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黄勉之兴办“金陵琴社”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0
转发:0
评论:0
清朝末年,北京有一位从南方来的琴师,门口挂着“金陵琴社”的招牌,召收入门弟子传授琴艺,他就是黄勉之。黄勉之黄勉之生于1853年,原籍江苏江宁。为什么孤身一人到北方落户呢?对此,传说纷纭,有人说他本来不姓黄而是姓童,后来因为什么事情犯了案,于是隐姓埋名到南京削发为僧。不久,又与人打起官司,在南京无法存身,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当时杨宗樱的《黄勉之传》、王树格的《琴师黄勉之墓碑文》中都提到这件事。而黄勉之本人虽承认出家当过和尚,却另有道理,他说:他的老师枯木禅师当初拒绝收纳俗家弟子,他为了向这位禅师求得广陵琴派的真传,这才暂时入了空门,学成之后又还了俗。枯木禅师名空尘,号云问,江苏吴县人。《枯木禅琴谱》就是他编的,此书是继《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之后,是广陵琴派最后一部传谱。禅师能诗善画,尤精于琴,黄勉之能够拜在他的门下学琴,颇引以自豪,经常对人说自己的琴学得自广陵正宗...

清朝末年,北京有一位从南方来的琴师,门口挂着“金陵琴社”的招牌,召收入门弟子传授琴艺,他就是黄勉之。

黄勉之兴办“金陵琴社”

黄勉之

黄勉之生于1853年,原籍江苏江宁。为什么孤身一人到北方落户呢?对此,传说纷纭,有人说他本来不姓黄而是姓童,后来因为什么事情犯了案,于是隐姓埋名到南京削发为僧。不久,又与人打起官司,在南京无法存身,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当时杨宗樱的《黄勉之传》、王树格的《琴师黄勉之墓碑文》中都提到这件事。而黄勉之本人虽承认出家当过和尚,却另有道理,他说:他的老师枯木禅师当初拒绝收纳俗家弟子,他为了向这位禅师求得广陵琴派的真传,这才暂时入了空门,学成之后又还了俗。枯木禅师名空尘,号云问,江苏吴县人。《枯木禅琴谱》就是他编的,此书是继《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之后,是广陵琴派最后一部传谱。禅师能诗善画,尤精于琴,黄勉之能够拜在他的门下学琴,颇引以自豪,经常对人说自己的琴学得自广陵正宗。当时,他的学生杨宗樱也曾自认为广陵派,至于称杨为九疑派则是后来的事。另据《杖流旧友琴谱抄》云黄勉之曾受业于萧山陶梦兰,两个说法可以并存,因为先后向不同的老师学琴也是有可能的。

黄勉之兴办“金陵琴社”

《与黄勉之书》

管平湖先生年青时见过黄勉之,曾对笔者说起他的武功很好,且具有超乎常人的耐寒能力。北京严冬气温很低,人们都穿上厚厚的棉衣,而他却穿得很单薄,夜晚.睡觉棉被也很薄,有时一条硬板凳即可过夜。他家住宣武门南的一条小巷子里,“金陵琴社”的招牌就挂在家门口。黄勉之平时不爱讲话,面部也很少有表情,可是一旦弹起琴来,却精神焕发判若两人,只见他“雄峻凝整,若武夫按剑危坐,凛凛然不可肆以干”(《墓碑文》)。可见,黄勉之对于弹琴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这可能也和他练武功也有关系。

黄勉之指下的功夫很深,取音坚实明亮,力透琴木,对琴谱中所标志的吟、揉、装饰音,严格的节拍,处理得认真而细致。其入室弟子杨宗援对此有深刻体会,曾在他的《琴学丛书》中著文详加阐述。杨宗樱还在《琴粹自叙》中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说他向黄勉之学了二十曲之后豁然贯通,发现“其未习者,但属名谱,以黄君法求之,音节自然合拍”认为跟黄先生的这种打谱方法对于弹奏未曾练习的生谱,很有好处。

黄勉之兴办“金陵琴社”

《琴学丛书》

黄勉之教学也很认真,为了防止学生弹琴走了样,要学生将琴置于自己的对面,师生同时弹奏,甚至二人弹得一致为止,以后他的学生教学中也沿用了这个方式。他常教的曲目有《渔歌》、《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向他学琴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地位显赫的有军机大臣张之洞、皇亲贵戚溥侗、叶诗梦;一般文教人员有杨宗攫、史荫美;还有地位卑微以贩卖棉线为生的贾阔峰。贾阔峰在黄勉之去世之后接过“金陵琴社”的招牌,继续在北京传艺,溥雪斋、乐瑛都曾向他学过琴艺。杨宗梭则另立门户,以“九疑琴社”名义招收弟子,管平湖、彭社卿曾出于他的门下。黄勉之于晚年(1917年)应聘赴湖南长沙教学,当地特意为他选拔了几十名资质聪颖的学生跟他学琴,一年后又回到北京。不久,于1919年病逝于宣武门南的寓所中,享年六十六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社之谋
【成语】曹社之谋【成语】曹社之谋【拼音】cáoshèzhīmóu【解释】曹社之谋:社宫,指社庙,帝王、诸侯社祭之所。后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强,许之。”
· 明勉生平之辩证
明勉生平之辩证明梅村明勉是早期明姓人物,具有千年历史。其家谱记载现已长达四十世,生于后唐宗同光二年(924年),卒于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夫人胡妙贞生于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卒于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公妣合葬湖北阳新排市镇茶塘埠牛皮地富水岸边,至今墓前香火连年不断。明勉在中华明姓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当今中华明姓,有29万人属于明勉宗支,占全部明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湖北明姓有23万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七是明勉的后代子孙。他的生平简介的真实性特别重要,仅就籍贯这一点来说,就关系到中华明姓早期人口发展的历史流向。遗憾的是,明勉的生平简介中,始终存在着几个疑点,这是在从古至今的《明氏宗谱》中不难发现的,无论是宋咸淳元年的《明氏族谱》,还是2006的《中华明姓总谱》,都是在四个问题的表述上,令人难以置信。这四个问题是:明勉的名字到底是勉还是冕?明勉是哪里人?明勉在来湖北通...
· 亡国之社
【成语】亡国之社【成语】亡国之社【拼音】wángguózhīshè【解释】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出处】《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 亡国之社
亡国之社【成语意思】: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用法分析】:亡国之社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成语来源】:《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ángguózhīshè【成语声母】:WGZS【近似成语】: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社威擅势: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社鼠城狐: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社稷生民: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社会贤达: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 蔡氏之社坛村
社坛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安海镇东北部,东与灵源大山后村接壤,西同菌柄村相望,南毗后林村,北连可慕村,离镇商贸中心区约5公里。村落面积0.6平方公里,有资料显示,共有人口1719人,476户,6个村民小组,旅外侨亲约1200人,是远近有名的侨村。村中多为蔡姓、吴姓。地名含义社坛村,隋唐时住民以种田为生,养蚕织布为辅。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天公生,村中都要设天公坛,备香楮,祭献天公,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合境安乐、祥和升平,故称“社坛”。明代咸化、弘治年间,十七、八都西湖乡学究吴启晖于此立馆,课教四周学子,熏雅称为“杏坛”,村中小学仍然称为“杏坛小学”;又传,明万历年间,苏紫溪、陈紫峰、吴象坤、曾闻衷、陈春播于此筑坛,以歌咏,称“社坛”,村即以“社坛”取称。村中原有明代石碑"杏坛",因某些原因,现存原安海镇政府旧址(石井书院-朱祠)历史沿革明、清属九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康乐乡上坛保。建国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