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
历史
中世纪
敦刻尔克位处英吉利海峡沿岸、斯海尔德河以南,本来是条渔村。在十世纪末开始有人在此聚居,其时敦刻尔克是法王藩国弗兰德伯国的属地。公元960年左右, 鲍德温三世 ( 英语 : Baldwin III, Count of Flanders ) 为此城建造了城墙以抵御维京人掠夺。城市周围的湿地由附近的贝尔格教堂的僧侣抽走积水并开垦。"Dunkirk"之名源于荷兰语中“沙丘里的教堂”。 弗兰德伯爵腓力一世 ( 英语 : Philip I, Count of Flanders ) 对此地下赐了更多正在开发的沼泽地、规划了贯通敦刻尔克到贝尔格的运河的初步设计、又准许本地人开市场。
十三世纪末,敦刻尔克统治者、 丹皮耶家族 ( 英语 : House of Dampierre ) 的 居伊伯爵 ( 英语 : Guy, Count of Flanders ) 与法国交战,但敦刻尔克市民却帮助法王腓力四世对抗丹皮耶家族。丹皮耶家族虽然在1297年的弗尔内败北,但是五年后于金马刺战役中战胜法国,取得敦刻尔克的实质统治权,然后对此地复仇。不过,该的继任人 罗贝尔三世 ( 英语 : Robert III, Count of Flanders ) 赋予了此地以更多的城市权。在再下任弗兰德伯爵路易一世在位期间的 1323至1328年,爆发了 弗兰德农民起义 ( 英语 : Peasant revolt in Flanders 1323–28 ) 。暴动最终由腓力六世平定,其后路易一世对此地采取高压政策管治。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路易一世臣从于法王与英国交战,他更封锁海路贸易,招致敦刻尔克市民再次暴动。1346年,路易一世在克雷西会战中阵亡,其子 路易二世 ( 英语 : Louis II, Count of Flanders ) 继位。他与英国讲和,使贸易再度兴盛,敦刻尔克的港口也为之扩张。但是天主教会大分裂当中,教皇乌尔班六世的英国支持者登陆此地,攻陷本城并水灌附近的村落。尽管其后法王查理六世驱逐了入侵者,敦刻尔克内外都遭到严重破坏。
1384年,路易二世逝世,由于他没有子嗣,弗兰德家族断绝,敦刻尔克由勃艮第伯爵菲利普二世获得。他扩建了本城的防御工事,并建造了比利时和法国的钟楼用来计时。由于本城位处要冲,以致招致各国君主觊觎, 巴尔公爵罗贝尔 ( 英语 : Robert, Duke of Bar ) (自1395年)、 圣波尔伯爵路易·卢森堡 ( 英语 : Louis de Luxembourg, Count of Saint-Pol ) (自1435年)、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自1477年)相继拥有此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477年娶勃艮第的玛丽为妻;玛丽是瓦卢瓦王朝勃艮第公爵勇士查理之下的第一继位人。由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腓特烈三世之子,他取得敦刻尔克之后法王路易十一立即夺走弗兰德地区。可是1479年,奥地利在 吉内加特战役 ( 英语 : Battle of Guinegate (1479) ) 中击败法国,而且玛丽在1482年去世,促使阿拉斯条约签订,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于是获得弗兰德地区。由是,此地(包括敦刻尔克)便并入哈布斯堡家族的尼德兰,直到1582年荷兰共和国建立,此地归入南尼德兰,作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采邑。
私掠海盗基地
此后的历史内,西班牙、荷兰联合王国、英国、法国依然在不断争夺敦刻尔克。八十年战争初期,荷兰起义军自1577年起掌控著此城。1583年, 帕尔马公爵亚历山大·法尔内塞 ( 英语 : Alexander Farnese, Duke of Parma ) 为西班牙重夺此地,之后此地便成为驰名的敦刻尔克私掠海盗的根据地。这群海盗最终在1646年,由于法军攻陷此城而失去根据地,但是西军在六年后的1652年收复失地。1658年,法英联军与西班牙在敦刻尔克附近交战( 敦刻尔克之战 ( 英语 : Battle of the Dunes (1658) ) ),法英大胜,转而进攻敦刻尔克,爆发 敦刻尔克围城 ( 英语 : Siege of Dunkirk (1658) ) ,最终城池失守,此地也因为成为英法同盟中法国给英国的酬谢而归入英国统治。
1662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以400,000镑的价格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法国将此地修建成港口堡垒,加筑了十个突出的城廓,又在1670年代增筑了可容纳三十艘战舰的船坞,更有双重水闸将缸内水位维持在退潮水平。而从港口通往海口的堤道则在1678年竣工,途径沿海沙床,通道两侧用河堤固定。数年后又建成五座堡垒保护河堤,1701年再建一座新堡垒。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签订,以上港口设施、堡垒、堤道统统遭到撤除。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不少 商船海盗 ( 英语 : Commerce raiding ) 再次以敦刻尔克为根据地,包括著名的 让·巴尔特 ( 英语 : Jean Bart ) 。铁面人也是在敦刻尔克被捕。十八世纪著名的私掠海盗 拉尔斯﹒嘉芬谦 ( 英语 : Lars Gathenhielm ) 与妻子兼伙伴 英厄拉﹒嘉芬谦 ( 英语 : Ingela Gathenhielm ) 便是在这里卖出赃物。1763年签署的英法伦敦条约有条文限制法国为敦刻尔克修筑防御工事的权利,法国便不易以此为基地侵略英国,以纾解英国的担忧。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敦刻尔克以二战中1940年发生在这里的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大撤退而闻名。1940年五月爆发二战的法国战役,英国派出远征军到法国本土援助法国,可是由于德军进展神速,英军与法军被切断。英军撤退到敦刻尔克港口并遭到德军团团包围。一直以来的见解认为若非希特勒下令停止进军,出动纳粹德国空军轰炸敦刻尔克,英军将蒙受灭顶之灾。可是根据德国A集团军的官方战争日记,是集团军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下令停止前进,而希特勒在此命令颁布后数小时才追认之。正因为有此停顿,容许了英军有几日时间着手自海路撤退。温斯顿·丘吉尔下令执行 发电机行动 征发一切可用船只,超过九百艘,来运送人员,拯救了338,226名人员(包括123,000法军),其后丘吉尔称之为 敦刻尔克奇迹 。尽管盟军遗下了超过四万辆车辆及无数军备补给在法国,本次行动拯救出的精良士卒还是更有价值。尚有四万人未及撤退,要么被俘获、要么被迫经由各条路线,包括中立的西班牙回到本国。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往东北挺进。九月, 加拿大第二步兵师 ( 英语 : 2nd Canadian Division ) 试图光复此城,可是德军不肯交出这座已经改成堡垒的城市。盟军于是包围并攻击此城,当力尤殊的是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装甲军 ( 英语 : t Czechoslovak Armoured Brigade ) 。最终在1945年五月九日,德军将领 弗里德里希﹒弗里修斯 ( 英语 : Friedrich Frisius ) 向捷军准将 阿洛伊斯﹒利什卡 ( 英语 : Alois Liška ) 无条件投降。
德国占领期间,敦刻尔克受到盟军轰炸而遭逢惨重破坏。
经济
战后,敦刻尔克在废墟上重建。城市规模超过战前,并成为法国第三大港,年吞吐量达3500万吨。紧靠港口建立起法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利用良好的港口条件和进口的富矿石及炼焦煤,生产全法国1/4以上的钢铁。
敦刻尔克西郊的 格拉沃利讷核电站 ( 法语 : Centrale nucléaire de Gravelines ) 有6座反应堆,装机总容量546万千瓦,规模居法国之最,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依托港口还兴起了炼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工业。
教育
北加莱高等艺术学院(敦克尔克校区) École Supérieure d"Art du Nord-Pas de Calais
Université du Littoral Côte d"Opale
Collège Arthur Van Hecke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