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6
转发:0
评论:0
音义在梵文中,识(विज्ञान,vijñāna)来自于动词字根ज्ञा(√jñā,意为知道、知识等),加上词头vi-(朝向、区别、分别),以及词尾ana,形成这个单字。字

音义

在梵文中,识(विज्ञान,vijñāna)来自于动词字根ज्ञा(√jñā,意为知道、知识等),加上词头vi-(朝向、区别、分别),以及词尾ana,形成这个单字。字面意思为区别、理解、聪明的动作,通常指辨别、理解后出现的认知作用。

它与智(ज्ञान,jñāna),了别(vijñapti),表示、令知(梵语:vijñāpayati,巴利语:viññāpeti)等,来自相同字根。

概论

《杂阿含经》中,识与心、意经常一同出现,被当成同义词。识的主要功能,在《杂阿含经》中,以“别知”作为识的外显功能,在《增一阿含经》中为“识别是非、亦识诸味”。说一切有部阿毘达磨中,以“了”作为识的功能,最早见于《发智论》,自《品类论》等始,定义诸识依诸根了别诸境界。

识是十二缘起之一,无明缘行、行缘识,缘识生名色,识与名色共俱。识是五蕴中识蕴所摄,即为六六法中的六识身,为十二处中的意处,十八界中的七心界或六识界。识是无我、无常、苦的。识是六界聚中识界,识“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故列为四食之一。

各派学说

说一切有部

说一切有部解读《大因缘经》的“识入母胎”论述,认为识在入胎时起“续生”作用。

迦多衍尼子引用了收录在《法句经》中的“逆害于父母、王及二多闻”和“第六意为增上王”偈颂,僧伽提婆译《八犍度论》中此“王”为“有漏心意识”,在玄奘译《发智论》中此“王”为“有取识”。《杂阿含经》中的“城主”所喻“识取蕴”,在玄奘译《发智论》中也是“有取识”。《杂阿含经》记载的“后有因”和“五种种子”所喻“取蕴俱识”,在《俱舍论》中称为有取识,《瑜伽师地论》记有以“止观双行”断灭“有取识”。

分别说部

分类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者,合称六识。若单立意识,如称为“意地”,则余者称五识。

六识是佛教各部派共同承认的学说,大乘佛教基本上也接受这个学说。其他学说大体上都是基于六识说进一步发展而成。

八识

瑜伽行唯识学派一部分论师立八识学说,在六识之上,加上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合称八识。汉传佛教中,法相宗承袭了这个学说。

汉传佛教中,地论宗相州南道派,依《十地经论》和《楞伽经》,立六识、阿陀那识和阿赖耶识,为八识。

九识

瑜伽行唯识学派另一部分论师立九识学说,在六识之上,加上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与阿摩罗识,合称九识。汉传佛教中,摄论宗和地论宗相州北道派持九识学说。

十识

汉传佛教文献记载,有人在九识(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之外,加入一切一心识,称为十识。

十一识

无著《摄大乘论》中提出十一识:

身识,即眼界等五内界;

身者识;

受者识;

彼所受识,又作应受识,即六外界;

彼能受识,又作正受识,即六识界;

世识,

数识,

处识,又作器识;

言说识;

自他差别识,又作自他异识;

善趣恶趣死生识。

对身者、受者识的含义及其与意界的关系,世亲和无性论师各有解释。对十一识的专门解释可参见题为真谛所译从《无相论》中节译出的《显识论》等。

识住

四识住

理论争议

一意识论与六识别体论

佛教各部派共同都有六识的学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者,各自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称为十二处、十八界或六六法。六识之间的关连,长期存在争议。许多佛教部派认为,六识是不同的个体。

但是一意识论者认为,六识只是假名,唯有一意识,对外分别扮演五识功能。瑜伽师认为,五识皆由于其背后的意识无间运转而升起。瑜伽行派有类似见解。《成实论》中,一心论者曾提出“五门一猴”的譬喻,汉传文献中还记载有主张“一猴六窗俱现”或“一猴游逸六窗”,显示了一意识论者的立场。

其主要争议点,在于五识是否有离意识之外的独立自体。

注释与引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常识
内容(1)列举英王和英国议会的罪恶在《常识》中,潘恩首先列举英王和英国议会的罪恶,论证英国并非殖民地居民的祖国,以此打消殖民地人民对母国英国的忠诚。潘恩指出英国对殖民地的动机“是利益而不是情谊。”英国并非北美的母国,“欧洲,而不是英国,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潘恩又说如果英国是父母,就连豺狼和野蛮人都不如,因为“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蛮人也不同亲属作战。”(2)列举了独立带来的好处其次,《常识》列举了独立带来的种种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好处。潘恩说:“我们由于同英国保持联系而遭到的危害和损失是不胜枚举的。”潘恩表示:“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因为它依附于英国而变成英国政治天平上小小的砝码,它就永远不能置身于纷争之外。”他认为在英国统治底下,只会被英国拉进混乱的欧洲事务之中,对发展中的殖民地的利益和安全皆构成不利影响。并且他认为殖民地独立后将可以自由发展贸易,对经济有好处,因为“一旦英...
· 常识
相关条目常理延伸阅读R.Fagin,J.Y.Halpern,Y.Moses,andM.Y.Vardi.ReasoningaboutKnowledge,TheMITPress,1995.ISBN0-262-56200-6Lewis,David.Convention:Aphilosophicalstudy.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9.J-JCh.MeyerandWvanderHoekEpistemicLogicforComputerScience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volume41,CambridgeTractsin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ISBN0-521-46014-X
· 知识
定义知识罗伯特·里德(英语:RobertReid),知识(1896).美国华盛顿特区托马斯杰斐逊大厦(英语:ThomasJeffersonBuilding)尽管知识是日常生活里的中心组成部分,但知识的确切定义仍然是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有着极大兴趣的话题。根据传统知识分析,知识具备三个特征:被证实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信的(believed)。古希腊时期,知识被认为是通往真理的途径;文艺复兴至今,对知识看法逐渐转变成一种相对的工具。描述知识的用法是考察知识的一种常见做法。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是由不同意向讨论着的信息。DIKW体系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纳入到一种金字塔形的层次体系中,而这个模型与DIKW体系是一致的。Purser&Pasmore认为要精确地定义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例如:何谓知识?如何获取知识?何者是有效的知识?这些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但若无法回答...
· 阴识
生平地皇3年(22年),刘伯升在南阳郡舂陵起兵。当时长安在游学的阴识,听说后舍弃学业,回到故乡。率子弟、宗族、宾客一千余人归属刘伯升,被任命为校尉。更始元年(23年),刘玄即位为更始帝,任命阴识为偏将军。阴识随刘伯升攻打宛城,接收南阳郡新野、淯阳、杜衍、冠军、湖阳五县。更始二年(24年),阴识被更始帝封为阴德侯,行大将军事。樊崇率赤眉军攻打南阳。阴识率新野阴氏一族,依附淯阳举兵得邓奉属下为客将。建武元年(25年),刘秀即位为皇帝,建立东汉。把妻子阴丽华从淯阳迎入洛阳,招聘阴识,任命为骑都尉,封阴乡侯。建武二年(26年)春,阴识在大司马吴汉,讨伐坛乡。又随执金吾贾复攻降郾王尹尊。同年,因军功增加封土,他叩头辞退:“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皇帝的后族),仍加爵邑,不可以示天下”。光武帝表示赞赏赞,任命阴识为关都尉,守备函谷関。后转任侍中,其母去世,回家丁忧。建武十五年(39年),转...
· 唐义识
传记资料《旧唐书》列传第八·唐俭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