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垂直递减率
数学表示
一般而言,气温垂直递减率可以如此表示:
γ γ -->=− − -->dTdz{\displaystyle \gamma =-{\frac {dT}{dz}}}
γ γ -->{\displaystyle \gamma }为气温垂直递减率,T为温度,z为海拔高度。
注:因为比热比或湿度常数等皆会使用γ γ -->{\displaystyle \gamma }为符号,为了避免混淆,有时会用Γ Γ -->{\displaystyle \Gamma } 或 α α -->{\displaystyle \alpha }代表气温垂直递减率。
种类
气温垂直递减率有两种形式:
环境温度递减率 – 平稳大气下,气温随海拔变化的比率
绝热递减率 – 固定量的空气绝热上升或下降时,气温随海拔变化的比率。绝热递减率有两种:
环境温度递减率
在给定的温度与地点,且大气稳定的情况下,温度随着海拔的变化率称为环境温度递减率。
国际民航组织(ICAO)定义国际标准大气(ISA)从海平面到海拔11km的温度递减率为6.49 K/km。从11km到20km,空气的温度是常数−56.5 °C,是国际标准大气中温度最低的。由于国际标准大气没有将水汽纳入考虑,这个理想化的模型与实际会有误差。比如:在逆温层中,温度反而会随海拔增加。
干绝热直减率
干绝热直减率是一固定分子数的干燥空气,在绝热条件下,温度随海拔高度改变的比率。
给予相同的能量,干燥空气的温度会上升得比潮湿空气快。绝热亦即空气不与外界交换能量。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极低,接触传导的热足以忽略,故假设为绝热。
当海拔高度增加时,气压会随之下降,空气体积增加。空气体积增加会推挤其他空气,对其他空气作功。作功的能量来自内能,温度因内能减少而下降。干绝热直减率是9.8 °C/km。
因为是绝热过程:
气压温度图,显示干燥绝热线(粗线)和潮湿绝热线(虚线)两者与温度及压力的变化。
PdV=− − -->VdP/γ γ -->{\displaystyle PdV=-VdP/\gamm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成:
mcvdT− − -->Vdp/γ γ -->=0{\displaystyle mc_{v}dT-Vdp/\gamma =0}
又因α α -->=V/m{\displaystyle \alpha =V/m},且γ γ -->=cp/cv{\displaystyle \gamma =c_{p}/c_{v}}。我们可以将式子表示成:
cpdT− − -->α α -->dP=0{\displaystyle c_{p}dT-\alpha dP=0}
其中,cp{\displaystyle c_{p}}是固定压力下的比热,α α -->{\displaystyle \alpha }是比容。
假设大气处于流体静力平衡::
dP=− − -->ρ ρ -->gdz{\displaystyle dP=-\rho gdz}
其中,g是标准重力,ρ ρ -->{\displaystyle \rho }是密度。
结合两式,压力可以从式子中消除,解得干绝热直减率:
Γ Γ -->d=− − -->dTdz=gcp=9.8 ∘ ∘ -->C/km{\displaystyle \Gamma _{d}=-{\frac {dT}{dz}}={\frac {g}{c_{p}}}=9.8\ ^{\circ }\mathrm {C} /\mathrm {km} }
饱和绝热直减率
当空气中处于饱和,采用饱和绝热直减率。此比率大约为5 °C/km,受气温的影响很大。
饱和绝热直减率与干绝热直减率之所以相差甚大,是因为水在凝结时会释放潜热,这是雷暴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不饱和空气在给定的气温、海拔与湿度之下上升,此时使用干绝热直减率。随着海拔上升、气温下降,空气达到水汽饱和,采用饱和绝热直减率。
美国气象学会给出的饱和绝热直减率的近似公式:
Γ Γ -->w=g1+HvrRsdTcpd+Hv2rRswT2=g1+HvrRsdTcpd+Hv2rϵ ϵ -->RsdT2{\displaystyle \Gamma _{w}=g\,{\frac {1+{\dfrac {H_{v}\,r}{R_{sd}\,T}}}{c_{pd}+{\dfrac {H_{v}^{2}\,r}{R_{sw}\,T^{2}}}}}=g\,{\frac {1+{\dfrac {H_{v}\,r}{R_{sd}\,T}}}{c_{pd}+{\dfrac {H_{v}^{2}\,r\,\epsilon }{R_{sd}\,T^{2}}}}}}
参见
绝热过程
流体力学
流体动力学
焚风
^Adiabatic Lapse Rate,IUPACGoldbook
^Danielson, Levin, and Abrams, Meteorology, McGraw Hill, 2003
^Landau and Lifshitz, Fluid Mechanics, Pergamon, 1979
^Kittel and Kroemer, Thermal Physics, Freeman, 1980;chapter 6, problem 11
^[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