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文训读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53
转发:0
评论:0
概要训读是日本人在阅读汉文过程中,使用“乎古止点”(ヲコト点、乎古止点(をことてん))在文中添加“ヲ(を)”与“コト(こと)”等助字,以“返点”(返り点(かえりてん))表示词语的阅读顺序,以送假名、句读点、片假名等作为阅读的辅助,从而发展出的训读法。乎古止点、返点、送假名、振假名等各种训读汉文的标点,统称“训点”(訓点)。标点文字左下角之“レ”“一”“上”等为返回符号。右下角的阿拉伯数字为阅读顺序雁点(レ点・雁点)一二(三)点(一二(三)点)上(中)下点(上(中)下点)甲乙丙点(甲乙丙点)天地人点(天地人点)使用不同级别的返点时,每句中高级的返点必须完全跨越低级的返点(如:下二一上),不能交叉使用(如:下二上一)或并列使用(如:二一下上)。文字助字、虚字汉语中所说的文言文助字、虚字,大致等同于日语中所说的“助字”和“置き字”。尽管“助字”和“置き字”都指无实意、起结构作用的汉字,但二者的概...

概要

训读是日本人在阅读汉文过程中,使用“乎古止点”(ヲコト点、乎古止点(をことてん))在文中添加“ヲ(を)”与“コト(こと)”等助字,以“返点”(返り点(かえりてん))表示词语的阅读顺序,以送假名、句读点、片假名等作为阅读的辅助,从而发展出的训读法。乎古止点、返点、送假名、振假名等各种训读汉文的标点,统称“训点”(訓点)。

标点

汉文训读

  文字左下角之“レ”“一”“上”等为返回符号。右下角的阿拉伯数字为阅读顺序

雁点(レ点・雁点)

一二(三)点(一二(三)点)

上(中)下点(上(中)下点)

甲乙丙点(甲乙丙点)

天地人点(天地人点)

使用不同级别的返点时,每句中高级的返点必须完全跨越低级的返点(如:下 二 一 上),不能交叉使用(如:下 二 上 一)或并列使用(如:二 一 下 上)。

文字

助字、虚字

汉语中所说的文言文助字、虚字,大致等同于日语中所说的“助字”和“置き字”。尽管“助字”和“置き字”都指无实意、起结构作用的汉字,但二者的概念有少许差别。下文以“虚字”为日语“置き字”的译语。

助字都有读音,而虚字在训读中本身无读音,但虚字的存在可能影响其他字的送假名补读领域(即该汉字训读的送假名的以外的、起结构作用的送假名),使得读音在送假名中体现出来。

助字在训读文(訓読文,加了训点的汉文)中有读音。而虚字(置き字)在训读文中没有读音,阅读时应跳过,因此虚字下不会出现返点。在训读体(書き下し文)中,虚字一定不以汉字书写,助字一般不以汉字书写,不过也有例外。

然而将汉字视为助字还是虚字却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因年代、训读者而异。譬如表示“在”的“於、于”一般视为虚字,但在过去也有视为助字而读作“に”的。

不:助字,表否定,读作“…ず”或“…ざる”(连体形),前方为名词时,加上补读后作“…ならず”(“なら”属于名词的补读领域)、“…あらず”(“あら”属于名词的补读领域)等。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作“人(ひと)知(し)らずして慍(うら)みず、亦(ま)た君子(くんし)ならずや”;“不利”读作“利(り)あらず”。

而:表承接、递进、修饰等时为虚字,在前字下补读送假名“…(し)て”(此处泛指动词的て形);表转折时为虚字,在前字下补读“…ども”。但也有作为助字读作“而して”(音“しこう-して”,旧作“しかう-して”;又音“しか-して”)等其他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既而”读作“既(すで)にして”,该词表示“不久后”,但常被误解为“既に”的强调。

矣、焉:句末语气词,一般不读、不写。

也:句末表判断时一般读作“なり”,可以汉字书写;作语气词、调整音节时一般读作“や”,不以汉字书写。

於、于:表示“在”时一般视为虚字,加点训读时本身不读,而在目的语下标假名“ニ”。但也有作为助字读作“…に於(お)いて”的情况。

与、與、歟、耶、邪:句末语气词,一般读作“か”“や”。

与、與:“A与B”视情况读作“AとB”或“AとBと”。

再读文字

有些汉字在汉文训读中要分成两部分来读,这类汉字称为“再读文字”(再読文字(さいどくもじ))。

常见再读文字例:

未:读作“いまだ…ず”,如“未之有也”读作“未(いま)だ之(これ)有(あ)らざる也(なり)”。

犹:读作“なお…のごとし”或“なお…がごとし”,如“过犹不及”读作“過(す)ぎたるは猶(なお)及(およ)ばざるがごとし”。

将、且:读作“まさに…んとす”,如“老将至”读作“老(お)い将(まさ)に至(いた)らんとす”。

宜:读作“よろしく…べし”,如“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读作“惟(た)だ仁者(ジンシャ)のみ宜(よろ)しく高位(コウイ)に在(あ)るべし”。

再读文字下必有返点,读法是初次遇到再读文字时忽略返点而直接读初读部分,待由返点引导回该字时读再读部分。

书字原则

原文(汉文)有的汉字,原则上予以保留(也可适当将一些汉字展开为假名,但此举被一些专家认为是不尊重原文的做法);原文没有的汉字,决不能无中生有。如原文为“过犹不及”,则对应的训读不能写作“過ぎたるは猶及ばざるが如し”(除非原文是“过犹如不及”)。

“各”读作“おのおの”、“屡”读作“しばしば”等情况下,训读有很多种写法,可以写作“各々”“屡々”等,但不写作“各各”“屡屡”等,因为后者增加了汉字的数量,违反了不能书写原文没有的汉字的原则。

绝大多数的助字、虚字(置き字)原则上不以汉字书写,如“不可……”应写作“…べからず”,不写作“…可から不”。不过有的情况下,使用汉字还是假名因训读者不同而异,例如有些训读者会把“可し”展开为“べし”,而有些训读者习惯保留汉字。

为了方便阅读,可以在必要时插入空格来断词(一般用半形空格;全形空格会在文字间产生较大空白,不推荐使用)。

读法示例

注意:汉文原本是纵排的,此处改用横排。相应地,原本偏左的返点改为偏下,上下关系改为左右关系。训读文的送假名一般为不带浊点的旧假名,此处尊重历史习惯,同时为了方便阅读,改用带浊点的旧假名。

被雁点连结的两字要倒读: 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加返点:魚我所レ欲也。加假名:魚(うを)我(わ)所(ところ)レ欲(ほつ)也(なり)。读为:魚(うお) 我(わ)が欲(ほっ)す所(ところ)なり。(也 → なり)

雁点仅用于两字间,故要调转词语间顺序时不用雁点: 原文:度江河加返点:度二江河一加假名:度(わた)二江(かう)河(が)一读为:江(コウ)河(ガ)を度(わた)る(“度”通“渡”)

当有两个及以上连续雁点时,将被雁点连起来的字连续倒读(也可以理解为:从最后一对雁点字开始训读);当雁点下字亦标有其他返点时,先跳过该字直至找到没有返点的实字(若有;当没有时则是这套返点中最后一个字),然后再去按照返点标记的顺序返回读其他字,最后读雁点上的字。如: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加返点:己所レ不レ欲、勿レ施二於人一。加假名:己(おのれ)所(ところ)レ不(ざる)レ欲(ほつ)、勿(なか)レ施(ほどこ)二於人(ひと)一。读为:己(おのれ)欲(ほっ)せざる所(ところ)、人(ひと)に施(ほどこ)すこと勿(なか)れ。(不 → …ざる;於 → に)

当有两个及以上不连续雁点时,分别调转其顺序,互不影响,如: 原文:福善祸淫(尚书·汤诰)加返点:福レ善禍レ淫加假名:福(さいはひ)レ善(ぜん)禍(わざはひ)レ淫(いん)读为:善(ゼン)に福(さいわい)し淫(イン)に禍(わざわい)す

返点的综合运用例: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韩非子)加返点:楚人有下鬻二盾与一レ矛者上雁点上字和下字皆为返点字。而其他返点之上字为返点字。先读没有返点之字,后读雁点字(先读雁点下字,后读雁点上字),然后依其他返点次序来读。故例文变为如下阅读顺序:“楚人 盾矛与 鬻者有”。加假名:楚(そ)人(びと)有(あ)下鬻(ひさ)二盾(たて)与(と)一レ矛(ほこ)者(もの)上读为:楚(そ)人(びと)に盾(たて)と矛(ほこ)とを鬻(ひさ)ぐ者(もの)有(あ)り(与 → …と…と)最后翻成现代日语:楚の人のなかには盾と矛とを売る者がいたのですが…(有一位卖盾牌跟矛的楚国人……)

电算处理

Unicode中,3190至319F的编码用于定义上述的返点、连接字与字的纵线等。但是,“一レ”点、“上レ”点等并未收录。

㆐(U+3190):纵线

㆑(U+3191):レ点

㆒ ㆓ ㆔ ㆕(U+3192 - U+3195):一二三四点

㆖ ㆗ ㆘(U+3196 - U+3198):上中下点

㆙ ㆚ ㆛ ㆜(U+3199 - U+319C):甲乙丙丁点

㆝ ㆞ ㆟(U+319D - U+319F):天地人点

汉文训读体

汉文训读形成的日语文体称为汉文训读体(漢文訓読体),是文语体的一种。这种文体相当于汉文的直译,因贴近汉文脉而有强烈的汉文口调,和口语体差别很大。不过汉文训读体后来在明治时代成为了官方文体,称作“标准文”。汉文训读体中夹杂的假名一般以片假名表记,原因是片假名较方正,和汉字相类。以《教育敕语》为例:

“朕惟フニ、我カ皇祖皇宗、國ヲ肇ムルコト宏遠ニ、德ヲ樹ツルコト深厚ナリ。我カ臣民、克ク忠ニ克ク孝ニ、億兆心ヲ一ニシテ、世世厥ノ美ヲ濟セルハ、此レ我カ國體ノ精華ニシテ、敎育ノ淵源、亦實ニ此ニ存ス。爾臣民、父母ニ孝ニ、兄弟ニ友ニ、夫婦相和シ、朋友相信シ、恭儉己レヲ持シ、博愛衆ニ及ホシ、學ヲ修メ、業ヲ習ヒ、以テ智能ヲ啓發シ、德器ヲ成就シ、進テ公益ヲ廣メ、世務ヲ開キ、常ニ國憲ヲ重シ、國法ニ遵ヒ、一旦緩急アレハ、義勇公ニ奉シ、以テ天壤無窮ノ皇運ヲ扶翼スヘシ。是ノ如キハ、獨リ朕カ忠良ノ臣民タルノミナラス、又以テ爾祖先ノ遺風ヲ顯彰スルニ足ラン。 斯ノ道ハ、實ニ我カ皇祖皇宗ノ遺訓ニシテ、子孫臣民ノ俱ニ遵守スヘキ所、之ヲ古今ニ通シテ謬ラス、之ヲ中外ニ施シテ悖ラス。朕爾臣民ト俱ニ拳拳服膺シテ、咸其德ヲ一ニセンコトヲ庶幾フ。”——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敎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衆、修學習業、以啓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爲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 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汉英法德教育敕语译纂》

值得注意的是,江户时代官方文体为候文,明治时代仍是正式书函文体。由于候文也可使用汉文训读体,常有人不识、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战后,日本政府颁行《日本国宪法》,新颁布的官方文书一律采口语体以便于民众了解,候文、汉文训读体走入历史。

复文

将以汉字、假名混书的汉文训读体回复为汉文的过程称为复文。复文时得将假名书写的实词改回汉字、适当添加虚字、改换汉文训读体中的同音汉字。由于汉文训读体未必有“原文”,复文版本会因复文者而异。

前述《教育敕语》标准汉译与原文的汉字有所出入(如“世济其美”、“则义勇奉公”),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复文。以《大日本维新史》中收录的《教育敕语》复文版本如下: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厥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敎育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衆。修學習業。以啓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義勇奉公。可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矣。如是。不獨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遺風。 斯道。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所當俱遵守焉。通之古今而不謬。施之中外而不悖。庶幾朕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大日本维新史》

因此,在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写了《和文汉读法》一书,提倡“和文汉读法”,即只凭简易日文文法,按汉文训读体的一些汉字以中文文法颠倒读之、推其大意来解读日文。不过其使用范围仅限汉文训读体,于日文的其他文体(包括现代日语,即和汉混淆体)几乎不能使用。周作人曾在1936年发表了题为《和文汉读法》的随笔,认为梁启超的《和文汉读法》令人们低估了日文的难度,且“……《和文汉读法》不能说是全错。不过这不能应用于别种的文体,而那种汉文调的和文近来却是渐将绝迹了。”

日本以外

韩文在发明谚文之前,对民族语言的记载工具只有汉字。因此韩语对汉字是有训读传统的,只是应用不如日本的汉文训读广泛。例子:

以下为出现于《养蚕经验撮要》(1415年)中的吏读用例:

汉文:蠶陽物,大惡水,故食而不飮。

吏读文(下划线部分为吏读):蠶段陽物是乎等用良,水氣乙厭却,桑葉哛喫破爲遣,飮水不冬。(汉语直译:蚕为阳物,因而厌却水汽,吃破桑叶,而不饮水。)

将吏读部分替换为谚文(现代式拼法):蠶딴 陽物이온들쓰아,水氣을 厭却,桑葉뿐 喫破하고,飮水안들。

对训读的汉字也标注:蠶(누에)는 陽(양)物(물)是(이)므로, 水(물)氣(기)를 厭(싫)어해, 桑(뽕)葉(잎)뿐 喫(먹)고, 水(물)을飮(마시지)않는다.

再以《壬申誓记石》里面的文句为例:

原文:二人并誓记 天前誓 今自三年以后 忠道执持 过失无誓

汉文写法:记二人并誓 誓于天前 自今三年以后 执持忠道 誓无过失

韩文:두 사람이 함께 맹세하여 기록한다. 하느님 앞에 멩세한다. 지금으로부터 삼년 이후에 충도를 집지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세한다.

朝汉混用文:두 사람이 함께 盟誓하여 記錄한다. 하느님 앞에 盟誓한다. 只今으로부터 三年以後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失이 없도록 盟誓한다.

对训读的汉字也标注:二(두) 人(사람)이 並(함께) 盟(맹)誓(세)하여 記(기)錄(록)한다. 天(하느님) 前(앞)에 盟(맹)誓(세)한다. 只(지)今(금)自(으로부터) 三(삼)年(년)以(이)後(후)에 忠(충)道(도)를 執(집)持(지)하고 過(과)失(실)이 無(없도)록 盟(맹)誓(세)한다.

备注

^亦有少数特例,如太政官版《学制》序文即采汉文训读体裁夹杂平假名,后来公文格式统一,《法令全书》版不但修整成片假名,还使用较多汉字表记。

参见

片假名

训读

吏读

乡札

口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训读
日语中的训读在日语里,训读(訓読み)是以日语固有的发音来读出汉字,与该汉字本身的字音(吴音、汉音、唐音等)有很大的不同。例:“金”训读为“かね”(kane),是和语固有之说法,与字音“きん”(kin)并无关联。同一词中音读与训读同时出现的,前训读后音读者称为汤桶读法,反之称为重箱读法。古代日语本无文字,约莫公元5世纪前汉字传入,乃于初期借用汉字记音。例如草称为kusa,即以“久佐”二字表音。但此法有失效率,且丧失汉字之辨义功能,后来干脆使用汉字的表义,直接写作“草”,但发音仍沿用日语传统读法kusa。此种方式即为训读。训读的“训”有“学习”之意,即以日语固有的发音套用在汉字上作为解释。受外来语影响汉字训読并不仅限于和语,亦有是外来语的情况,不过多数情况下以片假名表记。頁-ページ(英语:page)米-メートル(法语:mètre)哩-マイル(英语:mile)熟字训之例:麥酒-ビール(荷兰语:b...
· 解读《向氏家训》
解读《向氏家训》中华向氏网2013年4月9日万家姓训友朋友朋友即甚相得,未必事事如意,一言一事之不合,且宜舍忿,不得轻相嗤骂,亦不必逢人说。恐怒过意回,无再对。又恐他友闻之,各有自心。所以交友之道惟贵惟敬。解读:(朋友之间相处,也不会事事都让对方满意,有时候一点小事情,或者一句话的不如意是正常的,我们不能把眼睛放在针尖上,不要去计较这些小时,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朋友。没有必要为一件小事就生气,到处说朋友坏话,或者辱骂朋友。就算过后你悔过了,但再也无法面对受伤的朋友了,如果这样的事情传到其他朋友耳朵里,其他朋友又会怎么想你呢。所以,对待朋友,一定要尊敬对方,包容对方)训居家居家以勤俭为本,谚云:大富由命,小富由勤勤。诚善矣,然美德而太俭,又近乎悭,自度多处之地稍留不尽可也,若悭吝太甚,未免有俗恶之态,岂不为人所鄙。解读:(居家过日子,应当以勤俭持家为本。有谚语说的好:发大财是命里注定的...
· 杨山奚氏家训解读
奚氏家规十六条,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大意是∶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敬重师友,宗族团结,妯娌和睦,报答恩情,分辨是非,慎重嫁娶,自身要保,崇尚节俭,工作勤勉,重视文化礼仪,避免争斗诉讼,要讲科学,遵守国法。
· 颜氏家训解读
颜氏家训解读颜氏家训卷第二风操慕贤风操第六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汝曹生于戎马之闲,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
· 颜氏家训解读
颜氏家训解读颜氏家训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序致第一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酢9嫘芯夭剑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