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小一腰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4
转发:0
评论:0
以规定的刃长标准来划分日本刀类别的做法,称为“定寸”。众所周知,太刀与打刀作为日本刀的典型代表,现代的定寸标准是超过2尺以上者。现代日本尺的一尺约等于30.3cm,2尺是60.6cm,但约定成俗的以30cm等同于定寸中“1尺”。所以刃长超过60cm即划入太刀与打刀的范畴,胁差的定寸标准则是1尺-2尺之间,即刃长介于30-60cm者。而短刀的刃长则不超过30cm即1尺。在安土桃山时期,胁差的角色开始明确下来,一口打刀加一口胁差一同插于腰间的“大小一腰”,逐渐成为日本武士们出外的标准配置。由于时代的惯性,此时的胁差主要有两种较典型的形式:一种是刃长1尺6、7~9寸的镐造大胁差,外形也多如当时长刀流行的南北朝大磨上那样豪壮的姿态;另一种则是由之前的平造寸延短刀进化而来的小胁差,刃长1尺1~4、5寸左右。然而也有一些武士腰携2尺8寸的长刀与2尺5分到2尺1、2寸的胁差行走于外的记载——刃长超过2尺...

以规定的刃长标准来划分日本刀类别的做法,称为“定寸”。众所周知,太刀与打刀作为日本刀的典型代表,现代的定寸标准是超过2尺以上者。现代日本尺的一尺约等于30.3cm,2尺是60.6cm,但约定成俗的以30cm等同于定寸中“1尺”。所以刃长超过60cm即划入太刀与打刀的范畴,胁差的定寸标准则是1尺-2尺之间,即刃长介于30-60cm者。而短刀的刃长则不超过30cm即1尺。

在安土桃山时期,胁差的角色开始明确下来,一口打刀加一口胁差一同插于腰间的“大小一腰”,逐渐成为日本武士们出外的标准配置。由于时代的惯性,此时的胁差主要有两种较典型的形式:一种是刃长1尺6、7~9寸的镐造大胁差,外形也多如当时长刀流行的南北朝大磨上那样豪壮的姿态;另一种则是由之前的平造寸延短刀进化而来的小胁差,刃长1尺1~4、5寸左右。然而也有一些武士腰携2尺8寸的长刀与2尺5分到2尺1、2寸的胁差行走于外的记载——刃长超过2尺的胁差?

胁差,古称“胁指”,即腋下刀之意。其名由来,源自战国末期的一口名刀,铭“備前国住長船与三左衛門尉祐定作 / 山中鹿介脇指劍也 鯰江左京亮所持”,刃长2尺1寸2分(64.2cm)。这口刀按照现在的寸法,显然属于打刀的范畴,但据“鲶江左京亮”的添铭来看,它当时是作为尼子家的忠臣山中鹿介(大概不少人是从日本动漫及游戏中知道这个名字)的胁差被佩带,而山中鹿介所配长刀,玩过《太阁立志传5》的人应该都去抢过———“三日月宗近”。由此看来,这口刀何以被叫做“胁指”而不是打刀,关键在于它的功用与携带组合中的角色了。(所以,初学者别光顾着抠名词字眼,时代背景是粉重要的涅,一切从本质出发吧~~~)

战国乱世结束之后,新秩序新法度得以重建,但丰臣与德川的矛盾仍然持续着,他们各自手下的大名们也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立,日本各地还游荡着大量在历次战争与政治斗争中失去主君的浪人,法度的制定与执行尚未像几十年后的江户幕府那样严厉。虽然1588年丰臣秀吉发布了“刀狩令”,严格规定非武士阶级不得配有长刀(打刀与太刀)、野太刀、长枪等武器,并从民间收缴了大量刀剑进行销毁,但当时对于刀剑的长度并没有十分明确与严格的规定,刀剑种类的区分,也多数以刀装与携带形式而定。所以作为“大小一腰”中较短的胁差,是相对于另一口大刀而言。

战国末期到桃山时代,剑术修习者们一度引领携带长刀的风气,主打的那口大刀甚至有超过3尺的,由此,配上2尺以上的胁差也变得顺理成章了。时不时有浪人或市井无赖儿佩带两口长刀招摇过市,以表现豪勇之气(当时的日本人偏矮,过长的刀斜插于腰间,有时鞘尾能垂到地面,于是有人想出了在刀鞘尾端装上两个轮子以便在地面滑行而不伤刀鞘的花招,然而这种花样更有损武士的威严,也就成为了无赖们的罪名)。直到德川家完全巩固了政权之后,宽永十五年,即1638年,幕府才为武士佩戴的大小一腰规定了尺寸限制,其中大刀刃长不得超过2尺8寸(84.8cm),胁差的刃长则不得超过1尺7寸(51.5cm),然而执行的也并不十分严格。但是到了正保二年(1645年),幕府再度重申有关法令,明确制定武士、浪人与町人(商人)的区别,禁止在街市这样的公共场合携带野太刀与长枪。大刀的刃长不得超过2尺8~9寸(84.8~87.6cm),胁差的刃长必须在1尺8寸(54.5cm)以下。违反此法度者被视作藐视幕府而处以死罪。同时特别宽大的刀镡与方形的刀镡也被禁止配用(可能会被练习过忍术的人利用来?)。而从宽文八年至天和三年(1668~1683),禁止町人带刀,而携带“二本差”即大小一腰,被看作是武士阶级的身份象征。

之后幕府又几度对刀的长度做出规定,但有时在江户城之外的地方,往往执行的并不十分彻底。到了幕末的天保年间,因为日本国内日益高涨的尊皇攘夷风潮,民间武风盛行,幕府再次制定了对武士带刀的限制:大刀刃长在2尺3寸5分(71.2cm)以下,短的那口则不得超过1尺3寸(39.4cm)。

然而此时幕府的威望已经十分低迷,所以在远离江户以及非拥幕派大名的领地,此法度也并未得到严格的监督与执行。但在幕府控制力还得以保持的地方,如江户、水户等地,幕府法度仍然不可轻视。从一些幕末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到幕臣与德川御三家的武士都佩带着较短小的刀。江户以来一直作为德川家传剑术流派的柳生新阴流,对打刀刃长的规定也是2尺3寸5分,就是由此而来,同样的情况,还有土佐藩的英信流。有意思的是,在新选组事迹中,就有土方岁三在京都市井中挥舞2尺9寸长刀的记录,我想大概是因为新选组的出身,都是各地的浪人,在这群人中幕府的法度并未得到认真的对待与贯彻吧。当然新选组投靠幕府并得势之后,就不能再那么松松垮垮了。例如,在新选组得到京都守护、会津藩主松平容保赏识,成为下属警察组织后,被松平容保从会津召来为新选组锻刀的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在京都期间所作刀就基本未超过幕府的定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腰
参见腰围三围腰带腰封腩肉五花腩低腰衭
· 斑腰燕
亚种赤腰燕云南亚种(学名:Hirundostriolatastanfordi)。分布于缅甸、泰国以及中国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赤腰燕指名亚种(学名:Hirundostriolatastriolata)。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 腰张弩
操作方法在张弦前,弩手必须坐在地上,将弩平放身前,屈膝后用双脚踏住弩担,腰部套上腰钩后把腰钩两端钩住弓弦。张弦时,弩手必须两腿用力蹬直,身体向后倒,利用腰腿同时发力拉弦上机扣。历史应用腰张弩最初出现在战国时期,是单兵弩将弓力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在古代战场上,腰张弩曾和踏张弩一起成为当时步兵的主要装备。虽然后来出现了威力更加强大的床弩,但是由于腰张弩轻便灵活,仍然一直被沿用到明朝。影视文化电影《英雄》中的一段情节即为秦军利用腰张弩攻打赵国。参考条目弩
· 吾腰千钱
【成语】吾腰千钱【成语】吾腰千钱【拼音】wúyāoqiānqián【解释】我腰上带着千枚铜钱。【寓意】这则寓言用讽刺的手法写了一个财迷,即将溺死,也不听劝告,舍命不舍财,溺死水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讽刺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译文】永州的百姓傍水为生,都擅长游泳。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水。船刚刚至江心,就因漏水下沉了,船上的人纷纷泅水逃生。其中一人拼命划水,竭尽全力但仍然不如以往游的快。他的同伴奇怪地问:“平时你的水性最好,今天为什么落在后边?”他喘着粗气说:“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同伴忙劝他说:“那为什么还不赶快扔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已经上岸的人向他呼喊:“你真是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人马上都要淹死了,还要钱干...
· 虎体熊腰
【成语】虎体熊腰【成语】虎体熊腰【解释】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男性。【近义词】虎背熊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