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秦裕伯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9
转发:0
评论:0
生平元代大德年间,迁居上海县长寿里。父良颢为国子监学录,裕伯因入国子监,以诗文成名。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中进士,除湖广行省照磨,历升山东高密县尹、福建行省郎中,时天下兵乱,裕伯弃官走,居扬州,后回上海。母亲唐氏物化,便为母守孝,杜门不出,群雄张士诚、朱元璋屡召不至。洪武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帝,是为明太祖,敕裕伯出仕,裕伯固辞,太祖不许,并胁之,遂出任侍读学士,历任翰林待制、治书侍御史,曾与刘伯温同任京师主考。年七十余,陈书太祖,辞官返居上海。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病逝,明太祖感其德行,封为上海城隍。参考资料《明史》文苑传《上海城隍庙简介》

生平

元代大德年间,迁居上海县长寿里。父良颢为国子监学录,裕伯因入国子监,以诗文成名。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中进士,除湖广行省照磨,历升山东高密县尹、福建行省郎中,时天下兵乱,裕伯弃官走,居扬州,后回上海。母亲唐氏物化,便为母守孝,杜门不出,群雄张士诚、朱元璋屡召不至。

洪武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帝,是为明太祖,敕裕伯出仕,裕伯固辞,太祖不许,并胁之,遂出任侍读学士,历任翰林待制、治书侍御史,曾与刘伯温同任京师主考。

年七十余,陈书太祖,辞官返居上海。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病逝,明太祖感其德行,封为上海城隍。

参考资料

《明史》文苑传

《上海城隍庙简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上海市-浦东秦裕伯
秦裕伯(1296一1373)本县闸港人(今已划归上海县),字景容,号葵斋。祖父秦知柔,世居维杨(今扬州),元兵南来,宋室灭亡时,带领他的两个弟弟知立、知章避难至浦东,定居于闸港。裕伯是知柔的孙子,他的父亲秦良颢曾任元王朝浙江榷盐使,裕伯幼年时代,天资颖悟,学业优异。1344年(元至正四年)考中进土,累官至福建省郎中。当时,元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裕伯为避兵乱,遂弃官回籍。不久母亲病逝,裕伯守制在家。时值张士诚渡江攻下常熟、湖州、松江和常州等地后,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张为了扩张势力,曾派人到浦东请秦裕伯到苏州做官,被秦裕伯婉言谢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也曾命中书省起用他,秦裕伯上书固辞。后来,省臣再次征召,裕伯再次上书,称病坚辞。朱元璋闻知甚怒,就给他下了一道手谕:“海滨之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土而居此地,苟坚守不起,恐有后悔!”裕伯看了这道威逼性的手谕,只好拜书入朝,授侍读学士。1371年...
· 陕西省秦公伯
秦公伯(?-前845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秦公伯:秦侯之子。嬴姓,其名失考。在位3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在位。前任:秦侯(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在位)继任:秦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
· 晋的王朝——刘裕伐后秦
姚兴去世,后秦发生内乱,关中骚动,刘裕大喜,他认为这是夺取关中,收复失地的好机会。于是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三月,刘裕向朝廷上表,要求北伐后秦,朝廷任命刘裕中外大都督,建司、豫二州刺史,任命刘裕的世子刘义符为徐、兖二州刺史。琅琊王司马德文要求打前站,先到洛阳,整修皇家陵墓,刘裕同意。大军将要出征,这时候宁州刺史派人给刘裕送来了一个琥珀枕头,琥珀枕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增进睡眠,同时琥珀又能散瘀止血,很好的医治刀伤,刘裕没有独享,他命人把琥珀枕头弄碎,分发给各位将士,让他们战时使用。刘裕任命世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刘穆之为左仆射,兼任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入住东府,总理朝中事务;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为刘穆之的副手;命左将军朱龄石负责宫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命徐州刺史刘怀慎守卫京师,命扬州别驾从事史张裕任留州事。刘穆之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非常强,他往往能化繁为简,在谈笑中就能批阅文件,而且...
· 嬴秦始源伯益故里
源于对“邑落荒芜”的不甘,近年来有识之士开始潜心研究“莱芜”。最终结果是“颠覆性”的,也是令人振奋的———“嬴秦始源,伯益故里”,让山东莱芜人挺直了腰板;而“莱芜”地名的真实由来,又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充满了自信,平添了豪情———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曾振振有词地告诉我们,当年曹操策马征战于此,看到眼前荒野茫茫,人烟稀少,便挥鞭长叹道:“一片莱芜!”从此这里就叫做“莱芜”了。当时,感觉老师厉害,见识了得。但随着阅历丰富,对莱芜的由来越发恍惚、纠结……“莱芜”之名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柳明瑞先生通过旁征博引,勘误校注,悉心考证,终于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由上古时代的两个重要部族———莱夷族与牟族演化而来。此前,“莱芜”之来源大致六种:一为荒芜说。按字意解释,莱俗称灰菜,芜是田野荒芜,意即荒凉的地方,所以叫莱芜。二为来无石说。莱城胜利路南端原有一太湖石,再是在...
· 首届刘伯温祭祀文化活动在裕溪小槎举行
原标题:仿佛穿越回古代丨首届刘伯温祭祀文化活动在裕溪小槎举行“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2月14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裕溪乡小槎村举办首届“刘伯温祭祀文化活动”,来自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刘氏宗亲会的80余名刘氏后裔与裕溪乡的刘氏后裔一同进行祭祖。裕溪乡全乡共6000余人口,其中居住在裕溪村、小槎村、内陈村的刘氏后裔共有近3000人,分别是刘伯温第十世孙、第十一世孙刘琏、刘Z的后人。在历代先贤中,刘伯温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闻名,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七百多年来深受后人传颂。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首次祭祀活动在小槎村举行。古时小槎称“槎川”,这里的刘氏后人至今已是第29代。小槎村庄错落有致,布局整体和谐大方,整个村庄周边山势呈“左青龙右白虎”状,形如太师椅般环抱其中,村口松阴溪与小槎源河流交叉环绕,迂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