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派琵琶传人 一一沈肇州
人物生平介绍
沈肇州,名其昌,号绍周,字肇州,江苏海门人,生于1858年。本世纪初江南崇明派琵蠢主要传承人之一。
图一:沈肇州照片
沈肇州原籍崇明,因世祖迁徙遂为海门人。少年时的沈肇州耽乐于音乐,又随由崇明来到海门的黄秀亭学习琵琶,得瀛洲古调真传。嗣后他曾历任南通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河海工程诸校的国乐教师。由于我国新型学校的设立,并重视提倡国乐,以及民间各界人士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衷。因而沈肇州于1916年编辑了《瀛州古调》琵琶曲谱如(图二:《瀛州古调》图),以供人们学习之用。该谱由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刊印出版。此举为崇明派琵琶的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瀛州”原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岛,即是现在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自沈肇州编辑的琶琶谱出版后,对崇明派所演奏的各种琵琶曲目均称之为“瀛州古调”,因此也将崇明派称为“瀛州派”。
图二:《瀛州古调》图
1936年沈氏的弟子徐卓(字立荪)根据沈氏的讲授重辑了《瀛州古调》又称《梅庵琵琶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通论》,逐一叙述了音调、拍子、音位、安弦、坐法、指法、曲趣、辨器等琶琶演奏方法和乐曲处理的基本规范。沈氏认为琵琶“弹法有捻法及轮法二种。捻法疏而劲,轮法密而清,宜相间为用,则疏密得宜。”在乐曲的处理上则主张“慢而不断,快而不乱。”“一曲有一曲之性,即有其趣,不可轻易变动,……花音非不可加,在得当耳。加之而善可增曲趣,加之不善即不脱拍,亦必走腔。”中卷《音乐初律》选录了《老板》(六十八板)、《快板》、《淮黄》、《三花板》、《苏合》五首由民间乐曲改编琵琶小曲,作为初学琵琶者循序渐进的入门练习曲目。下卷《瀛州古调》,收慢板《飞花点翠》、《蜻啮点水》、《寒鹊争梅》、《玉如意》等二十二首。快板有《诉冤》、《鹂鸣深树》、《平沙落雁》等十七首。列为文板的有《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汉宫秋月》五首。最后是大曲《十面埋伏》。
《瀛洲古调》中所收的大小曲目共四十五首,与其他江南琵琶流派有所不同,其中以小曲为多,且大多来自民间音乐。如有些小曲与民间流行的《八板》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形象逼真,音调动人。《瀛州古调》中的每首小曲都是独立的乐曲,但往往将几首乐曲联合成套。崇明派琵琶的演奏风格细腻、文静,下出轮的运用就更显得轻巧柔和。这些都使得该琵琶流派在各派各家中别具特色。
沈肇州的琵琶演奏技艺也可堪称一代大家。在徐立荪所编的《瀛州古调》“聆音散人传”中曾有这样描述:“初弹《十面埋伏》曲,繁音既发,攒累错糅,铁就铜筛,与夫兵刃腾薄之声,纷然并作。既矫历而喷勃,复联繇而绖纡,奄灭乍扬,飘忽迅逝,悲壮激越,尽批拯之能。及其奏新声,播逸调,则妙籁徐引,婉节曲赴,闲舒幽适,又如清愿之起,好鸟之啭也。”沈肇洲于1918年秋在上海为孙中山先生演奏琶癀,被誉为“绝艺”。同年,刘天华曾从沈肇洲学习帮琶。由曹安和、杨菌浏合编的《文板十二曲》如(图三:《文板十二曲》图)就是根据刘天华传授的“瀛洲古调”而刊印的。
图三:《文板十二曲》图
沈肇州于1930年初在故里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