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7
转发:0
评论:0
机理SN1反应的理想机理可以用以下两步表示:第一步是底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去基团,这个过程需要能量,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是离解出的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的过程,速率极快。反应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总是需要溶剂协助的,因为R和X溶剂化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大大补偿断裂R-X键所需的能量。如t-BuCl离解生成t-Bu和Cl−的反应,气相(无溶剂)时需要630kJ/mol的能量,因此在非高温下该反应很难发生。但在水中,离解能则只有20kJ/mol,即是由于溶剂的缘故。动力学由于SN1反应的速控步只涉及一种分子,因此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应为一级反应,并且反应速率也应该只与底物有关。虽然溶剂也协助底物进行第一步解离,但由于溶剂是大量存在的,浓度几乎不变,因此溶剂的浓度不应被包含在速率中。即:然而上述关系式并不能和所有的实验数据很好吻合,尤其是单分子特征不明显的反应。可以通过考虑第一步...

机理

S N 1反应的理想机理可以用以下两步表示:

第一步是底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去基团,这个过程需要能量,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是离解出的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的过程,速率极快。

反应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总是需要溶剂协助的, 因为R 和X 溶剂化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大大补偿断裂R-X键所需的能量。如t -BuCl离解生成 t -Bu 和Cl −的反应,气相(无溶剂)时需要630 kJ/mol的能量,因此在非高温下该反应很难发生。但在水中,离解能则只有 20 kJ/mol,即是由于溶剂的缘故。

动力学

由于 S N 1 反应的速控步只涉及一种分子,因此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应为一级反应,并且反应速率也应该只与底物有关。虽然溶剂也协助底物进行第一步解离,但由于溶剂是大量存在的,浓度几乎不变,因此溶剂的浓度不应被包含在速率中。即:

然而上述关系式并不能和所有的实验数据很好吻合,尤其是单分子特征不明显的反应。可以通过考虑第一步的可逆性来修正上述式子,即离解出的 X 与亲核试剂 Y 都可与碳正离子 R 再反应:

反应刚刚开始时,[X] 很小,可以忽略,因此(1)与(2)是相同的。这也是很多 S N 1 反应在开始阶段得到的数据与(1)式吻合得非常好的原因。但随着反应的进行,X 的浓度逐渐增加,(1)式与(2)式的偏差逐渐增大。在溶剂解反应中,[X] 非常大,因此根据(2)式可以得出此类反应速率应当减小的结论。对卤化二芳基甲烷溶剂解反应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对叔丁基卤的水解反应表明,该 S N 1 反应从始至终非常吻合(1)式。 这可能是由于叔丁基碳正离子不及芳基甲烷类碳正离子稳定,因此对于亲核试剂的“选择性”较差。形象地讲,叔丁基碳正离子生成之后,由于自身不很稳定,它马上会与旁边非常大量存在的亲核试剂 H 2 O 反应并脱去质子生成叔丁醇,而不是“费尽心机”找到一个卤离子再反应,尽管卤离子是比水强得多的亲核试剂。

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也是要考虑的两个因素:

同离子效应:由于 X 的浓度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因此可以通过加入与反应物具有相同阴离子的物质来达到减缓反应速率的目的。但这对叔丁基卤的水解反应影响不大。

盐效应:S N 1反应的速率随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 Y 和 RX 都是中性分子时,X 很显然带有负电荷,因而溶液的离子强度将随着反应进行而增大。大多数溶剂解反应即属于上面的类型。因此溶剂解反应的速率很复杂,不仅要考虑解离出的 X 浓度增大对碳正离子 R 的竞争,还要考虑带有负电荷的 X 浓度增大的盐效应,而这两个趋势是相反的。

某些 S N 2 反应为 假一级反应 ,即决定速率的两个因素(Y 和 RX)中有一个物种的浓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动力学上看反应 像是 降了一级。一般的动力学方法无法区分假一级反应与一级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可以用同离子效应来区分这二者,即加入 X。S N 2 反应受同离子效应影响不大,因此反应速率不会发生太大改变,而 S N 1 反应则不同。

检测

某些反应的 S N 1 机理可通过检测其中间体碳正离子来确定,如: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上述反应中的二芳基甲基碳正离子比较稳定,可用紫外光谱检测到。 因此很明显上述反应是 S N 1 机理。

但大多数碳正离子寿命极短,很难用仪器检测出,这时就需要用其他的方法间接证明。例如,在三氟乙酸酯的溶剂解反应 中,如果其为 S N 1 机理,则亲核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当很小,因为反应的速控步与亲核试剂无关。事实上,可通过在不同浓度的含氟离子和二氧化硫的二苯氯甲烷中、吡啶中和三乙胺中的实验结果得知,在修正了盐效应的影响之后,各反应的初速率几乎相等。 这也就证实了上面的假设。

另一种方法则利用了桥环化合物的刚性。由于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而一些桥环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刚性,因而 S N 1 反应很难发生在它们的桥头碳上。如 [2.2.1] 环系(降冰片)几乎不能发生桥头碳的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再例如,左一的化合物在30%KOH80%乙醇溶液中煮沸21小时,或在与硝酸银乙醇溶液48小时的情况下都不反应, 而相应的直链化合物很快反应。[2.2.2]环系发生 S N 1 反应要比[2.2.1]环系快得多,尽管仍然比不上直链化合物。 SbF 5-SO 2 ClF 溶液中,桥更长的[3.2.2](左二)桥头碳正离子在 -50 °C 以下是稳定的。 右一 和右二 的化合物也可以发生 S N 1 反应。

除此之外,检测是否有重排产物也是确定 S N 1 机理的途径。由于 S N 1 反应涉及碳正离子的生成,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为 3° > 2° > 1°,因此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一级碳正离子总会转变为稳定的三级碳正离子,从而生结构不同的新分子。

离子对

由于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因此下一步亲核试剂 Y 可以从平面上方或下方进攻,将得到外消旋混合物。但这个特点并不十分明显,只出现在少数单分子特征比较显著的反应中。这可以用 离子对机理 来解释,即:

其中 R X 表示比较紧密的离子对,称作紧密离子对;R || X 表示有溶剂相隔的比较松散的离子对,称为溶剂分离子对;而 R + X 则表示已经解离的有溶剂包围的离子,称为自由离子。S N 1 反应中,亲核试剂 Y 可以于以上可逆过程的任何阶段进攻而发生反应。如 Y 进攻紧密离子对时,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之间联系比较紧密,Y 的进攻带有 S N 2 成分,因此构型翻转;而当 Y 进攻自由离子时,将得到完全消旋的产物;Y 进攻溶剂分离子对的情况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离子对理论成功解释了为什么 S N 1 机理得到部分构型翻转的产物或完全消旋的产物。

溶剂解

以溶剂作试剂,底物与溶剂直接发生的反应称为 溶剂解反应 。S N 1 反应也可以是溶剂解反应。

例如叔丁基溴在乙醇中溶剂解生成乙基叔丁基醚的机理为:

溶剂解反应通常速率较慢,因此经常用于研究反应机理。

决定亲核取代反应性质的因素

一般来说,以下因素使化合物容易按 S N 1 机理反应:

生成的碳正离子为 3° > 2° > 1° ;

苯甲型和烯丙型化合物;

离去基团离去能力强;

使用质子溶剂;

使用极性强的溶剂;

以下因素使化合物不容易发生 S N 反应:

乙烯和苯型化合物;

刚性大的桥头碳。

参见

S N 2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邻基参与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反应机理SN2反应最常发生在脂肪族sp杂化的碳原子上,碳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强、稳定的离去基团(X)相连,一般为卤素阴离子。亲核试剂(Nu)从离去基团的正后方进攻碳原子,Nu-C-X角度为180°,以使其孤对电子与C-X键的σ反键轨道可以达到最大重叠。然后形成一个五配位的反应过渡态,碳约为sp杂化,用两个垂直于平面的p轨道分别与离去基团和亲核试剂成键。C-X的断裂与新的C-Nu键的形成是同时的,X很快离去,形成含C-Nu键的新化合物。由于亲核试剂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故如果受进攻的原子具有手性,则反应后手性原子的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也称“瓦尔登翻转”。这也是SN2反应在立体化学上的重要特征。反应过程类似于大风将雨伞由里向外翻转。溴乙烷与氢氧根离子发生SN2生成乙醇和溴离子。上例中,OH−(亲核试剂)进攻C2H5Br(底物)发生SN2反应,经过不稳定的过渡态,最终Br−离去,得到乙醇。SN2...
· 亲核取代反应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如下:第一步是原化合物的解离生成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然后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结合。由于速控步为第一步,只涉及一种分子,故称SN1反应。常发生于:碳上取代基较多(如:(CH3)3CX),使得相应碳正离子的能量更低,更加稳定。同时位阻效应也限制SN2机理中亲核试剂的侵蚀。对碳阳离子生成有利条件:有许多释电子基团帮助稳定碳阳离子的正电荷(3级碳>2级碳>1级碳),一级碳几乎不能够单独存在,而会立刻和周遭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内能更低的分子。SN1亲核取代反应特点:反应速率决定步骤在于离解一步(第一步),所以根据动力学理论推断该反应为一级速率反应,r=k[{\displaystyle\r=k[}反应物]{\displaystyle\]}。从立体化学观点来看,该反应的反应物若为光学异构物之一,则产物反转概率略大于50%。在碳阳离子形成时,整个分子略呈现平面三角形,亲...
·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
参见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
· 亲核加成反应
碳-杂多重键的加成对于碳-杂原子多重键例如C=O或者CN的亲核加成反应在有机化学当中相当广泛。这些化学键都是具有极性的(在两个成键原子之间有较大的电负性差异),而通常结果是碳原子会因较低的电负性而带部分正电荷,这就导致了碳原子成为主要的亲核加成反应进攻位点。这种反应类型也称为1,2亲核加成反应。此类亲核进攻在没有其他控制因素影响下(例如存在路易斯酸和螯合剂)不会造成立体化学问题,得到的都是消旋产物。加成反应的种类很多,当加成反应还伴有消除反应称为亲核酰基取代或者加成-消除反应。对羰基的加成当羰基是亲电试剂,亲核试剂可以是:与水在水解反应中生成偕二醇(水合物)。与醇在缩醛化反应中生成缩醛或缩酮。与有机氢化物在有机还原反应中得到醇。与胺、甲醛和一个羰基化合物发生曼尼希反应。与烯醇发生羟醛缩合或者Baylis-Hillman反应。与有机金属亲核试剂发生格氏反应、Reformatsky反应或者Ba...
· 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一种基本型式,指亲核基与带正电或部分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并取代它。被取代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去基;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为亲电子基;带有离去基和亲电子基的整个原始分子则称为受质。亲核取代反应的通式如下:亲核基利用电子对(:)攻击受质(R-LG)形成一个新的键结,同时受质上的离去基(LG:)键结被打断并离去,反应结束,得到此反应的主要产物(R-Nuc)。亲核基可以是电中性或带负电荷,受质上的亲电子基则通常为电中性或带有正电荷。亲核取代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的速控步涉及到几个分子的化学变化分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与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以下将简略说明。SN2与SN1反应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一种。反应过程为亲核基直接攻击中心碳原子形成键结,几乎同时离去基与中心碳原子键结断裂并离去,其过度态是一个碳五键的分子,如下图。此反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