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哥林多后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9
转发:0
评论:0
写作背景哥林多在希腊版图上的位置时间可能是公元55年的晚夏或早秋。哥林多的基督徒会众里仍然有些问题引起使徒保罗的关注。仅在几个月之前,保罗写了一封给哥林多人的信。在此之后,提多奉差到哥林多去,协助当地弟兄收集捐款以资助犹太的圣徒,可能也借此观察一下哥林多人对保罗第一封书信的反应。他们对劝告有什么回应?保罗的话促使他们忧愁、悔改。知道这件事令保罗感到多么欣慰!提多带着这个有利的报告回到马其顿保罗那里。因此保罗再次致信哥林多人。这第二封信是在马其顿写成的,写成后可能由提多送到哥林多去。当时的问题促使保罗写这封信,问题之一就是在哥林多人当中有些“超级使徒”存在;保罗把这些人描述为“假使徒,行事诡诈”。哥林多会众成立了不算很久。保罗说:“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在他写第一封信的时候,他曾经计划第二次探访哥林多人。虽然他已经作好准备,这次“再得益处”的机会却没有实现。是故,在此之前保罗其实只...

写作背景

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在希腊版图上的位置

时间可能是公元55年的晚夏或早秋。哥林多的基督徒会众里仍然有些问题引起使徒保罗的关注。仅在几个月之前,保罗写了一封给哥林多人的信。在此之后,提多奉差到哥林多去,协助当地弟兄收集捐款以资助犹太的圣徒,可能也借此观察一下哥林多人对保罗第一封书信的反应。他们对劝告有什么回应?保罗的话促使他们忧愁、悔改。知道这件事令保罗感到多么欣慰!提多带着这个有利的报告回到马其顿保罗那里。

因此保罗再次致信哥林多人。这第二封信是在马其顿写成的,写成后可能由提多送到哥林多去。当时的问题促使保罗写这封信,问题之一就是在哥林多人当中有些“超级使徒”存在;保罗把这些人描述为“假使徒,行事诡诈”。哥林多会众成立了不算很久。

保罗说:“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在他写第一封信的时候,他曾经计划第二次探访哥林多人。虽然他已经作好准备,这次“再得益处”的机会却没有实现。是故,在此之前保罗其实只到过哥林多一次,就是于公元50-52年在哥林多逗留了18个月,当其时他建立了一群会众。可是,后来保罗终于实现了他重访哥林多的愿望。保罗在希腊停留了三个月(很可能在公元56年),当其时他至少花了一部分时间在哥林多,并且在那里写信给罗马人。

主题特色

本书较突出的主题有几方面:

受苦的含义;

捐献应有的态度;

作神仆的工作性质和权柄。

相比保罗其他书信,本书较著重作者个人与信徒的关系,而较少系统化的教导。

本书大纲

问候语(1:1-2)

为神赐安慰而感恩(1:3-11)

为个人的言行作解释:

为耶路撒冷信徒筹集款项(8:1-9:15)

为信徒身份自辩

就别人的批评自辩(10:1-11:15)

以愚妄人自居,细诉经历(11:16-12:13)

计划第三次往哥林多去(12:14-13:10)

结语(13:11-14)

主要内容

从“赐各样安慰的上帝”获得帮助

(覆盖哥林多后书1:1-2:11)在开头的问候里,保罗提及提摩太也有分致意。保罗说:“愿颂赞归与……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上帝。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使我们可以进一步安慰别人。虽然保罗和同伴曾经遭受极大的压力,有过生命的危险,上帝却救了他们。哥林多人也可以帮助他们,为他们祷告。保罗对自己的真诚和上帝的非配得仁慈深具信心,因此凭着这种信心写信给他们。上帝的应许藉着耶稣都成为“是”了;上帝也膏了那些属基督的人,赐给他们心里的“圣灵”作为“凭据”。

保罗在第一封信第五章所谈及的男子看来已被逐出会众。他已经真正悔改而表现忧伤。是故保罗吩咐哥林多人要衷诚宽恕忏悔者,向之表现爱心。

符合作新约服事者的资格

(覆盖哥林多后书2:12-6:10)保罗把自己和哥林多的基督徒比作在基督的凯旋行列中。(哥林多人很熟悉当日凯旋行列的馨香之气,因为每逢军队胜利归来时,人民便沿途焚香而发出这种香气。)保罗肯定地指出:“我们不……为利混乱上帝的道。”

保罗和他的同工无须从哥林多人获得文件和荐信,也不用给他们什么荐信。保罗宣称哥林多的信徒本身就是荐信。“由我们以服事者的身份”写成,并且不是刻在石版上,而是刻‘在肉体的版上,刻在心上’。书面的法典是叫人死,所带着的乃是渐渐消失的荣耀,是暂时的。可是,圣灵的作用却带来生命,是长存而满有荣耀的。“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以色列人的心中都蒙上了帕子;但只要他们归向主,帕子就得以除去,“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

保罗写道:‘我们知道我们地上的房屋会被天上永存的房屋所代替。在这个日子未来到之前,我们会凭着信心坦然无惧地勇往向前。纵使现今我们与基督分离,我们仍力求蒙他悦纳。’与基督联合的人乃是“新的创造物”,并且持有和好的服事职务。他们是“基督的大使”。 保罗在每一方面都推荐自己是上帝的服事者。他怎样自荐呢?‘藉着忍受许多患难、殴打、劳苦、彻夜不眠,藉着纯洁,藉着知识,藉着恒忍,藉着仁慈,藉着圣灵,藉着无伪的爱心,藉着真实的言谈,藉着上帝的力量;看似贫穷,但却使许多人富足;看似一无所有,但却样样都有。’

“敬畏上帝,得以成圣”

(覆盖哥林多后书6:11-7:16)保罗告诉哥林多人说:‘我们已扩阔了心去接纳你们。’照样,他们也应该扩阔自己的温厚感情。但他接着提出警告:“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哥林多后书6:11,14)光明和黑暗、基督和彼列,两者有何交往呢?身为永生上帝的殿,他们必须把自己分别出来,不再接触不洁的事物。保罗说:“我们……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和灵魂一切的污秽,借着敬畏神,得以成圣。”(7:1,引文来自《圣经和合本修订版》中文版)

保罗进一步说:“我满有安慰,在我们一切患难中格外喜乐。”(哥林多后书7:4,引文来自《圣经和合本修订版》中文版)为什么?不但因为提多来了,也因为他接获关于哥林多的有利报告。他获知哥林多人的渴求,他们的忧伤,以及他们为保罗大发热心。他知道自己的第一封信曾叫哥林多人暂时难过,但却喜见哥林多人因难过而悔改,以致得救。他称赞他们与提多通力合作。

慷慨带来奖赏

(覆盖哥林多后书8:1-9:15)论到捐献赈济有需要的“圣徒”,保罗援引马其顿人的榜样。他们虽然极为贫穷,却慷慨捐输,达到超乎他们的能力范围以外。既然基督为了使信徒富足而自甘贫穷,如今保罗希望哥林多人效法马其顿人,作出同样的施予,以此表现他们对主耶稣基督的真挚爱心。他们若照自己所有的作出施予,结果就能彼此均等了。这样,丰裕的不致过多,清贫的也不致过少。提多和别的弟兄为了这些仁慈的捐赠而奉差到哥林多人那里去。保罗曾夸奖他们慷慨,称赞他们预先预备妥当;故此他不希望哥林多人在准备这份丰富的礼物方面未能以竟全功,以致蒙受羞辱。不错,“多种的多收”。捐献应当由衷,“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上帝也能向他们多施非配得的仁慈,让他们绰有余裕而能够多方表现慷慨。“感谢上帝,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

保罗为自己的使徒职分辩护

(覆盖哥林多后书10:1-13:14)保罗承认自己气貌不扬。然而基督徒并不按着肉体争战;他们的武器是属灵的,“在上帝面前有能力”,能把与上帝的知识相左的主张一概驳倒。(哥林多后书10:4)有些人只看事物的表面,声称使徒的书信虽有分量,言语却俚俗粗鄙。他们应当知道,保罗会言行一致,正如他在信上所说的一般。哥林多人应该明白,保罗并没有拿别人地区中的成就夸口,因为是保罗亲自把好消息带到哥林多人那里去的。再者,倘若有什么可夸的,也当指着耶和华夸口。

保罗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哥林多会众当作贞洁的处女献给基督。正如蛇曾用诡计诱使夏娃犯罪,哥林多人也有思想被腐化的危险。故此保罗力斥哥林多会众的“超级使徒”。(哥林多后书11:5,引文来自《圣经和合本修订版》中文版)他们是假使徒。既然撒但自己不断化身为光明的天使,他的臣仆照样装假也不足为奇。但至于作基督的服事者,他们的纪录跟保罗的纪录比较起来又如何?保罗忍受了很多艰辛:下监、被殴打、乘船遇险三次、经历各样危险,时常不得眠不得食。可是在这一切患难中,保罗从没有对会众的需要视而不见。每逢有人跌倒,他就感到愤慨。

因此,假使真有人有夸口的理由,那就非保罗莫属了。哥林多其他的所谓使徒能够诉说自己曾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难以言喻的事吗?然而保罗却谈及自己的弱点。为了使保罗不致过于自高,“有一根刺加在[他的]肉体上”。保罗恳求上帝将这根刺除去,上帝却没有应允,只是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保罗宁愿拿自己的弱点夸口,因为“基督的能力”可以像帐幕一样覆庇他。事实证明保罗绝不亚于那些“超级使徒”。哥林多人已见到支持保罗的使徒职分的证据,因为他曾“用百般的忍耐,藉着神迹、奇事、异能”向哥林多人显出确据来。他从没有向哥林多人索取财物,他所差遣的提多和其他同工也没有占过他们的便宜。

保罗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造就他们。然而保罗表示,他害怕来到哥林多时,发觉有些人没有为自己属肉体的行为表现悔改。他预先警告犯罪的人,他会采取适当的行动而不宽容任何人。保罗也劝会众的所有分子要不断试验自己是否留在与基督联合的信仰中。保罗和提摩太会为他们向上帝祷告。他吩咐他们要保持喜乐,恢复团结,这样,仁爱和平的上帝就会与他们同在。在末了,保罗代众圣徒向哥林多人问好,并且为了他们的属灵福分向他们致最衷心的祝愿。

基督教观点

关于服侍职务的教导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对基督徒服事职务做了特别的教导。对于服事职务,基督徒应当与保罗怀有同样的看法。从上帝获得适当资格的基督徒服事者并非贩卖上帝的话语;当衷诚为人服务。证明人是服事者的不是某种文凭,而是人所结的果子。然而,持有服事职务虽是莫大的光荣,却不应自高自大。上帝手下不完美的仆人享有这样的服务特权,如同把珍宝放在脆弱的瓦器中,为要显明能力是出于上帝的。因此必须谦卑地接受作上帝服事者的光荣特权。此外,能够作“基督的大使”(引文来自《圣经新世界译本》)是上帝恩典。因此,保罗很适当地劝告说:“不可徒受[上帝]的恩典”!

保罗的榜样

保罗是基督徒的榜样。他珍视和努力钻研希伯来文圣经,并曾多次加以引证、提说及把原则应用出来。此外,保罗身为监督,对羊群深切关注。他说:“为了使你们的灵性得好处,我就是倾家荡产,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引文来自《当代圣经》中文版)正如记载表明,他为了造福弟兄而将自己完全奉献出来。他在哥林多会众中从事教导、劝勉和纠正;坦率地警告哥林多人不可与黑暗相交,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由于爱护关心他们,保罗不愿看见他们的思想受到腐化,“就像蛇用诡诈了夏娃一样”。所以他劝戒说:“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他敦促他们要表现基督徒的慷慨,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他自己对上帝给他那难以言喻的无偿恩赐表现极深的体会和感激。

予人忍耐的力量

保罗将基督徒的思想引到正确的方向,指出“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上帝”乃是我们在试炼中真正的力量来源。‘在一切患难中安慰我们的’就是他。这样,今日的基督徒便能够保持坚忍,直至得救进入他的新世界里。保罗也谈及未来的光明希望,指向“一间来自上帝的建筑物,一间不是由人手所造,永远在天上的房屋”,说:“若有人与基督联合,他便是个新的创造物。旧事已经过去,看哪!新事已产生了。”哥林多后书了提出了很大的鼓励和安慰。

争议

一轭论

在选择配偶方面,保罗在给哥林多后书中提到:“你们跟不信的人毫不相配,不要与他们同负一轭。”(哥林多后书6:14)

参看

哥林多前书

阅读圣经

哥林多后书《和合本》

哥林多后书《和合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哥林多前书
历史背景哥林多是“一个丑声远播、奢华淫逸的城市,是东西方罪恶的渊薮”。哥林多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之间的狭窄地峡,俯瞰通往大陆的要道。在使徒保罗的日子,该城的人口约有40万,仅次于当时的罗马、亚历山大和叙利亚的安提阿。哥林多东临爱琴海,西濒科林斯湾与伊奥尼亚海。故此哥林多这个亚该亚行省的首府,连同它两个港口──坚革哩和莱凯阿姆──在商业上居于极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希腊的学术中心。有人评论说:“哥林多的富庶名满天下,居民的邪恶荒淫也同样臭名远播。”当地举行众多的异教仪式,其中之一是崇拜阿佛洛狄忒(相当于罗马女神维纳斯)。好色淫荡是哥林多人的崇拜所导致的副产品之一。公元50年左右,使徒保罗抵达这个罗马帝国的大都会,其中物质虽十分繁荣,道德却极其堕落。保罗在哥林多逗留了18个月,在当地建立了一群基督徒会众。保罗是第一个把基督的好消息带到哥林多的人;对于这些信徒,他的爱是何等深挚!他致信与哥林
· 林希:半生读书憾事多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祖辈在天津办洋务,父亲在一家日本公司供职。1955年被定为“胡风分子”,1957年又被划为分子。从此跌入人间地狱,以超重劳动换取微薄收入养家活命。出版有诗集4部,其中《无名河》获全国新诗奖。1989年后改写小说,已经出版有《买办之家》等长篇小说5部。发表中篇小说约40余篇,其中《丑末寅初》、《高买》先后获《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近期出版有《林希小说选》、《天津闲人》及英、法文版的《林希小说选》。半生读书憾事多作者:林希七旬已过,回首半生读书生活,虽也得益,虽也有趣,但依然遗憾多于自得,真是该读的书没读多少,可以不读的书反倒读得太多。应该好好读的书没有读好,可以草草读的书反倒用了许多心力,直到年过七十,一切都无法重新开始,才觉得“愧则有余,悔又无益”,虽不至于无颜见家乡父老,总为自己跻身于读书人之列,深觉汗颜,羞...
· 苏雪林的表哥是谁?苏雪林的表哥冯友兰个人简介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
· 伯多禄·帕罗林
牧徽彼得罗·帕罗林枢机牧徽参考文献
· 鲁迪·加林多
滑冰生涯加林多最初是跟姐姐一起滑冰。虽然从事这项运动很花钱,但他的父母很支持,放弃了买房子的机会,而住在大拖车里。作为单人滑选手,加林多勇夺1987年青少年世锦赛冠军。赛事成绩单人滑双人滑(与克丽斯蒂·山口)导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