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字根与释义
根(Indriya),字面上的意思是“属于因陀罗”、“源自因陀罗”、“因陀罗同意的”、“与因陀罗同在的”。因陀罗为最高神,因此“根”有威势、最胜之意,也有主宰、控制、自在、自为的意思,稍后被引申成人的生命力、体力、动作与感觉的根源。 《大毘婆沙论》称“根”有八种含义,包括威势,明,异,喜观,胜,最,主。俱舍论认为,根有最胜、自在、光显三个意思,总合来说,有增上之义。
根是古印度哲学的重要术语之一,在梨俱吠陀中就已经使用这个单字。在《奥义书》时代之后,数论师提出十一根的理论,包括眼、耳、鼻、舌、皮(五知根),语、手、足、大道(五作根)以及意根。吠檀多学派提出觉(buddhi)、我慢(ahamkara)、意(manas)、心(citta)等四内根,加入五知根与五作根之上,形成十四根。耆那教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一至五知根。
佛教也采纳了这个术语,提出五根、六根、八根、二十二根等说法。佛教对于根的见解,多半集中在有助于修行与解脱之上。
此外,梵文:Mūla,本义为树根,引申为根源、根本之意,也被汉译为根。但与梵文:Indriya的意义不同。如善根等名词,就是由梵文:Mūla构字而成。
分类
五根
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五根,是五种精神力量。五根增强,即是五力。佛教认为修行此法,能够增长产生一切善法;此五法是生于一切善法之本,故称“五根”。
五根包括五类: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信根指修行者必须坚定对三宝的信念,并由此发修行之心,坚信并遵守教义规则而修行,即能彻底得到无上觉悟。
勤根,也称精进根,是指在信根的基础上,坚持佛教的修行方法二不懈怠,即四正勤。
念根,是指一心专注佛法,而不忘失。即正念、四念处。
定根,即于佛法修行中,使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失,即四神足。
慧根,是指正确认识和学习佛法,能以佛法内性自照。
六根
指有情的六种感官,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合称六根。部分佛教部派认为意没有实体器官,不立为根,只称五根。
六根的“根”是指依凭而能出生的意思,换言之依凭著六根触尘可以出生六识。
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包括了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五受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三无漏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其他分类法
《俱舍论》将眼耳鼻舌身等五受根,加上意根、身根、命根,称为八根;信、勤、念、定、慧等五根,加上命根、意根、舍根,也称为八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