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体
概念的提出
地体的概念是在1970年代对北美洲复杂的科迪勒拉造山带的研究中提出的。在板块构造论的新观念发展起来之前,这一造山带始终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难以解释的“不可化约的复杂性”。而板块构造论则指出,这一造山带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些地壳碎块远离它们的诞生地,在“漂移”了几千英里之后,抵达并碰撞在一条异地的海岸之上的结果。这样的地壳碎块因而被地质学家命名为增生地体。
如果一个地体体现了多次重复的增生事件,因而具有较复杂的地史和构造,则可以称之为超地体。
地体的运动
在板块构造论描述的岩石圈型式中,地体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微板块,而是在一个较大的包含了其它地壳物质——通常是洋壳物质——的板块之上的地壳块。当这个板块和与其他类型的地壳相关的板块相碰撞时,它上面的地体就会增生到这个新板块之上。典型的增生地体或者是大陆地壳的一部分,因构造运动而从其他的板块上面分裂下来;或者是在距离很远的消减带形成的古岛弧的残余。在一些偶然的情况下,还会有第三个板块参与地体的运动,它通常是大洋型的,能把地体驮运较远的距离并拼贴在另一个板块之上。
地体从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的转移,通常发生在驮运它的板块消减到它后来所附着的板块之下的过程中。当前者被迫插入到后者的地壳中的时候,地体即和因消减而密度增大的前者解离,并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力量的驱动下转移到后者之上,要么凌驾到后者本身已经承载的地壳物质之上,要么与之相互挤压。如果接受的板块是大洋型的,那么这个过程发生在洋底,从而对较薄的洋壳产生影响。如果接受板块是大陆型的,那么这个过程将发生在陆地上,从而产生十分复杂的地貌。不过,通常来说,接受板块部分为大洋型,部分为大陆型。
地体的运动会不会改变板块边界,目前还不很清楚。由于地体自己并不构成一个板块,因此如果一个板块边界因地体增生而发生变动,这说明这些增生地体实际上含有板块的碎片,或者在其下发生了一些尚不为人知的创造新板块物质的构造运动;还有一个可能是,驮运地体的板块在老的消减带停止活动之后,又在地体之下制造了新的消减带,而原先的老消减带本来是位于地体与接受板块的缝合线之下的。这最后一种情况看来是较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光是地体,连消减板块的一些“搁浅”的碎块也都缝合到接受板块之上,虽然它们仍然处于地下。相关的研究还在继续。
参见
阿瓦隆尼亚大陆
兰格利亚
参考文献
J.N. Carney et al., Precambrian Rocks of England and Wales, GCReg. volume 20 (ISBN 978-1-86107-48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