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3
转发:0
评论:0
参考资料Hodych,J.P.;G.R.Dunning.DidtheManicouganimpacttriggerend-of-Triassicmassextinction?.Geology.1992,20:pp.51.54.doi:10.1130/0091-7613(1992)0202.3.CO;2.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link)McElwain,J.C.;D.J.Beerling,F.I.Woodward.FossilPlantsandGlobalWarmingattheTriassic-JurassicBoundary.Science.27August1999,.285(no.5432):1386–1390.Tanner,L.H.;S.G.Lucas,M.G.Chapman.AssessingtherecordandcausesofLateTriassicextinctions...

参考资料

Hodych, J. P.; G. R. Dunning. Did the Manicougan impact trigger end-of-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Geology. 1992, 20 : pp. 51.54. doi:10.1130/0091-7613(1992)0202.3.CO;2 .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McElwain, J. C.; D. J. Beerling, F. I. Woodward. Fossil Plants and Global Warming at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Science. 27 August 1999,. 285 (no. 5432): 1386–1390.

Tanner, L.H.; S.G.Lucas,M.G.Chapman. Assessing the record and causes of Late Triassic extinctions. Earth-Science Reviews. 2004, 65 (65): pp.103–139. doi:10.1016/S0012-8252(03)00082-5 .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

Tanner, L. H.; J. F. Hubert, B. P. Coffey et al. Stability of atmospheric CO2 levels across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Nature. 7 June 2001, 411 : pp. 675–677. doi:10.1038/35079548 .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Whiteside, Jessica H.; Paul E. Olsen, Timothy Eglinton, Michael E. Brookfield, and Raymond N. Sambrotto.Compound-specific carbon isotopes from Earth"s largest flood basalt eruption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PNAS. March 22, 2010, 107 (15): 6721–5. doi:10.1073/pnas.1001706107 . PMC 2872409 . PMID 20308590 .

Deenen, M.H.L.; M. Ruhl, N.R. Bonis, W. Krijgsman, W. Kuerscher, M. Reitsma, M.J. van Bergen. A new chronology for the 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EPSL. 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年代测定在西元二十世纪之前,二叠纪与三叠纪交界的地层很少被发现,因此科学家们很难准确地估算灭绝事件的年代与经历时间,以及影响的地理范围。在1998年,科学家研究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附近的二叠纪/三叠纪岩层,他们采用铀-铅测年方法,研究锆石中的铀/铅比例,估计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发生年代为2亿514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并发现此后有随者时间持续增高的灭绝比例。在灭绝事件发生时,全球各地的碳13/碳12比例极速下降约9‰。因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难以用放射性定年法测定,科学家们多用急遽下降的碳13/碳12比例,测定岩层中的二叠纪/三叠纪交界。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交界时期,陆地与海生真菌曾有急遽的增加,原因应是当时有大量的植物与动物死亡,使得真菌得以迅速繁衍。因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难以用放射性定年法测定,也缺乏参考用的标准化石,古动物学界一度使用真菌的繁衍高峰,测定岩层中的二叠纪/三叠纪交...
· 全新世灭绝事件
史前灭绝事件第四纪灭绝事件第四纪灭绝事件或冰河时期灭绝事件的特征是很多重于40公斤的巨型动物群的灭绝。就大型哺乳动物而言,在北美洲就有33种灭绝;南美洲有46种;澳洲有15种;欧洲有7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2种。差不多所有源自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重于100公斤),包括在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中迁往北美洲的也都灭绝了。各大洲中只有南美洲及澳州涉及科以上分类的灭绝。第四纪灭绝事件的成因有两个主要的假说:气候转变及史前杀戮假说。其他灭绝事件新西兰自前1500年,在波利尼西亚人到达后就有几个物种消失:10种恐鸟;哈斯特鹰;Adzebill。太平洋基于考古学及古生物学在70个不同岛屿发掘的研究发现,大量的物种因人类自3万年前在俾斯麦群岛及所罗门群岛横渡太平洋而灭绝。估计在太平洋就有约2000种鸟类因人类的到达而灭绝。这些物种包括:夏威夷的Moa-nalo;茂宜岛上的Brantahylobadistes...
· 侏罗纪
语源侏罗纪是由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命名,名称取自于德国、法国、瑞士边界的侏罗山,侏罗山有很多大规模的海相石灰岩露头。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侏罗纪”(音读:ジュラき,罗马字:juraki)。侏罗纪亚层侏罗纪由三叠纪晚期灭绝事件开始,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世,在欧洲又名里阿斯世、道格世、麻姆世:地理侏罗纪的石灰岩与泥灰岩-以色列南部的Matmor组地层。侏罗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3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7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侏罗纪早期,盘古大陆分裂为两块:北方的劳亚大陆,与南方的冈瓦那大陆。墨西哥湾出现,位于北美洲与犹加敦半岛之间。刚开始的北大西洋比较窄。而南大西洋要到白垩纪时,冈瓦那大陆分裂,才开始出现。特提斯洋开始闭合,地中海出现。这个纪的气候比较暖和,没有冰川的遗迹。如同三叠纪,南北极地区没有陆地,也没有冰帽的证据。欧洲的欧罗巴龙。...
· 三叠纪
三叠纪亚层三叠纪一般被分成早、中、晚三期:气候三叠纪时的气候炎热干燥,这形成了现在可以看到的当时留下来的典型的红色沙石。当时季节分明,有强烈的雨季。在两极比较潮湿温和。地理三叠纪时大多数地球上的大陆形成一块巨大的大陆:盘古大陆。除了海岸和河谷之外的大部分内陆地区仍是沙漠。动植物原颚龟骨架,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三叠纪的动物可以被分为三类:从二叠纪遗留下来的动物,短暂出现欣荣、后来又消失的动物,以及新出现的、在整个中生代位于支配地位的动物。在海洋中新的珊瑚种类诞生,它们组成比较小的珊瑚群。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从唯一幸存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一支恢复起来,形成新的种类。一开始的鱼类种类比较少,说明只有少数种类于不久前的那次灾难中幸存。第一批鱼龙出现了。在大陆上幸存的植物有苏铁、石松和舌羊齿。在北半球,针叶树比较繁茂,在南半球舌羊齿在三叠纪早期是主要树木。在三叠纪翼龙和多类的恐龙始祖类群出现,...
·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
晚泥盆纪世界泥盆纪时期的森林想像图。泥盆纪后期的陆块分布与今日大不相同,超级大陆冈瓦那大陆占据了大部分的南半球表面,而西伯利亚大陆则占据北半球。位于赤道附近的劳伦西亚大陆(由波罗的大陆和劳伦大陆撞击形成)正向冈瓦那大陆漂移。加里东山开始延伸至现今的苏格兰高地与斯堪地纳维亚山脉,而阿帕拉契山脉开始形成。在晚泥盆纪时期,陆地上已广布植物与昆虫,海洋中则有由珊瑚虫和层孔虫(英语:stromatoporoids)形成的大型暗礁。劳伦西亚大陆和冈瓦那大陆开始并合(最终会形成盘古大陆)。该次灭绝事件似乎仅影响到海洋生物,其中遭受重创的种类包含腕足动物、三叶虫与造礁生物。造礁生物实际上几近消失,要等到现代珊瑚虫在中生代的演化后,珊瑚礁才重新大量出现。当时的植物也开始演化出根、种子与维管束,使他们能够分布至长年潮湿区以外的地方,并在高地形成森林。四足动物开始演化出似脚的构造,最后演化成提塔利克鱼等两生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