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罗迪尼亚大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5
转发:0
评论:0
地球动力学古地理重建1970年代开始有人提出在新元古代早期地球存在一个超大陆。当时地质学家提出在当年造山带分布于全世界的克拉通。例如北美洲的格林维尔造山带、西伯利亚的乌拉尔造山带和欧洲的达斯兰亭造山带。在这之后,有许多罗迪尼亚大陆可能的型态被提出。这些重构都是基于造山带和克拉通的分布。虽然罗迪尼亚大陆的克拉通型态已经有充分了解,但在细节上仍有许多差异,仍有赖未来古地磁学研究。罗迪尼亚大陆的分布可能以赤道以南为中心。而罗迪尼亚大陆的中心一般认为是北美克拉通(劳伦大陆),在东南侧则是东欧克拉通(之后形成波罗地大陆)、亚马逊克拉通和西非克拉通环绕。在南边则是拉普拉塔克拉通和圣法兰西斯科克拉通;在西南则是刚果克拉通和喀拉哈里克拉通;在东北则是澳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和东南极克拉通。北美克拉通北方的西伯利亚大陆、华北陆块、华南陆块的位置则因为以下不同的假设而有明显差异:SWEAT(美国西南-东南极克拉通...

地球动力学

古地理重建

1970年代开始有人提出在新元古代早期地球存在一个超大陆。当时地质学家提出在当年造山带分布于全世界的克拉通 。例如北美洲的格林维尔造山带、西伯利亚的乌拉尔造山带和欧洲的达斯兰亭造山带。

在这之后,有许多罗迪尼亚大陆可能的型态被提出。这些重构都是基于造山带和克拉通的分布 。虽然罗迪尼亚大陆的克拉通型态已经有充分了解,但在细节上仍有许多差异,仍有赖未来古地磁学研究。

罗迪尼亚大陆的分布可能以赤道以南为中心 。而罗迪尼亚大陆的中心一般认为是北美克拉通(劳伦大陆),在东南侧则是东欧克拉通(之后形成波罗地大陆)、亚马逊克拉通和西非克拉通环绕。在南边则是拉普拉塔克拉通和圣法兰西斯科克拉通;在西南则是刚果克拉通和喀拉哈里克拉通;在东北则是澳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和东南极克拉通。北美克拉通北方的西伯利亚大陆、华北陆块、华南陆块的位置则因为以下不同的假设而有明显差异 :

SWEAT(美国西南-东南极克拉通,Southwest US-East Antarctica craton):南极洲位于劳伦大陆西南,澳洲大陆位于南极洲北方 。

AUSWUS(澳洲-美国西部,Australia-western US):澳洲大陆位于劳伦大陆西方。

AUSMEX(澳洲大陆-墨西哥,Australia-Mexico):澳洲位于劳伦大陆以南相对于现在墨西哥的位置。

Bogdanova 等人于2009年基于 Li 等人于2008年提出的华南陆块位于劳伦大陆西岸。

Sears 和 Price 于2000年提出西伯利亚大陆和美国西岸经由贝尔特超群(Belt Supergroup)接壤 。

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Christopher Scotese)的假设 。

罗迪尼亚大陆形成前的古地理所知甚少,古地磁和地质资料仅能让我们完整重构罗迪尼亚大陆分裂之后的状态 。目前能确定的是罗迪尼亚大陆大约在11到10亿年前形成,7亿5千万年前分裂 。罗迪尼亚大陆则是由超级海洋米洛维亚洋(来自俄语 мировой ,全球的)环绕。

分裂

相对于罗迪尼亚大陆的形成,目前对于罗迪尼亚大陆的分裂已经很明确了解。地壳的断裂带并非同时在各处发生。新元古代大量岩浆流与火山爆发的证据在每个大陆都被发现,这些是罗迪尼亚大陆在7.5亿年前分裂的证据 。早在8亿到8.5亿年前 ,一道断裂带在今日的澳洲大陆、南极洲东部、印度、刚果克拉通、喀拉哈里克拉通之间形成,之后在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亚马逊克拉通、西非克拉通、圣法兰西斯科克拉通也形成断裂带,断裂后形成埃迪卡拉纪的阿达马斯托洋。

大约在5.5亿年前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的分界,亚马逊克拉通、西非克拉通、圣法兰西斯科克拉通首先合并 。这个构造阶段叫做泛非造山运动,形成了在几亿年后都相当稳定的冈瓦那大陆。

大约6.1亿年前,埃迪卡拉纪中期形成巨神海。巨神海东部在劳伦大陆和波罗地大陆之间形成,西部则是在劳伦大陆和亚马逊克拉通之间。分裂时间和泛非造山运动的时间难以关联。一般认为在6亿到6.5亿年前地球上所有大陆重新聚集形成理论上的潘诺西亚大陆。

对古生物与生命影响

不像后来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大陆是个荒地。罗迪尼亚大陆在生命在陆地上出现前就已存在;因为当时臭氧层尚未形成,过于强烈的紫外线使陆地不适合生命生存。尽管如此,罗迪尼亚大陆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相当明显。

在成冰纪,全地球经历了大规模的冰河时期,平均温度至少相当于现在最冷气温。罗迪尼亚大陆可能被冰河或南极冰帽覆盖。

低温可能使大陆分裂的效应增强。地壳底下的地热能到达一定峰值后大陆就会开始分裂。由于温度较高的岩石密度较小,将会被抬升至相对于周遭岩石较高的高度。这些较高的区域温度较低,使冰不融化,也许可以解释埃迪卡拉纪的许多冰川 。

陆地分裂造成新的海洋,海底扩张开始,产生温度较高,密度较低的海洋地壳。因为密度较低的关系,这些温度较高的地壳不会沉入温度较低,密度较高的地壳,而是向上抬升造成海平面上升,形成许多浅海。

因为海洋面积增加,蒸发量增加造成降雨量增加,加快裸露岩石的风化。 O: O 的同位素比例资料输入电脑模型,显示因为喷出岩的快速风化,增加降雨量使温室效应减弱,造成雪球地球 。

增加的火山活动使海洋的环境增加了许多生物的养分,在早期生命演化扮演重要角色。

参见

超大陆旋回

哥伦比亚大陆:目前能重建最早的超大陆。

参考资料

Bogdanova, S. V.; Pisarevsky, S. A.; Li, Z. X. Assembly and Breakup of Rodinia (Some Results of IGCP Project 440). Stratigraphy and Geological Correlation. 2009, 17 (3): 259–274.Bibcode:2009SGC....17..259B. ISSN 0869-5938 . doi:10.1134/S0869593809030022 .

Dalziel, I.W.D. Neoproterozoic-Paleozoic geography and tectonics: Review, hypothesis, environmental speculati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97, 109 (1): 16–42. doi:10.1130/0016-7606(1997)1092.3.CO;2 .

Dewey, J.F.; Burke, K.C. Tibetian, Variscan, and Precambrian basement reactivation: products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Journal of Geology. 1973, 81 (6): 683–692.Bibcode:1973JG.....81..683D. doi:10.1086/627920 .

Donnadieu, Y.; oddéris, Y.; Ramstein, G.; Nédélec, A.; Meert, J.G. A "snowball Earth" climate triggered by continental break-up through changes in runoff. Nature. 2004, 428 (6980): 303–306.Bibcode:2004Natur.428..303D. PMID 15029192 . doi:10.1038/nature02408 .

Goodge, J. W.; Vervoort, J. D.; Fanning, C. M.; Brecke, D. M.; G. L. Farmer; I. S. Williams; P. M. Myrow; D. J. DePaolo. A positive test of East Antarctica–Laurentia Juxtaposition within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Science. 2008, 321 (5886): 235–240.Bibcode:2008Sci...321..235G. ISSN 0036-8075 . PMID 18621666 . doi:10.1126/science.1159189 .

Li, Z. X.; Bogdanova, S. V.; Collins, A. S.; Davidson, A.; B. De Waele; R. E. Ernst; I. C. W. Fitzsimons; R. A. Fuck; D. P. Gladkochub; J. Jacobs; K. E. Karlstrom; S. Lul, L.M. Natapov; V. Pease; S. A. Pisarevsky; K. Thrane; V. Vernikovsky.Assembly, configuration, and break-up history of Rodinia: A synthesis (PDF) . Precambrian Research. 2008, 160 : 179–210. doi:10.1016/j.precamres.2007.04.021 .

McMenamin, M.A.; McMenamin, D.L. The Emergence of Animals. 1990. ISBN 0-231-06647-3.

Meert, J.G.; Torsvik, T.H.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a Supercontinent: Rodinia revisited (PDF) . Tectonophysics. 2003, 375 : 261–288.Bibcode:2003Tectp.375..261M. doi:10.1016/S0040-1951(03)00342-1 .

Pisarevsky, S.A.; Murphy, J.B.; Cawood, P.A.; Collins, A.S. Late Neoproterozoic and Early Cambrian palaeogeography: models and problems.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8, 294 : 9–31. doi:10.1144/SP294.2 .

Scotese, C.R.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ate Precambrian. Paleomap Project. [ 2006-03-10 ] .

Sears, J.W.; Price, R.A. New look at the Siberian connection: No SWEAT. Geology. 2000, 28 (5): 423–426.Bibcode:2000Geo....28..423S. ISSN 0091-7613 . doi:10.1130/0091-7613(2000)282.0.CO;2 .

Stanley, S.M. Earth System History. W.H. Freeman & Co. 1999. ISBN 0-7167-2882-6.

Torsvik, T.H.The Rodinia Jigsaw Puzzle (PDF) . Science. 30 May 2003, 300 (5624): 1379–1381. PMID 12775828 . doi:10.1126/science.1083469 .

Torsvik, T.H.; Gaina, C.; Redfield, T.F.Antarctica and Global Paleogeography: From Rodinia, through Gondwanaland and Pangea, to the birth of the Southern Ocean and the opening of gateways (PDF) . (编) Cooper, A. K., P. J. Barrett, H. Stagg, B. Storey, E. Stump, W. Wise, and the 10th ISAES editorial team 等. Antarctica: A Keystone in a Changing World.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arctic Earth Science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8: 125–140.

Weil, A.B.; Van der Voo, R.; Mac Niocaill, C.; Meert, J.G. The Proterozoic supercontinent Rodinia: paleomagnetically derived reconstructions for 1100 to 800 M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98, 154 : 13–24.Bibcode:1998E&PSL.154...13W. doi:10.1016/S0012-821X(97)00127-1 .

Wingate, M.T.D.; Pisarevsky, S.A.; Evans, D.A.D. Rodinia connections between Australia and Laurentia: no SWEAT, no AUSWUS?. Terra Nova. 2002, 14 (2): 121–128. doi:10.1046/j.1365-3121.2002.00401.x .

Ziegler, P.A. Geological Atlas of We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2. Shell Internationale Petroleum Maatschappij BV. 1990. ISBN 90-6644-12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波罗的大陆
演变18亿年前,波罗的大陆是哥伦比亚大陆的一部分15亿年前,波罗的大陆与北极大陆、东南极克拉通合并为Nena超大陆11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形成7.5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分裂,波罗的大陆属于原劳亚大陆6亿年前,潘诺西亚大陆形成,波罗的大陆成为潘诺西亚大陆的一部分寒武纪,波罗的大陆自潘诺西亚大陆分裂奥陶纪晚期,波罗的大陆与阿瓦隆尼亚大陆碰撞泥盆纪,波罗的大陆与劳伦西亚大陆碰撞,成为欧美大陆的一部分二叠纪,西伯利亚大陆与劳伦西亚大陆碰撞,形成乌拉山脉。盘古大陆形成侏罗纪,盘古大陆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劳亚大陆与冈瓦那大陆白垩纪,劳亚大陆进一步分裂现代,波罗的大陆属于欧亚非大陆的一部分参见波罗的地盾波罗的板块
· 科迪戈罗
参考外部链接
· 罗歇·迪科
大革命时期在阿基坦沙洛斯地区蒙特福尔出生(位于现在的郎德省),罗歇·迪科被郎德省政府选为国民会议议员。他在议会无明显态度,在投票时摇摆不定。但投票处死法王路易十六时,他没有犹豫,果断投了赞成票。但之后在会议中无突出表现。迪科还是五百人委员会的一员,主持了果月18日政变(1797)。在他任期届满之时,他成了一个太平绅士。但在巴泰勒米·卡特林·儒贝尔的政变中(1799年6月18日),因为保罗·巴拉斯的影响和袒护,他又被提名为执行督政。执政府,帝国和流放1799年11月9日,迪科参与了拿破仑·波拿巴的雾月政变,是为三执政之一(其余两位是拿破仑和西哀士,随着一份稳定的宪法的出现,迪科成为议院副议长。在第一帝国时期,他被多次授勋。但在1814年他抛弃了拿破仑,并投票将其废黜。迪科希望得到波旁复辟后的政府的宠幸,但在1816年,因其在大革命的表现,他被判弑君罪,随后流放。他最后在1816年3月在乌尔姆
· 乔治·迪罗
外部链接GeorgeDureaubiography
· 阿迪·商羯罗
参考文献Isayeva,Natalia.ShankaraandIndianPhilosophy.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SUNY).1993.Keay,John.India:AHistory.NewYork:GrovePress.2000.ISBN0-8021-3797-0.Mudgal,S.G.AdvaitaofShankara:AReappraisal.NewDelhi:MotilalBanarasidass.1975.Swami,Tapasyananda.Sankara-Dig-Vijaya:TheTraditionalLifeofSriSankaracharyabyMadhava-Vidyaranya.India:SriRamakrishnaMath.2002.ISBN81-7120-434-1.Greaves,Ron.FromTo...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