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发展历史
创办《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初衷,是为了分析中国的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1998年,有觉国内需要数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个想法也成为了此排名诞生的源流 。其后,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之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学者,于2003年6月首度发表有关排行榜,成为了第一个多指标的国际大学调查 ,并在国外的学界掀起了关注及讨论。当时研究中心的执行主管表示,因中国的大学在此榜单中的表现未如理想,故国内人们对其漠不关心。 之后,一群欧洲学者远赴上海,协助完善排名的调查方式及准则。 为了满足多角度的评核,研究中心一叩洪钟,2007年起增添了年度世界学科排名。2009年起,排名由不隶属任何政府组织或大学的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表并保留所有权利 。
全球性排行榜
综合
指标与权重
正面评价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获不同机构及人士的赞赏。《经济学人》杂志及《高等教育纪事报》分别于2005及2010年,赞赏上海排名为“世界研究型大学最看重的年度评核” 以及“最著名及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 。牛津大学校监彭定康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前校长伊恩·丘博曾就此排名的准则作出过评价:前者认为有关统计方式“扎实及公平”;后者表示“上海交大排名迅速流传至世界各地”及“给予了重要的研究表现与声誉比较”。 波士顿学院金融教授菲利普·G.·阿特巴赫亦摘文提及上海排名以“合理、目标清晰及透明度高”为优点 。欧盟委员会在2003年12月31日以头条新闻报道了ARWU“使用若干科研表现指标对大学进行认真评价”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 Simon Marginson教授认为ARWU的优点之一在于“遵守了学术研究的规范”。
负面评论
正如其他大学排行榜一样,《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也受到一定的批评。其指标与权重被指过于“依赖国际奖项的多寡”,此弊病使之“重理工及研究、轻人文及教学素质”。 一篇在2007年刊登于《计量科学》的论文批评此榜单经不起验证,因为研究者无法以公开的数据及统计方式得出一式一样的结果 ;但同一平台另一篇于2013年发表的文章却表示可以得出相同结果 。2009年的一份报告(由数位使用多目标决策方式研究上海排名的学者所发表)显示,此排行榜的指标及权重存有谬误,以及处理数据的方式有待改善。 欧盟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国(尤其是法国)批评上海排名准则“偏袒盎格鲁-撒克逊的高校”,并未能顾及欧洲大陆的高等教育体系,故建议欧盟推出“更公正”之排名的声音继而传出 。
历年结果
排名百强的院校有实际的名次与各指标的得分,其后的则以50名为一级的模式被归分档次,并且没有实际分数。
附属
研究中心因考虑到新晋大学难以于短期内,与已具有多名需时培养的诺贝尔或菲尔兹奖得主的古老大学竞争名次,故特意加推了撇除奖项折合数的《附加排行榜》( Alternative Ranking ),以反映这些大学在学术上的跃进。此榜单的其他准则及比重不变,故权重总额为70%。
学科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学科排行榜分两大类——学科领域及个别学科,各有200所大学上榜。衡量准则与综合排名的大同小异,以获奖师生及校友人数、学者引用率、论文量等判定各高校在不同学术领域的表现。2016年排行榜则增加了7个工程学科的分支,各有300所大学上榜 。
地区性排行榜
历年结果
注释
^ 故此排名旧时又称“ 交大排名 ”或“ 上海交大排名 ”。
^2.02.12.22.3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官方列举之统计来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菲尔兹奖官方网站、路透社高引用研究者统计及引文索引收藏库。
^3.03.13.23.3 次序按最新排名结果显示。
^4.04.1 此为最新(2013-14年)的评核指标及权重。上一年度(2011-12年)之“教学素质”、“研究素质”及“社会贡献”准则分别占42%、40%及18%。详见该年度的排名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