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今村明恒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7
转发:0
评论:0
生平今村明恒生于鹿儿岛市,是萨摩藩士今村明清的三子。今村明恒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并留校任职。1896年明治三陆地震发生后,今村明恒于1899年提出该地震中侵袭本州岛三陆海岸的海啸是因为海面下海洋地壳的变动所造成。1905年今村明恒发表文章,表示在未来50年内东京和周围关东地方将会发生巨大地震,并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因此主张采取预防措施;但此说法遭到另一位地震学家大森房吉批评造成人心不安。不过,今村明恒所担心的状况在1923年成为事实,关东大地震摧毁东京和邻近的关东地方,超过10万人死亡。1939年今村明恒任职于东京大学地震观测站时着手对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进行复原工作。相关文学作品‘関东大震灾を予知した二人の男─大森房吉と今村明恒’上山明博著、产経新闻出版、2013年‘関东大震灾’吉村昭著、文艺春秋、1973年延伸阅读岛村英纪“地震予知の语り部・今村明恒の悲剧”、‘武蔵野学院...

生平

今村明恒生于鹿儿岛市,是萨摩藩士今村明清的三子。今村明恒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并留校任职。1896年明治三陆地震发生后,今村明恒于1899年提出该地震中侵袭本州岛三陆海岸的海啸是因为海面下海洋地壳的变动所造成。1905年今村明恒发表文章,表示在未来50年内东京和周围关东地方将会发生巨大地震,并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因此主张采取预防措施;但此说法遭到另一位地震学家大森房吉批评造成人心不安。不过,今村明恒所担心的状况在1923年成为事实,关东大地震摧毁东京和邻近的关东地方,超过10万人死亡。1939年今村明恒任职于东京大学地震观测站时着手对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进行复原工作。

相关文学作品

‘関东大震灾を予知した二人の男 ─大森房吉と今村明恒’上山明博 著、产経新闻出版、2013年

‘関东大震灾’吉村昭 著、文艺春秋、1973年

延伸阅读

岛村英纪“地震予知の语り部・今村明恒の悲剧”、‘武蔵野学院大学日本総合研究所研究纪要’第7辑、2010年3月発行、101-111页。

山下文男‘君子未然に防ぐ--地震予知の先駆者今村明恒の生涯’东北大学出版会、2002年。ISBN 978-4925085571

日本の地震予知研究史ー先駆者今村明恒と当时の地震学ー西泽修、地质ニュース494号、p.43-59、1995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长乐村:古韵今风的交融与启迪
历史悠久的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一个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深厚的诸葛氏文化而闻名遐迩。走进长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青石板路两旁,老树参天,仿佛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不久便来到了金大宗祠前。大宗祠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原来正是兰花小学的师生们在此开展研学活动。金大宗祠内,中亭的大天井显得格外宽敞明亮,一圈长条桌整齐地摆放在天井四周,桌上坐满了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他们个个兴致勃勃,满脸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研学活动以“探寻古村落,传承文化根”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活动开始前,一位身着汉服的讲解员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长乐村的历史背景和金大宗祠的建筑特色。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让我们...
· “辜厝村”即今翔安新圩镇“古宅村”
新圩镇古宅村位于厦门市东北部,与南安交界。村落大致形成于唐代,宋、元、明、清属同安县长兴里辜宅保。该村辖境内历史上曾有辜厝、行村、大乡、尾角、下部、大路、后地、宫央、涵头、芹内、田央、割尾后等自然村落。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书写时弃繁用简,才开始简“辜”为“古”;但在当地方言的称呼上,仍称为“辜”(平声go),而非“古”字。目前,古宅村未发现有辜氏村民,清一色为黄姓族人。那么辜氏去哪里了呢?综合当地黄氏族谱记载以及村民代代相传,早在黄氏进驻古宅之前,这里已有辜氏村落。古同安四大望族之一的“金柄黄氏”,就在该村东南向两千米之外。现在古宅村内的黄氏系金柄黄分支,族人供奉的一世祖为明代金柄人,在古宅办了兰谷书院,专为辜氏子弟传道授业;其后举家留在古宅繁衍生息。据当地村老相传,大致在清代,辜姓家族才全部迁出故土。一直到民国年间,辜家大片老屋犹在,就在今天的辜山一带,当地人名曰“辜厝头”,亦即辜...
· 幽幽棋盘村古风今犹存
棋盘村的名字起源于村中房子的分布形状很像一盘棋。有得吃有得玩,小孩子最高兴。幽静的村居。妇女是厨房的主力。在祠堂筵开几十席,宴请全村老少。手工非常精细的祠堂梁柱。每家轮流出工修缮祠堂。村如棋盘,匠心独运棋盘村是丹灶镇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因三横三纵的石巷形成棋盘之势而得名,成为极具特色的建筑群落。其中,“陈氏宗祠”更以其独特的龙脊形房顶、三面环绕的高墙、寓意“肥水不流别人田”的天井以及雕刻着花鸟虫鱼的灰雕、瓦雕、砖雕、石雕、木雕等,彰显清代岭南建筑的清幽雅致,匠心独运。对村史颇为熟悉的村民陈维汉告诉记者,棋盘村至今已有200年历史。“听长辈们说,祖先原在中原居住,后来迁到南雄,200年前来到此地开村。”陈维汉说,当时选址是选择下陈以西三百米的开阔地,三十间大屋同时动工,每间大屋规格统一座东向西,分三巷,每巷十间,前五间之后留横巷,六至八间再留横巷,最后再建两间,三条巷...
· 汤氏立茶塘村之时今有700多年
茶塘村位于炭步镇西南禅炭公路西侧。该村村民大多姓汤,汤姓先祖汤纲于南宋开禧初年从南雄珠玑巷迁新会大良塱底村,不久便迁至南海汤村,汤纲公之子汤穆于嘉定年间迁居石湖(即花都石湖村),汤穆之孙汤逸时(1232-1320)于宋末由石湖迁出,立村于茶塘,繁衍生息700多年,发展到现在1800多人。汤姓先祖认为本族姓氏为水旁,要繁衍壮大必须选择水源丰富的地方安居。因此,从珠玑巷迁出不久就移居带水的“南海”,后迁往同样带水的“石湖”,迁居茶塘也是看中这里河湖密布水道纵横,因茶亦为水,塘能容之,故取名“茶塘”。相传,茶塘立村前,因石湖村的汤姓氏族日渐繁盛,汤逸时便谋划着寻觅他处结庐。一日,他站在一个叫白坭山的高地上,放眼四望,企求找到一方理想之地。忽见远处一群啁啾和鸣的仙鹤,在长空飘逸地飞舞着,最后降落在一处湖泊遍布的湿地,悠然自得地嬉戏,它们时而企足引颈、戏水欢歌,时而翩跹起舞、雀跃长啸,眼前景象如临仙...
· 明代戏曲评论家潘之恒
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安徽歙县、岩寺人,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评论家、诗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两试太学未中,从此研究古文、诗歌,恣情山水,所过必录。与汤显祖、沈Z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艺术成就]编辑鸾啸小品青年时代曾师事汪道昆、王世贞;后倾心“公安派”。交游极广,与戏曲家张凤翼、汤显祖、屠隆以及袁宏道兄弟等的友谊都很深,与李贽也有过来往。他曾长期生活在南京、苏州等地,晚年住在黄山,专心整理著述。潘之恒一生爱好戏曲,曾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