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生平
他在奥地利维也纳出生,父亲罗拔·拉扎斯菲尔德(Robert Lazarsfeld)是一名律师,而母亲是维也纳的个体心理学家苏菲·拉扎斯菲尔德(Sophie Lazarsfeld),她生于德国孟克。他在那里成长并且就读一所学校,但学校与他的成绩单在1919年被封锁。这成了左翼行动者最早期的运动,目的是以政治方式联合社会主义学生。这些成员后来组织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工人党。后来拉扎斯菲尔德到了维也纳大学修读数学,而他在1924年的博士论文课题涉及到艾恩斯坦重力学说中的数学范畴。在20年代, 他进入了和维也纳哲学家一样的社交圈子,当中有经济学者奥图·纽拉特(Otto Neurath)和鲁道夫·卡尔纳普。拉扎斯菲尔德持着数学和定量方法上的专门技术,踏上社会学的路途,参加几项早期的定量研究,包括在1930至1931年的可能是无线电收听器的第一科学勘测。
1924年至1925年,他在法国完成了硕士课程。他后来更加入了国际工人社会党的法国分部。1925年8月,参与了国际社会主义工人在马赛的两个大会。年底,他返回维也纳。1926年,他与社会学家Marie Jahoda结婚;他们的女儿(Lotte Lazarsfeld)在1930年出生;但婚姻到1934年结束。1929至1933年,他在维也纳大学的心理学会工作,成为Karl Bühler及Charlotte Bühler的助手。1930-1933年,他担任了维也纳的经济研究中心的主管。
1933年至1935年,他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赴美国进修。在1935年决定逗留在美国。他曾多次返回维也纳,只是为了获得工作签证而不是学生签证。最终在1943年入籍美国。
1935-1936年,他在新泽西的全国青年事务局担任主任。翌年,获纽瓦克大学任命为一个新研究中心的首长。这个中心是根据他在欧洲创造的协会结构。在“行政研究”之下,一个大群专家在研究中心工作,部署了一连串社会科学调查方法-大规模市场调查、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焦点群工作等等,来为具体客户解决具体问题。资助不仅来自大学,也来自外判研究计划的商业客户。这样产生了两个冗长的报告,课题关于乳品加工业对牛奶的消耗量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问卷调查,估计是否他们购物太多了。
可是,他的与Herta Herzog的第二段婚姻也在1936年结束。
研究著作
Hans Zeisel, "The Vienna Years,"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ocial Research: Papers in honor of Paul F. Lazarsfeld, ed. Robert K. Merton, James S. Coleman, and Peter. H. Rossi (New York: Free Press, 1979)
Wilbur Schramm, "The Beginnings of Communication Study in America: A Personal Memoir", ed. Steven H. Chaffee and Everett M. Roger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97)
Lazarsfeld, Paul. "An Episode in the History of Social Research: A Memoir." In _The Intellectual Migration: Europe and America, 1930-1960_, ed. Donald Fleming and Bernard Bailyn 270-337.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Fürstenberg, Friedrich, "Knowledge and Action. Lazarsfeld´s foundation of social research"; in: Paul Larzarsfeld (1901-1976). La sociologie de Vienne à New York (eds. Jacques Lautman & Bernard-Pierre Lécuyer); Paris-Montréal (Qc.): Ed. L´ Harmattan, 423-432; online-Version:[1]
著作
Fürstenberg, Friedrich: "Knowledge and Action. Lazarsfeld´s foundation of social research", in: Paul Larzarsfeld (1901-1976). La sociologie de Vienne à New York (eds. Jacques Lautman & Bernard-Pierre Lécuyer); Paris-Montréal (Qc.): Ed. L´ Harmattan, 423-432; online-Version:[2]
Allerbeck, Klaus: "Paul F. Lazarsfeld", in: Kaesler, D. (Hrsg.) Klassiker der Soziologie 2. (4. Aufl.); München 2003; Beck"sche Reihe: S. 7 - 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