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古朴绮丽瀛洲技艺:沈肇州传(上)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3
转发:0
评论:0
沈肇州,名其昌,字肇州,号绍周,别号聆音散人。祖籍江苏崇明(今上海崇明),先世迁海门,生于海门陈三和桥(今海门江滨乡)。关于他的生年,有1857、1858、1859三种说法。他卒于1929年没有疑义,据徐昂《聆音散人传》,逝年“七十有二”,则生年应为1858年,即清咸丰八年,而1857之说是将“七十有二”作为实足年龄推算的结果。1859年之说,可能出自1928年他七十寿辰的记载;但此说未考虑到民间贺寿“贺九不贺十”的传统,即庆贺整寿当提前一年,亦即所谓七十寿辰,实为六十九岁,亦即六十八周岁。图一:沈肇州照片崇明邻近海门,琵琶艺术源远流长,明末白氏名动公卿,晚清则有王东阳、卢明章(《聆音散人传》误作“黄东阳、罗明章”)、蒋泰享誉一时。沈肇州“少耽乐律”。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从崇明请来擅长琵琶、二胡的老师各一位,教他演奏。蒋泰的传人黄秀亭“曾到海门,时一聆之,不同凡响”,沈肇州大为喜爱,于是从...

沈肇州,名其昌,字肇州,号绍周,别号聆音散人。祖籍江苏崇明(今上海崇明),先世迁海门,生于海门陈三和桥(今海门江滨乡)。关于他的生年,有1857、1858、1859三种说法。他卒于1929年没有疑义,据徐昂《聆音散人传》,逝年“七十有二”,则生年应为1858年,即清咸丰八年,而1857之说是将“七十有二”作为实足年龄推算的结果。1859年之说,可能出自1928年他七十寿辰的记载;但此说未考虑到民间贺寿“贺九不贺十”的传统,即庆贺整寿当提前一年,亦即所谓七十寿辰,实为六十九岁,亦即六十八周岁。   

古朴绮丽瀛洲技艺:沈肇州传(上)

图一:沈肇州照片

崇明邻近海门,琵琶艺术源远流长,明末白氏名动公卿,晚清则有王东阳、卢明章(《聆音散人传》误作“黄东阳、罗明章”)、蒋泰享誉一时。沈肇州“少耽乐律”。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从崇明请来擅长琵琶、二胡的老师各一位,教他演奏。蒋泰的传人黄秀亭“曾到海门,时一聆之,不同凡响”,沈肇州大为喜爱,于是从黄秀亭学琵琶。二十二岁那年,他应乡试,中秀才,即在海门、久隆等地为门馆先生,亦操练琵琶不辍。   随着琵琶演奏艺术的日渐成熟,沈肇州声誉渐隆。1916年1月,他应通州师范学校之聘,出任国乐教员。同年他还刊行了《音乐初津》与《瀛洲古调》如(图二:《瀛洲古调》图)。前者选录了《老板》、《苏合》等五首供初学的曲目,后者将黄秀亭所传的手抄谱首次刊刻,内有《飞花点翠》、《十面埋伏》等曲四十余首。在为《瀛洲古调》所写的序中,他说:“今学校重国乐,士大夫亦间有喜古音节者,就予所得,公诸同好,庶使曲有所本,法有所取,流传以不坠也与。”   

古朴绮丽瀛洲技艺:沈肇州传(上)

图二:《瀛洲古调》图

最晚在1917年5月,沈肇州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组为东南大学)校长江谦之聘,出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乐教员,与王燕卿同在新落成的梅庵里教授国乐。后来,他还兼任河海工程学校教员。1917年,徐立孙因病辍学半载后回南高师继续学业,受到兄长徐昂与中学同窗邵大苏的鼓动,先后从沈肇州学琵琶和三弦,从王燕卿学琴。徐立孙回忆学琵琶的情形时说:“初授《音乐初津》,凡二月而技大进。先生乃出所藏《瀛洲古调》,尽心指导。予志益专。每抱器玩索,辄觉神与之合。当斯时也,万虑俱寂,身心极愉,殆先生所谓指与心应也。”   

在徐立孙如(图三:孙立孙弹琴图)后来写给琵琶家杨大钧的信里,对老师的琵琶技巧作了更详尽地描述:“先师沈绍周先生奏琵琶时先抱器静坐片刻,以平自己之气,兼使听者止喧。坐时姿势平正,凳不宜高,以腿平为度。将琵琶平置两膝上,可以久弹不倦。并闭目养神,则心平气和,自然指与心应。定音高低宜视乐器质量而定,以发挥乐器最优音量为准。和弦法以散和为主,泛和为辅,一按一散和法仅作参考耳。子弦宜略粗,则发音更坚劲有力。按品时常向下掣弦用力,以增强韵味。花音不宜太多,多则易于走腔脱拍。适当利用滑音,亦不宜过于频繁,而影响韵味。轮指不宜太多,而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重点突出,以增强声势。另一种多用于弱起时,反可起轻灵疏松之妙用。轮法诸指转动时距离宜小,以节省往返之时间,乃能如珠走盘。夹弹较轮指难,单音更难,必须坚实与轻灵兼备。弹琵琶有四要,即繁简得当,轻重得当,疏密得当,缓急得当。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而一气呵成。更宜跌宕起伏,总以从容不迫,使闻者心情舒畅为主。高音易于动听,而低音温厚另有妙处,更耐人寻味。此吾师弹《瀛洲古调》之薪传也。《瀛洲古调》在琵琶流派中以朴素醇厚擅长,而吾师更得其神妙。常闭目静坐,挑拨自如,闻者以为有琴音也。”   

古朴绮丽瀛洲技艺:沈肇州传(上)

图三:孙立孙弹琴图

沈肇州最擅《十面埋伏》,别有绝技。王燕卿一次曾和王露说起他弹《十面埋伏》的怪事:“弹时将门合闭,拒绝众入。曲中有杀敌呐喊一段,其声真如喊叫,非丝音所能传者。因其不许众入,故皆疑其口内吹哨以助人声。”王露觉得“此说殊近乎理”。   除了徐立孙,沈肇州还有两位重要的琵琶弟子:程午嘉、刘天华。程午嘉于1917年考取南京的江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课余向王燕卿和沈肇洲分别学习琴和琵琶。刘天华是1918年夏来南京学习《瀛洲古调》的,用一个暑假全部学完。两人在琵琶上的造诣与影响都要大于徐立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明派琵琶传人一一沈肇州
人物生平介绍沈肇州,名其昌,号绍周,字肇州,江苏海门人,生于1858年。本世纪初江南崇明派琵蠢主要传承人之一。图一:沈肇州照片沈肇州原籍崇明,因世祖迁徙遂为海门人。少年时的沈肇州耽乐于音乐,又随由崇明来到海门的黄秀亭学习琵琶,得瀛洲古调真传。嗣后他曾历任南通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河海工程诸校的国乐教师。由于我国新型学校的设立,并重视提倡国乐,以及民间各界人士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衷。因而沈肇州于1916年编辑了《瀛州古调》琵琶曲谱如(图二:《瀛州古调》图),以供人们学习之用。该谱由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刊印出版。此举为崇明派琵琶的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瀛州”原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岛,即是现在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自沈肇州编辑的琶琶谱出版后,对崇明派所演奏的各种琵琶曲目均称之为“瀛州古调”,因此也将崇明派称为“瀛州派”。图二:《瀛州古调》图1936年沈氏的弟子徐卓(字立荪)根据沈氏的讲授重辑了...
· 瀛洲
实际地名的别称上海崇明岛古称“瀛州”雅士时称台湾为“蓬瀛”日本美称“东瀛”。
· 沈阳于氏面塑技艺惊艳中外媒体
“太漂亮了”“太不可思议了”来自俄罗斯的记者面对眼前栩栩如生的面塑人像止不住赞叹。8月28日,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外媒体看辽宁”活动走进于氏面人制作,媒体团刚刚抵达,便被眼前形态各异、琳琅满目的面人深深吸引。捏面人,又叫捏塑,捏巧,或曰面塑。古代,逢年过节,民间流传用面粉捏成各种人物和动物,以求吉纳福。明清时,出现了专门以此谋生的手艺人。“面人捏好了,一辈子就有饭吃了。”所以,这门手艺往往是世代相传。于启全便是出身于这样一个“面人世家”。据了解,沈阳于氏面人制作技艺已有百年历史,于启全是第四代传人。据他介绍,他捏制人物肖像已有20多年。于启全说,瞬间捕捉到一个人的特点需要天赋和灵性,“捏得像”诀窍不在于“形”,而在于“神韵”。作为一位“手疾眼快”的民间艺人,于启全表示,一般而言捏制人物头部仅需要10分钟,人物身体3~5分钟即可制作完成。他说捏制过程越快,越能把握自己对人物的...
· 瀛洲村章氏排行
瀛洲村章氏排行国为自培锺,渭本熙基锡,泰朴垂镇,汉标烈址铭,清懋焕增T。首字“国”为运公21世孙,末尾“T”字为45世孙。21世前有无排行,无史料可考。瀛洲村章氏宗族,自1世祖运公始,现已繁衍到34世垂字辈了。瀛洲章姓排行是五言句,25个字,分5句,一字代表一代(世)。这25个字,个个都是好字眼,但组成的句子却没有很确切的意义,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从第二句至第五句,每句都嵌有水木火土金的偏旁,构成“五行”,排列有序,一句不乱,。“五行”(习惯序列为金木水火土,《辞海》是水火木金土)学说,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思想家将“五行”所指的五种物质视为构成万物的元素,藉以证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又产生相生、相胜(克)理论,相生意味着互相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意味着相互排斥,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学说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自...
· 瀛洲章氏宗祠
座落在安徽绩溪瀛洲村的中央,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原有的章氏宗祠“毁于洪杨之乱,一片荒土,老垂五十余年。”民国四年,由族人逸珊、绍周发起,徽商章毅德慷慨垫资千余金,加之众多赞助,历时四年八个月,终使宗祠得以建成,总计用费16000余银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