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π轨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3
转发:0
评论:0
结构苯的π轨道呈环状,但中心仍有电子分布π轨道是一种由轨道并肩重叠后所形成的分子轨道,除了s轨道无法形成π轨道,之外,大部分的轨道都可以形成π轨道,较常是由两个pz轨道所形成,但实际上只要方向对了,无论是px或py都能形成π轨道。π轨道可以有很多形状,但都不与核轴成旋转对称,其形状取决于他所形成的π键,例如:有共振时,π轨道就会变得较大较狭长,若是环状的共振,则其π轨道呈环形。其能容纳的电子数量也由其所形成的π键来决定,如乙烯内所形成的π轨道可容纳下2个电子,而苯的π轨道呈环状,可容下6个电子,这是因为共振使电子均匀分布而导致。此外,在形成化学建的过程中,未杂化的轨愈有可能形成π轨道,如乙烯,碳上形成了sp杂化轨道,而未杂化的p轨道则形成π轨道。轨道能级丁二烯中,不同能级的π轨道及其形状。根据休克尔方法,可得出不同能量的π轨道,不同能级的π轨道形状不尽相同,电子会先从能量低的π轨道开始填入...

结构

π轨道

 苯的π轨道呈环状,但中心仍有电子分布

π轨道是一种由轨道并肩重叠后所形成的分子轨道,除了s轨道无法形成π轨道,之外,大部分的轨道都可以形成π轨道,较常是由两个p z 轨道所形成,但实际上只要方向对了,无论是p x 或p y 都能形成π轨道。

π轨道可以有很多形状,但都不与核轴成旋转对称,其形状取决于他所形成的π键,例如:有共振时,π轨道就会变得较大较狭长,若是环状的共振,则其π轨道呈环形。其能容纳的电子数量也由其所形成的π键来决定,如乙烯内所形成的π轨道可容纳下2个电子,而苯的π轨道呈环状,可容下6个电子,这是因为共振使电子均匀分布而导致。

此外,在形成化学建的过程中,未杂化的轨愈有可能形成π轨道,如乙烯,碳上形成了sp 杂化轨道,而未杂化的p轨道则形成π轨道。

 

轨道能级

π轨道

 丁二烯中,不同能级的π轨道及其形状。

根据休克尔方法,可得出不同能量的π轨道,不同能级的π轨道形状不尽相同,电子会先从能量低的π轨道开始填入,例如丁二烯 ,其不同能级π轨道能量如下:

其电子会先从π 1 轨道开始填入,然后才填π 2 轨道,根原子轨道一样,一种形状只能填2个电子,且自旋互为相反数,因此整个π轨道,π 3 轨道和π 4 轨道两个能级是空的,但要注意:此处的能级(繁体:能級)并非是电子壳层的能级(繁体:能階)。

π*轨道

π*轨道是π轨道的反键轨道,当核间轴发生旋转时会产生相位的变化。π*轨道类似于σ*轨道,在原子核之间也有一个波节。

π键

参见

s轨道

p轨道

d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轨道
历史历史上,人们用本轮来描述行星的视运动,认为行星的运动是很多圆周运动合成的结果,这是一种几何方法,并没有涉及引力的概念。在开普勒证明行星的运动轨迹是椭圆之前,用这种方法来预测行星的轨迹勉强可行。最开始,人们使用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系天球模型来解释行星的视运动。该模型假设存在一个完美的球体或圆环,所有的恒星和行星都在其表面运动。在更精确的测量了行星的运动后,人们引入了均轮和本轮这样的理论来描述行星运动。这种系统能更精确的预测行星的位置,但随着测量结果越来越精确,需要加入更多的本轮到模型中,因此,这种模型变得越来越繁琐。17世纪初,在约翰内斯·开普勒对大量精密观察的天体轨道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著名的3个行星运动定律。第一,他发现太阳系中行星轨道不是以往人们想象的正圆形,而是椭圆的;太阳也不是位于轨道中心,而是在一个焦点上。第二,行星的轨道速度,也不是恒定不变的,事实上行星的轨道速度与当下行星至...
· d轨道
命名d轨道的“d”是“diffused”,其为“漫系光谱”之意。结构五种d轨道的形状,除了dz之外,其他四个形状相同,只是方向不同5d轨道模型,红色和蓝色中间空隙则为波节d轨道从主量子数n=3开始出现,最小的d轨道是3d轨道,也就是说1d、2d轨道不存在,当角量子数为2时,其轨道为d轨道,主量子数不可小于三,对应于五个磁量子数2、1、0、-1、-2,在3d轨道中,有五个能量相同的3d轨道,同样的,主量子数为4以上时也有五个4d轨道,因此,每个壳层都有五个d轨道,它们分别为dz、dx-y、dxy、dyz、dxz,但是没有dx、dy、dy-z、dx-z。在存在的五个d轨道(dz、dx-y、dxy、dyz、dxz)中,有四个形状相同,分别为:dx-y、dxy、dyz、dxz但方向不同,而dz是五个d轨道中形状与众不同的一个,尽管如此,dz轨道仍具有和dx-y、dxy、dyz及dxz相同之能量。4...
· 近地轨道
轨道特性在近地轨道的物体仍然受热成层(离地约80至500公里)或散逸层(离地约500-1000公里以外)的气体阻力影响,视乎轨道的高度而定。近地轨道在大气层与内范艾伦辐射带之间,高度通常不低于300公里,否则轨道会因为大气阻力而变得无用。人类使用国际空间站,由亚特兰提斯号航天飞机在2007年6月19日拍摄国际空间站在一个距离地球表面319.6km到346.9km的轨道上运行。大多数人造卫星也在近地轨道上,它们的运行速度大约是27400km/h,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大约在90分钟左右,而很多通讯卫星需要以和地球同样的角速度运行。相比地球同步轨道,把一枚卫星放上近地轨道所需的能量较少,而近地卫星仅需功率较低的放大器也可成功输送讯号,因此许多通讯项目使用了近地轨道。这些近地轨道不是与地球同步,所以需要一组卫星联网去提供连续的覆盖面。近地轨道也适合遥感卫星,因为可以取得更详细的资料。太空垃圾近地轨道...
· 杂化轨道
发展史化学家莱纳斯·鲍林第一个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甲烷(CH4)等分子的结构。这个概念原本是为了解释简单的化学系统而开发的,但是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至今天它仍然是一种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效理论。轨道是描述电子在分子中的行为的一个模型。对于较简单的原子,如氢原子,薛定谔方程可以被精确求解。在较重的原子(如碳、氮、氧)中,原子使用了2s和2p轨道,类似氢原子的激发态轨道,杂化轨道被认为是这些原子轨道以不同的比例互相叠加而成的混合。杂化轨道理论给出了路易斯结构的量子力学解释,因而在有机化学里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子
· 轨道平面
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在发射太空船和人造卫星时,轨道平面是定义轨道的一个参数。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推进剂才能改变一个物体的轨道平面。其他的参数,像是轨道周期、轨道的离心率和轨道的阶段(相位),都可以轻易的使用推进系统来改变。因为地球不是完美的天然球体,因此地球重力是非球形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平面会受到摄动的影响而改变,使得轨道平面会缓缓的绕着地球转动,变动的速率与轨道倾角有关。在某个特别的角度上,轨道平面会追随着太阳环绕着地球,形成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太空船的发射窗口,它的时间通常取决于当抵达目标时,目标正好位于它的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相交的交点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