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Delphi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6
转发:0
评论:0
技术特点VCL每一种开发工具,仅有程序语言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完备的库/类库。Delphi使用的类库是可视组件类库VCL(VisualComponentLibrary)。同MFC、OWL一样,VCL也是一种开发架构(Framework),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对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进行了封装,使用PME(Property/Method/Event)的开发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开发效率。跨平台开发在Delphi7之后,开始支持Linux下的Kylix,目前Kylix的最新版本为3。Borland公司为了支持Delphi的跨平台开发,从Delphi6.0开始加入了另外一个开发架构CLX。开发人员可以使用CLX架构开发出可以在Kylix中编译的程序。但是从Delphi8开始,其后续版本并不再对CLX提供支持。.NET支持2003年推出的Delphi从8.0,开始正式支持微软公司的.NET平台。D...

技术特点

VCL

每一种开发工具,仅有程序语言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完备的库/类库。Delphi使用的类库是可视组件类库VCL(Visual Component Library)。同MFC、OWL一样,VCL也是一种开发架构(Framework),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对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进行了封装,使用PME(Property/Method/Event)的开发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开发效率。

跨平台开发

在Delphi 7之后,开始支持Linux下的Kylix,目前Kylix的最新版本为3。Borland公司为了支持Delphi的跨平台开发,从Delphi 6.0开始加入了另外一个开发架构CLX。开发人员可以使用CLX架构开发出可以在Kylix中编译的程序。但是从Delphi 8开始,其后续版本并不再对CLX提供支持。

.NET支持

2003年推出的Delphi从8.0,开始正式支持微软公司的.NET平台。Delphi9 via Delphi 2005,亦将Delphi集成在一个IDE环境中(同时也支持C#)。由于提供了.Net Framework的CLR,因此可用Delphi的代码,编译成和.NET相同的运行码,也可使用.NET的各项类库,使得程序设计上更富有弹性。

跨平台开发(Delphi XE2)

通过Delphi XE2所带的FireMonkey平台,Delphi可以开发跨平台应用程序,并原生编译到Windows和Mac OS X平台。FireMonkey还可以为iPhone、iPod Touch和iPad创建iOS应用,并分发到苹果公司的应用商店。Delphi的FireMonkey应用程序拥有完全的硬件加速。

分布式应用系统

应用程序开发团队的每位成员,不见得会使用同一套开发工具,因此Delphi支持COM/DCOM与CORBA,可供Delphi设计人员使用Visual C++、Visual BASIC的ActiveX组件,或使用DCOM、CORBA的功能让JAVA应用程序取用其共享功能。

版本历史

市场状况

Delphi本身是极其优秀的编译器,比C++易学,比VB强大,曾经在国际市场上风靡一时。“真正的程序员用C,聪明的程序员用Delphi”,这句话是对其最经典、最实在的描述。由于Borland公司连续决策失误,以及Microsoft与Java的冲击,使得delphi衰落。现在大部分的Delphi用户,多为旧版本培养出来的老客户,而后来的Delphi用户则是逐渐减少。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除了微软与Java两大阵营的竞争效应,以及Delphi本身就缺乏中文教材的因素之外,在程序设计的正规教育体系中,此开发工具亦非主流学科。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Delphi得不到强大的软件公司作为后台来重点开发它,就很难再次崛起。免费软件Lazarus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delphi的互补品。

历史演变

Delphi发展一直到Windows 98出现时候,当时推出的Delphi 5.0才成熟稳定,当时同类型的最大对手是Microsoft的数据库软件Visual FoxPro与刚可视化的Visual Basic,这时是BDE(Borland Database Engine)与Delphi做数据库配搭最全盛的时候,之后版本支持ADO,SQL,dbExpress等等都是要取代16位的BDE数据库,在Visual Basic大量推行下,可视化的Delphi又有新编程语言Java可选择,开Pascal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少,市面上愿意出版Delphi的参考书本也越来越少,相对的找不到参考书籍的使用群也减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