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钟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与远古时期的钟不同,商钟的横截面是橄榄形,两端更尖,构成主体的两个弧形板片形状近似瓦,也被称为“合瓦形”。商钟大多是三个成组,且大多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高,也说明了在商代已经开始有意识的铸造能敲击不同音高的乐器。陶钟陶钟是新时期时代的打击乐器,形状扁圆而中,在古代不仅是乐器,后也发展为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目前我国有多地出土陶钟,形状也各有特点。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出土于河南陕县庙底沟的陶钟,形状与近似商代铜饶,这一文物的出土为饶、钟类乐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而收藏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出土于西安龙山文化遗址的陶钟,形态更像一把石方铲,且只有香烟盒大小。另在陕西西安、陕西襄汾陶寺、郑州大河村也均有出土新时期陶钟。曾侯乙编钟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

钟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与远古时期的钟不同,商钟的横截面是橄榄形,两端更尖,构成主体的两个弧形板片形状近似瓦,也被称为“合瓦形”。商钟大多是三个成组,且大多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高,也说明了在商代已经开始有意识的铸造能敲击不同音高的乐器。

陶钟

陶钟是新时期时代的打击乐器,形状扁圆而中,在古代不仅是乐器,后也发展为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目前我国有多地出土陶钟,形状也各有特点。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出土于河南陕县庙底沟的陶钟,形状与近似商代铜饶,这一文物的出土为饶、钟类乐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而收藏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出土于西安龙山文化遗址的陶钟,形态更像一把石方铲,且只有香烟盒大小。另在陕西西安、陕西襄汾陶寺、郑州大河村也均有出土新时期陶钟。

曾侯乙编钟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曾侯乙编钟音乐性能良好,音域宽广,音调准确,音色优美,具有“一钟双音”的特点,即一个钟能够演奏两种不同的乐音,因此一套完整的编钟就可以演奏很多不同的乐曲。除了“一钟双音”,曾侯乙编钟七音齐备,并且具有12个半音,这跟12平均律是一个概念。钢琴有七个八度,曾侯乙编钟有五个半八度,音律很宽广。另外,编钟分为三层悬挂,上面是钮钟,中层是甬钟,下层也是甬钟。三层的钟大小不一样,因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全套曾侯乙编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有关部门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调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曾侯乙编钟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文明的一个璀璨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是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中国历史上已成功解决了一钟双音在物理学、音乐学、铸造学上的一系列难题。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自1978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原件一共只奏响了3次。第一次奏响: 8月1日下午2时,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以《东方红》为开篇,整场音乐会经历了两个多小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了录音录像,随后,这场音乐会的影像资料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为传播。第二次奏响:1979年,新中国成立30周年国庆期间,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在京联合举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曾侯乙编钟原件展出并现场演奏。这是曾侯乙编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离开湖北、离开湖北省博物馆。第三次奏响: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大型交响乐《1997:天·地·人》,经中央特批,破例使用编钟原件采音录制。当年3月的一个晚上,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厅内,来自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舞剧院的6名演奏家,在谭盾的指挥下,用曾侯乙编钟原件完成了交响乐《1997:天·地·人》编钟部分的演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钟――钟氏系承微子 古与钟离同源
钟氏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国,算起来是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后裔。由于其始祖曾食采于一个叫作钟离的地方,所以子孙才会“以邑为氏”,开始以“钟离”或“钟”为姓。换言之,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的复姓“钟离”和单姓“钟”,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二者之间没有丝毫分别。《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说得最清楚:“钟姓,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黎,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钟氏,楚有钟仪、钟钟、钟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接,单姓钟氏,始居颍川长社。”钟氏在先秦时期所发射的光芒,详见于当时的史籍,譬如,春秋时代有伯牙为之“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为后世留下了“知音”、“高山流水”等佳话的钟子期;被晋国范文子称赞为“仁、信、忠、敏”的钟仪;乃至战国时代齐宣王那位其丑无比,却又贤德无双,宣王曾因她的建议而毅然“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使得齐国...
· 钟竑
钟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美国密歇根大学医院访问学者。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开展肺癌、食管贲门癌、纵膈及胸膜、胸壁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同时,应用胸腔镜进行疾病的微创治疗。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博士点基金2项、市局级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研究课题2项、上海市教委重点基础研究课题1项。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相关论文6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擅长:肺癌、食管贲门癌、纵膈及胸膜、胸壁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应用胸腔镜治疗气胸、胸腔积液、肺及食管良性疾病、微创漏斗胸纠治术。
· 钟传
(?—906)唐末洪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初为小校,利用州兵镇压王仙芝部起义军,自称高安镇抚使。王仙芝部将柳彦章弃抚州(今属江西),他北机入据,被任为刺史。中和二年(882)逐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占有洪州(今南昌),被任为镇南节度使,封南平王。盘据江西三十余年。卒后,子匡时继位,为淮南将秦裴所执。
· 钟音
(?—1778)清满洲镶蓝旗人,觉罗氏,字闻轩。乾隆进士。国迁祭酒,擢内阁学士。乾隆十七年(1752),授陕西巡抚,调福建,疏请在台湾编保甲,后任广东巡抚。二十七年被召入京,旋以兵部侍郎往巴里坤军营办事。三十六年,擢闽浙总督。官至礼部尚书兼正蓝旗蒙古都统。后扈驾盛京,卒于途。
· 分钟
参见国际单位时间单位时间长度比较小时秒数量级单位转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