多面向...

他说,意识是多重复数的任何直觉,是幻想的。薛定谔赞同婆罗门的印度教概念,其中每个人的意识只是弥漫在宇宙中,唯一的共同意识的各种表现 - 相当于印度教的 梵 概念。薛定谔认为,“......“我”这个人,如果有,那依照自然规律控制了"原子运动" ”不过他也限定了这结论在其“哲学的影响”,“必然主观的”。在最后一段他指出“我”的定义并非是经历体验的收集,而“即在收集它们的帆布之上。”如果催眠师能成功遮闭了所有早期记忆,他写道,就没有个人存在性的损失 - “也将不曾有是”

薛定谔的悖论

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支配的世界中,所有的孤立系统被预测会趋近于最大无序状态。既然生命接近并保持高度有序的状态,一些人认为,这似乎违反上述的第二定律,隐含有个悖论存在。然而,由于 生物圈 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所以该悖论不存在。有机体内部秩序的增加,是以散热到体外而增加周遭环境中的乱度,通过这种付出代价的方式,既遵循了第二定律,生命也能维持高度有序状态,而整个宇宙的乱度是只增无减的。为了增加地球上的复杂性 - 如生命那样 - 则需要 自由能 。太阳提供了地球上生命所需的自由能。

参见

(英文) Entropy and life

吉布斯能

参考文献

其它参考文献

Erwin Schrödinger (1944), "What Is Life? : The Physical Aspect of the Living Cell".Based on lectures deliver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at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n February 1943.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生命
生命现象另外,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的能力有时被视判断生命的根本条件,称之为生命现象。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会表现出生命现象;但在没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不会表现生命现象,所以病毒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奇妙的有机物。定义生命没有公认定义,不同的科学家曾提出过各种定义。传统定义科学家经常认为只有生物体会展现以下全部现象:体内平衡:能够调节体内环境以维持身体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例如恒温动物能发汗来降低过热的体温,也能靠发抖来产生额外的热量以保持体温。组织性:由一个或以上的生物基本单位──细胞所组成。新陈代谢:能够转换非生物为细胞成分(组成代谢)以及分解有机物(分解代谢)来获取和转化能量。生物体需要能量来维持体内平衡及产生其他生命现象。生长:使组成代谢的速率高于分解代谢的速率来让细胞体积增大,并在细胞分裂后使细胞成长。一个生长中的有机体增加其细胞的数量和体积,而不止是将得到的物质积存起来...
· 生命起源
生物学的解释最早生命形式诞生位在美国冰川国家公园的前寒武纪叠层石(stromatolite),可能是已知最早的生命化石纪录。地球诞生时(后期重轰炸期后)的面貌和现在有巨大不同,包围在地球外表的水汽虽已凝结成液态性的水-海洋,但温度还是很高,那时具有活动力的火山遍布地表,不时喷出火山灰和岩浆,大气很稀薄,氢、一氧化碳等,各种气体于空中形成一朵朵的卷云,氧气很少,因无充足的大气层掩蔽,整个地球曝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之下,与海洋的物质作用。此时云端的电离子不断引起风暴,而交加的雷电不时侵袭陆地。遗传物质出现在海洋中几百年万年过去,这些物质越聚越多分子间互相影响,而形成更复杂的混合物,在这其间来自外太空的陨石也可能带来一些元素参与变化,RNA在生命最初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RNA比DNA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化学催化剂。因此这就意味着RNA构成的生命比DNA生命更容易出现。DNA有...
· 外星生命
存在与否卡尔·萨根、史蒂芬·霍金等科学家们认为,可以观测到的宇宙是如此之大,说除地球之外的其他地方不存在生命是不可取的。有许多有争议的证据称外星生命是存在的。外星生命可能是在宇宙很多地方独立的产生,也有可能在一个地方产生生命,然后传播到其它可供居住的星球上去。这两种假设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但以尺度和机率的角度来看,作为位于适居带的地球拥有维持物种的生命生存和演化的所有条件,而事实上从地球历史中的显生宙开始至今,在长达五亿多年的岁月间和数百万的生物物种中,只有一个物种成功地演化成为高等智慧生命——人类,而非多种多元的高等智慧生物并存于地球上,这显示了在相同条件下,高等智慧生命并非如此的轻易出现和存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基于“生物体基因复杂性”的研究认为宇宙中的生命在97±25亿年前就开始存在了,这比地球形成要早数十亿年。存在的可能性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着很简单的事实的支持:仅仅在...
· 生命表
保险中的应用为了就保险产品定价,并确保保险公司保留充足的储备以维持偿付能力,精算师必须预测今后的投保事件(如死亡,疾病,残疾等)。为了做到这一点,精算师为这些事件的起因、数额和发生时间开发出数学模型。他们通过研究事件在过去的发生率和严重性,随而预期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原因如何随着时间而改变(例如预期寿命在将来是否仍会继续增加),由此预期在将来这些事件出现的时间和数目。这些预期通常会以百分比列表表达,百分比表示了根据年龄或其他相关的人口特征,事件在某一人口中出现的数目。更具体地说,列表会被称为死亡率表(如果列表提供死亡率),或是发病率表(如果列表提供残疾和复原比率),或是被作其他名字(视乎列表提供的比率而定)。电脑面世以及关于个人的数据收集的扩散,导致对不同用途的精算表的计算方法产生根本的变化。除此以外,也为一些院校提供了各种新兴的方法,把一系列非传统行为(如赌博、债务负荷)作为因素计入专门计
· 生命从何而来?
生命是在地球上酝酿的,还是起源星际空间由陨石传递至地球的?在小行星内部的冰粒和地球上某些极端环境里都发现了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氨基酸和维生素。查明这些基本组成部分是如何形成生命的是当代生物学最大的谜题之一。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并未发现地球上第一批生命——很可能是原始的、咀嚼岩石的细菌——的直接化石证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